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

书接上回,言归正传

1958年8月23日,在北戴河的临时作战指挥室里,炮击金门前线总指挥叶飞将军通过保密电话布置安排前线的作战任务。作为厦门前线总指挥却在千里之外的北戴河,就是因为他需要将前线的任何风吹草动随时报告给毛泽东,然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对炮击金门做出实时调整。换言之,这场震惊世界的炮击,真正的指挥官其实就是毛泽东本人。作为当时世界顶级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袖,毛泽东竟然会亲自监督一场小小的炮击,并要实时指导炮击的具体细节,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之所以要亲自指挥这场战斗,就是因为这次炮击至关重要,此战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将对新中国接下来的发展甚至世界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17:30,阳光此时正好照射在金门国军阵地上,他们望向对岸的厦门时,不得不直视耀眼的阳光。就在此时,叶飞拿起话筒告知在厦门等待命令的一线指挥员张翼翔、刘培善将:“台风”开始。顷刻之间,解放军布置在厦门、莲河、围头的459门大口径火炮,以每分钟三发的速度向对岸的金门群岛发起猛烈炮击。“台风”就是当天第一波炮击的暗语,炮击时间十五分钟!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

解放军459门大口径火炮齐射15分钟

此刻在大金门岛翠谷湖水上餐厅里,时任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正在金门防务总司令胡琏等几位高级将领的陪同下吃晚饭。当时这几位刚刚享用完美食,正在赏景聊天,突然胡琏听到天空中传来一种既熟悉又恐怖的声音,那是大口径榴弹高速撕裂空气的呼啸。“不好,是榴弹炮,快跑……”胡琏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这种恐怖的呼啸声他再熟悉不过了,尽管已经几年没有打仗了,但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让他立刻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胡琏是金门防务的最高指挥官,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闭着眼睛都能数清楚,因此他不顾一切飞速地窜入了最近的防炮洞,即便如此他身上还是被弹片炸伤,但侥幸保住了性命。而在翠谷湖里吃饭的其他几位高级将领以及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就没有这般幸运了。俞大维在第一发炮弹落地爆炸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立即向外跑,但慌不择路在空旷处被炮弹炸成重伤,另有三名国军高管赵家骧、章杰、吉星文被当场炸死,其余人等死伤惨重。短短十五分钟,解放军集中向金门群岛发射了两万余发炮弹。金门群岛上的国军炮兵阵地,营房以及料罗湾港口内停泊的舰船和各种设施、物资等悉数被摧毁。炮击暂停后,捂着伤口的胡琏跑到翠谷湖餐厅外在废墟之中找到了已经不省人事的俞大维。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有些人总能活下来,他们幸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命大,胡琏和俞大维可能就是这种人。十五分钟,蒋介石投巨资苦心打造的金门前沿阵地几乎被彻底摧毁。就在炮击暂停后,在金门阵地上侥幸残存的几十门火炮自发的开始向厦门方向开炮还击。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2)

解放军炮兵阵地

17:20,厦门前线指挥部里再次接到了叶飞从北戴河打来的电话:“暴雨”开始!针对国军尚有反击能力的炮位,第二波炮击开始,此次炮击仅仅持续了五分钟,国军金门炮兵阵地上的所有炮位全部哑火。五分钟之后,炮击停止,紧接着两岸是长时间的沉默。19:35分,叶飞再次打来电话,命令部队瞄准金门阵地上正在抢修工事的国民党军开炮,随后震耳的炮声再次响起,金门岛上又是一片火海和惨叫。此次炮击之后,金门国军再也不敢轻易走出防炮洞。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击金门”!8月23日的炮击只是开始,此后解放军火炮每天都会不定期向金门诸岛发起炮击。同时,提前秘密部署在厦门虎屿的鱼雷艇部队和空军歼击机部队分别从海上和空中对国民党军的舰艇、战机发起猛烈进攻。很快,制海权和制空权全部被我解放军部队牢牢掌握在手里。金门诸岛被彻底困住!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3)

在大部分现代人的眼里,毛泽东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当他做出那一系列英明决策的时候总是那样云淡风轻。不过归根结底,毛泽东毕竟也是人,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的人,因此他也会有烦恼、有担忧,有恐惧,有犯错误的时刻。所以,在1959年8月23日的那一天,毛泽东注定是不平静的,他肯定也经历了焦急地等待,紧张地询问前线情况,紧急的调整策略……。即便在当晚炮击结束之后,毛泽东也注定将一夜无眠,因为他知道十几个小时之后,更大的暴风骤雨就要来了。当然毛泽东毕竟不是普通人,在危难来临之际,与常人不同的是他还有一种兴奋的冲动,就如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或许毛泽东注定就是那种不甘平凡的人,一生都在战斗,只有战斗才是他真正的快乐,就像他自己所写: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4)

