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

说到甲醛,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是耳熟能详到极其厌恶的吧,尤其对于新装修的家庭来说,更是不陌生的存在,那甲醛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何危害呢?

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1)

甲醛,化学式HCHO或CH₂O,式量30.03,又称蚁醛。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皮革、人造纤维、合成树脂、消毒、防腐等。从而存在纺织品、室内装饰材料等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甲醛的35%-40%水溶液又名福尔马林是一种防腐剂,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如果在生活中吸入了过量的甲醛蒸汽,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双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现象,如烧灼痛、流泪、呼吸急促、鼻酸、打喷嚏、呛咳、声门水肿、有窒息感等,并可引起头痛、气管炎、肺炎等。吸入高浓度的甲醛蒸汽还可以发生喉头水肿或者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有诱发鼻咽部肿瘤的可能。如果有过敏的病人可以发生面部红肿、支气管哮喘等表现。部分病人长期接触甲醛有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干燥、皱缩的现象,比较僵硬,指甲有软化,甲床有疼痛,各种皮疹、皮炎、皮肤变色甚至坏死等。特别敏感的病人除暴露部分以外,阴囊、阴唇也可以发生皮炎,全身症状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心悸、失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153号公布中明确指出——甲醛致癌!

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2)

甲醛的危害让人望而生畏,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新房装修家庭,毫无所觉的每天都生活在甲醛严重超标的环境里,据了解,每年因为甲醛中毒的儿童都以20%的速度在递增,而这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更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智力下降、胎儿畸形和癌症等多种疾病!

那面对如此危害的甲醛,我们该如何消灭它呢?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和方法来治理甲醛,但是最终还是会因为甲醛而危害到家人健康,究其原因:

1、甲醛潜伏在挥发源里面时,无法对它进行治理,简单的封锁定然会致甲醛反弹。

2、甲醛是挥发期最长的一种有害气体,而其挥发期长达10-15年之久,忽视了持续除醛的重要性。

近年来,次氯酸因其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特性,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及有害有机物,杀毒抗菌谱广泛,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接受。

次氯酸消毒灭菌技术,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运用实践,该项技术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中被广泛运用,并已经被论证为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消毒灭菌技术,那对甲醛是否有效呢?

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3)

次氯酸(HClO)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天然生物杀菌灭毒剂,它是人体白血球产生的天然抗菌物质,被用来杀死入侵的微生物病原体,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无细胞毒性。人体是利用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球生成的次氯酸将细菌、病毒分解杀灭的。

次氯酸是中性荷电分子,细菌细胞壁带有负电荷。像磁铁一样,具有相同电荷的分子也会相互排斥。带负电的漂白剂分子(OCl-)会和细菌细胞壁相互排斥只能作用于细胞壁。而HOCl 带有中性电荷,很容易穿透细菌细胞壁,能够瞬间渗透进入原核细胞,氧化RNA或DNA,迅速灭活原核细胞使其死亡(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和细菌芽孢等致病微生物均为原核细胞)。

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4)

次氯酸水与有害有机物接触后,次氯酸(HClO)可以与含氮有机物或含硫有机物反应,氯与病原菌结合,而病原菌的H被Cl取代,与OH结合形成H2O,除菌作用完后就会变成普通水,所以除完细菌、病毒后,在空气中挥发,无残留,对人体以及动物是无刺激性无害的。

亚氯酸盐能去除甲醛吗(次氯酸除甲醛的安全卫士)(5)

次氯酸(HClO)属氧化性非常强的物质,当面对甲醛时,具有分解甲醛的能力,但是浓度和PH值(5~7之间,属弱酸性次氯酸)是两个重要指标。微酸性次氯酸消毒液由于对人和动物完全无毒无害,所以不用必须撤离人员就可进行雾化处理,将次氯酸雾化到空气中不仅可以消灭空气中的游离态甲醛,还能够消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空气动态消杀效果。

次氯酸分解甲醛的化学方程式

HCHO(甲醛) HClO=HCOOH(甲酸) HCl HCOOH HClO=CO2↑ H2O HCl

由上可以看出,甲醛,作为一种对人类最有害的气体,被誉为室内“夺命杀手”,尤其是在新装修家庭,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的身体健康。但当甲醛遇到次氯酸时,也就只有被分解的命运吧!所以,当您装修或者新购买家具和用品时,您不妨试着用次氯酸去喷一喷,消一下甲醛,呵护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