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

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很逼真,临帖就应该这样

关于临帖要不要写像,各家的观点并不一样,大部分书法家认为临帖就要写像,就要和原帖写得一样,越像原帖说明临摹得越好,就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说的那样“查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1)

祝允明临《孝女曹娥碑》

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书法家认为,临摹古代的书法字帖,不要一味的描摹画形,要用理解的思路临帖,没有必要和原帖写得一模一样,写得一样是死临帖,这样的临帖可以一时写得很像,一时感觉和很好,但很难真正的进步,更不容易走向创作。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2)

祝允明临《孝女曹娥碑》

其实,临帖到底是要像原帖还是不像,二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写得太像了,作者的注意力就会只集中在字形上,集中在局部的细节上,反而容易丢失了整体,容易把字写得拘谨、不灵活,也就是很多书法老师说的“有形无神”。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3)

祝允明行书

如果不去追求写像,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笔画和笔画之间的联系、集中在整体的书写性和自然状态上,那么虽然写得很灵活,很有书写性,但是单个笔画和单个字的形状有容易写得不准,也就是很多书法家说的“有神无形”。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4)

祝允明小楷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内,这方面用得多了,别的方面用的就少了,很少人能够做到“形神兼备”,所以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

但是解决的方法还是有的,二者也有统一性,这就是需要我们分时间段来训练,在书法初学期间,对于书法的字型、笔画、结构掌握的不是很熟练,用笔功夫不是很深,此时可以集中精力强化练习“形”的部分,不必要去追求字体的“精神”,虽然这样字体显得拘谨不自然,也不必担心。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5)

祝允明草书

一旦熟练掌握了书法的基本结构、章法和笔法,有了一定的书写功力,此时可以把精力逐渐由“形”过渡到“神”,注重笔画的连贯性和自然状态,经历过“形”和“神”的分解训练以后,再进行临摹,可以尝试着把字写得“形神兼备”。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能一蹴而就。

我嫩看很多古代书法家的临摹作品,写得不是很像,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留下来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中晚期作品,已经过了只注重“形”的阶段,比如赵孟頫、王铎等临摹的王羲之行书《集字圣教序》。

祝允明小楷书法字帖(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6)

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

但也有一些书法家的作品做到了形神兼备,甚至和真迹相比相差无几,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位书法家的临摹作品,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把临摹作品和原作放到一起比较,感觉真的很逼真,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形神兼备,其实,有了一定的功底,临帖就应该这样。

你觉得临摹古代的书法作品应该写得很像吗?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