毛泽东的决策来自于深刻分析,反复筹算

不出毛泽东所料,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几乎全被炮击金门所占据,敏锐的记者们也意识到,这次炮击将引发世界风云突变。波澜不惊的湖面下那些涌动的暗流,被金门的隆隆炮声一下子轰出了水面,毛泽东用一次小小的炮击搅动了世界。毛泽东先关注的就是首当其冲的蒋介石,炮击金门对于蒋某人来说不仅不是打击,反而是机会,他企图把美国人拉下水助他反攻大陆。次日,台湾方面开始发起总动员,台湾国军进入战时状态,一时间风声鹤唳,蒋介石要将氛围烘托起来。毛泽东当然知道蒋某人在想什么,炮击金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蒋某人去求美国人,借此看看美国人真正的态度。果然,就在8月24日,蒋介石的紧急求援电报就被递送到了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办公桌上,蒋介石在电报里声称共军向金门发射了十万余发炮弹,马上就要向台湾发起攻击,联合防线即将被突破,请求美国马上派大军支援……。老狐狸艾森豪威尔在接到电报之前就已经知晓了炮击金门的详情,因此他对蒋介石这封电报并不感到吃惊。让他吃惊和疑惑的是,毛泽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刻突然对蒋介石发起攻击?中共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夺取台湾吗?中共此时动武是不是已经得到苏联的支持?美国到底要不要介入台湾海峡?要不要帮助蒋介石反击中共?美国该怎么介入,会不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等等一系列问题让艾森豪威尔一时理不清头绪,不过有一件事情他可以确定,蒋介石在电报里夸大了中共炮击的规模和力度,比起蒋介石,他更相信自己的情报机构。艾森豪威尔并未立即回复蒋介石,而是马上召集杜勒斯和他的一众智囊,紧急讨论毛泽东炮击金门事件。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5)

蒋介石完全寄希望于美国人

震惊的除了美国人,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坐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里的赫鲁晓夫。当年的毛泽东肯定想象到了赫鲁晓夫在听到炮击金门消息时那惊诧的表情,以及随后暴跳如雷,发脾气时那种滑稽的动作。毛泽东对于赫鲁晓夫的反应并不意外,因为这家伙从来都是把自己看做是全世界的中心,连地球都得围着他转。中国在他眼里就是紧紧跟随的小弟,这么重要的军事行动竟然没有争取他的意见,甚至都没有提前通知他,当然他也确实是从新闻上才得知此事的。令赫鲁晓夫气愤的是,就在八月初他才刚刚访问北京,当时他和毛泽东、周恩来面对面进行了数次长谈,他们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甚至连暗示也没有。不仅如此,当时还被毛泽东拉着发表了一个什么关于“在反侵略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的声明,那时候他还认为是毛泽东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所以才发了这么一个形式上的声明。现在看来中国人是别有用心啊,这么个声明一发,那时候就被中国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拉上贼船了。他们突然来这么一个炮击金门,捅了美国人后腰,现在老子上了这贼船上想下也下不来了!尽管赫鲁晓夫现在开始反感毛泽东,但是他很清楚,对于苏联来说,美国人才是最大的敌人,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是高度一致的。和美国相安无事的时候,与中国闹点小别扭倒也无伤大雅,可一旦和美国打起来,苏联就必须和中国在同一个战壕里。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6)

8月27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谴责炮击金门是中共发动的侵略战争,他表示会在军事上支援蒋介石政府保卫台湾。随后,他命令美国第七舰队的主力部队开赴台湾海峡,并从部署在中东地区的第六舰队中抽调两个航母编队向台湾海峡行驶,编入第七舰队。同时,美国国防部长发表声明称美国部队已做好准备帮助蒋介石在台湾海峡反击侵略。艾森豪威尔还派美军参谋部长飞赴台湾安抚蒋介石。如此一来,在西太平洋台湾海峡附近短时间内就会集结六个大型航母战斗群,这将是当时世界上最密集的海军战斗部队,并且他们还拥有核武器。就在美国人开始行动的时候,毛泽东却在北戴河欣赏秦皇岛外白浪滔天的海景,心情大好,因为一切正在向着他的预期一步一步的发展。首先,艾森豪威尔以及美国防部长的声明中透露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那就是警告中国不要得寸进尺,如果解放军威胁到台湾本岛的安全,美国军队是绝不会袖手旁观的。台湾对于美国来说太重要的,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但金门、马祖等靠近大陆沿线的一众小岛,根本入不了美国人的法眼。其次,艾森豪威尔表面上大规模地调动航母编队到台湾海峡,但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威慑解放军。因为我们的海军几乎没有大型舰艇,而我们的主力部队只有陆军,美国人不调动陆军就是不想跟我们开战,这一点,也符合此前的预期。最后,还有一个美国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苏联。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7)

美军紧急抽调在中东的第六舰队航母向台湾集结

赫鲁晓夫的脉被毛泽东稳稳地拿捏在手里,无需担心,他相信赫鲁晓夫很快就会来找我们。正当毛泽东和彭德怀在北戴河海边赏景、游泳的时候,他们预料之中的一位客人如期而至。毛泽东和彭德怀在风景秀丽的海边接待了这位不请自来的贵客,赫鲁晓夫派来了他的特使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带来了赫鲁晓夫的亲笔信,并向毛泽东详细转达了赫鲁晓夫以及苏联高层对炮击金门事件的看法。赫鲁晓夫对中国方面突然单方面发动大规模炮击金门表示震惊和不解,对事态下一步的发展也很担忧。因为炮击金门,美国方面已经调集重兵向台湾海峡集结,远东局势陡然升级,一旦中美之间开打,苏联也将被卷入战争,很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对葛罗米柯说金门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打金门,打国民党都属于中国内政,是行家法,用不着向别人请示,就不劳烦赫鲁晓夫同志操这个心了。至于美国人方面嘛,更不用担心。彭德怀告诉葛罗米柯,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人都把原子弹装到发射架了,最终打了败仗也没敢发射,现在这点状况算不了什么,美国人不会为了老蒋再和我们动手。葛罗米柯告诉毛泽东,赫鲁晓夫已经致信艾森豪威尔,向美国人郑重声明苏联和中国是紧密的盟友,警告美国在台湾海峡不要有过分行为。因为一旦中国遭到侵略,苏联将会毫不犹豫地出兵帮助和保护中国。听到葛罗米柯的这番话,毛泽东当场向他表示了对苏联及赫鲁晓夫同志的感谢。毛泽东请葛罗米柯转告赫鲁晓夫同志,对于金门炮击,不用太过紧张,我们和国民党打了几十年的仗,知道和他们的仗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打到什么时候。炮击金门完全就是我们和蒋介石之间的家务事,苏联和美国最好作壁上观看热闹,不要掺和进来,不然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8)

夏季毛泽东经常在北戴河避暑

葛罗米柯的来访,让毛泽东进一步印证了自己对赫鲁晓夫的判断,尽管这个人喜欢率性而为,但毕竟能成为苏联最高领导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聪明,对局势的认识和把控还是非常精准的。同时,美国人的底线也正在逐渐显露出来。炮击金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摸清美国人对台湾,对国民党当局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他们签订的那个《共同防御条约》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现在美国人表面上派了几个航母编队过来转一转,给老蒋壮一壮声势,但并没有真的要和我们开战的意思,甚至还在极力避免与我们直接接触,应该是怕擦枪走火。八二三炮击金门的当天,金门阵地上有两名美国顾问被当场炸死,毛泽东在炮击之前曾经试图极力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听说有美国人被炸死的情况后,也一度担心美国人会以此为借口直接插手台海战局。但局势的发展比毛泽东想象的还要乐观,美国人从未提起过此事,更未就此事向中国发难。并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吹他那套“战争边缘论”,名字起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在别人家的战争边缘看热闹,有好处就捞,没好处就撤。这就说明,美国人根本不想和我们打仗,更不会帮蒋介石反攻大陆。实际上,我们当然也不想和美国人开兵见仗,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给美国人一个回应,让他们清楚,我们的目标是蒋介石,不是他们。

9月3日,毛泽东向厦门前线下达命令,停止炮击三天,但对制海权和制空权依旧要牢牢把控住,如此一来对金门就形成了“围而不打”的局面。此时的美国人也在观察,美军一到,炮击就停,是因为害怕美军的航空母舰,还是在传达某种信息。紧接着,9月4日,中国方面发布公告,向全世界声明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毛泽东选择在这个时候公布中国的领海线距离,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公开向美国宣布金门群岛在我12海里领海线以内,如果美军敢擅闯我国领海,就是侵略行为,将受到我军的还击。以领海线到本土距离来确定本国领海宽度是国际上的通行惯例,但是此前中国历届政府并没有明确自己的领海线距离。国务院还曾专门就此问题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中国领海线标准问题,毛泽东也参与了讨论,与会的专家建议采用海牙国际公约中规定的3海里标准。专家的意见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当年英美制定的3海里领海线标准,如果我们选择12海里标准,将来很可能会和邻国出现矛盾,甚至发生战争。毛泽东建议选择12海里为标准,因为这种宽度可以更好的保护我国领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发我们自己的领海。英美当年之所以号召大部分国家选择3海里的标准,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海军,较窄的领海宽度有利于他们的海外殖民。3海里的宽度早就在他们的大炮射程之内了,已经可以对沿海国家形成实际上的威胁,但从法律上说他们并没有发生侵略行为。这种标准是不公平的,因为世界上有远洋海军的国家,就那么几个。总之,3海里的标准,利敌不利我,12海里,利我不利敌,经过充分的讨论与论证,最终国务院选择了12海里作为我国领海线标准。而实际上采用12海里标准的国家也并非我国一个,这就有了先例,美国人也不好说什么!

9月4日的声明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声明把美国人挡在了外海,一时间美国人有点骑虎难下。此时的蒋介石也有些坐不住了,原以为美国人这回把大部队都派来了,还口口声声要帮助他反击共产党。可等他们到了家门口,却被这一纸声明给挡住了,老头子气得直哆嗦,他看出来美国人顾虑法律程序是假,虚张声势是才是真的。老蒋对美国人再熟悉不过了,美国人是什么人,只要有利可图,再不要脸的事也干得出来,他们会顾忌中共的什么法定领海线,不过是不敢和共军开战罢了。的确,蒋介石这回看得很透彻,美国人的确不想和解放军开战,至少为了金门、马祖不值得。就在蒋介石和美国人争吵是不是该出兵的时候,金门岛上的胡琏接连发来多封求救急电。原来,金门方面接连遭到解放军的猛烈炮击,胡琏此前防备松懈,岛上设施和物资大部分被炸毁。后续解放军又封锁了海面和天空,但却迟迟没有发起登岛攻击,台湾方面的补给物资又运不过去,金门岛上的国军弹尽粮绝马上要支撑不住了。胡琏担心再过个一两天如果还补充不上来,不用共军打过来,岛上十万国军自己就饿死了。蒋介石和蒋经国得知金门岛上断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能找到驻台美军,一再央求美军为国军运输船护航,否则金门岛上十万国军就完了。

鉴于台美之间有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人光看热闹不伸手,就这么见死不救也太说不过去。终于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队接到上级命令,派遣六艘驱逐舰为国军运输船护航。9月7日,在美军驱逐舰的护送下,七艘国军运输船运载大量物资朝金门岛料罗湾浩浩荡荡地驶来。在厦门海岸云顶岩上的解放军指挥部里,叶飞将军从雷达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空军侦察机很快将舰队的详细信息传送到了指挥部。国军和美军军舰的位置很快就标注了出来,指挥所里、前沿火炮阵地上的全体官兵几乎都能用肉眼看到敌方军舰嚣张得驶入了料罗湾。云顶岩上的指挥部里,所有的参谋、指挥、通讯员都不停地请示叶飞:“司令员,打吧,下命令吧,现在开炮把这群王八蛋都炸到海里喂鱼去……”此时此刻,前沿总指挥叶飞心里也特别希望能趁此机会能狠狠地打一场,他命令炮兵阵地做好开火准备,顷刻之间炮兵就位,炮弹上膛,只待叶飞一声令下,几百门火炮两分钟就能将对面十几艘军舰全部击沉。但是叶飞清楚在没有得到中央的命令之前不能开炮,因为在前一天,中央命令炮击再停一天,尤其是在对面有美军军舰的情况下,万不可擅自行动。金门岛的情况,很早就向中央军委做了汇报,剩下的时间包括叶飞在内厦门所有的前线官兵都在焦急地等待开炮的命令。终于,指挥部里的那部绝密电话响了,叶飞拿起话筒,中央军委命令:按兵不动!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9)

9月7号一整天,厦门前沿阵地上所有官兵都憋了一肚子气,眼睁睁地看着国民党的军舰大摇大摆地来,又安静静地目送他们潇洒轻松地去。就连国民党押送物资的军官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竟然在共军几百门大炮的炮口之下,奇迹般地全身而退了,看来美国朋友的护航真是咱们的平安符啊。蒋介石见有美国人的护航可以安全的自由进出金门,于是放开胆量安排连夜准备物资,第二天继续向金门运送补给。9月8日,解放军侦察机向前沿指挥部报告发现敌军舰队向金门岛驶来,云顶岩上指挥部里立刻紧张起来。“又来了!这回不能再便宜了他们,司令员,打吧……”叶飞依旧先向中央军委做了详细报告,然后等待命令。很快,中央的命令下来了:待蒋舰进入料罗湾后即刻开炮。炮击原则是只打国民党军舰,不打美军军舰。若美军军舰向我开火,我方不予还击!叶飞明确中央指令之后,立即命令部队准备战斗,前一天憋了一肚子气的指战员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炮口瞄准了料罗湾。叶飞在指挥部里紧紧地盯着雷达屏幕,当最后一艘蒋舰驶入料罗湾靠岸之后,叶飞向一线火炮阵地下达命令:全体,齐射!四百余门火炮几乎同时料罗湾里正在卸货的蒋舰发射出了愤怒的炮弹。料罗湾码头上正在卸货的国民党官兵头顶上又响起了那恐怖而又密集的呼啸声,顷刻之间,这个小小的海湾变成了一片火海。国民党运输船队没有任何防备,且全是运输船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几乎所有军舰全部起火,多艘军舰沉没。而此时正在料罗湾外停泊的六艘美军驱逐舰,见到解放军突然发起炮击,立刻全部调头向南撤退,直接扔下正在挨炸的国军军舰在那里继续挨炸!解放军厦门部队监听部队截获了国军运输船向台湾方面紧急呼救的信号,运输舰军官焦急地向台湾求救,台湾方面回复他可以向护航的美国朋友求援,这位军官嚎叫着骂道:“美国人,狗屁朋友,全他妈的跑了……”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0)

料罗湾里的运输船成为解放军的主要目标

9月8日的炮击,毛泽东准确地摸到了美国人的底线,他们在极力地避免和解放军开战,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也仅限于台湾本岛,根本不会为了金门、马祖而和我方交火。当然,毛泽东做出决定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因为我们也要避免把美国人牵扯进来,因此他要求前沿阵地如遇美军开火则不予还击,就是要避免事态扩大。但美国人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非常自觉地撤出了我方火炮射程。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你们自家打架,我只负责看热闹!至于毛泽东为什么在9月7日要求前沿部队按兵不动,后来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是美国人的态度尚待观察,有人认为是为了弄清楚蒋介石是要坚守还是撤兵。另外还有一个猜测就是毛泽东故意放这几艘运输船进去,让他们给岛上国军官兵送吃的,毕竟岛上国军如果全饿死了,后面的事也不太好办。

当毛泽东得知开炮之后,美军军舰主动撤离,便放心地将前线指挥权交给叶飞,不再过问具体细节。自此以后,金门炮击进入到打打停停,边打边看的状态中来。9月11日,国军军舰再次由美舰护航为金门岛运送补给,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叶飞按照打蒋不打美的原则对蒋舰实施猛烈炮击,美国人照旧先行撤退。在台湾焦急等待消息的蒋总统,只能大骂“娘希匹”。金门就这样被我解放军的炮火完全困住,蒋介石不得不硬顶着我军炮火宁可损失巨大也要坚持为金门运送补给,并要求金门守军拼死坚守。金门炮击就这么一直持续着,但美国人可不愿意看到蒋介石为了这么几个没有战略价值的小岛而拖着他们持续消耗下去。至此以后,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都会尽力避免进入中国的领海、领空。为了避免同中国大陆方面发生交火,美国人开始劝说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等靠近大陆沿岸的诸多小岛,但被蒋介石一口回绝。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演讲,公开表示美国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法律义务,实际上就是要逼迫蒋介石放弃金、马诸岛。但蒋介石强烈反对美国人的建议,他也明白如此一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距离就被拉大,在事实上就会形成两个中国的局面,反攻大陆就不可能了。蒋介石是宁死也不会做分裂国家的民族罪人的。鉴于美国人制造两个中国的险恶用心,毛泽东也曾公开表示,若蒋介石抗美,我们是可以同他合作的。此刻形势发生了微妙的转换,毛泽东正在一步一步地将蒋介石的矛头扭向美国人那边。

10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金门形势,毛泽东提出对金门实施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实行这个策略是因为现阶段,我们还在和台湾打仗,但是也出现了利益共同点,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绝对不能搞两个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蒋某人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毛泽东刻意将金、马留给蒋介石,为的就是把台湾和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1)

美蒋之间出现矛盾

就在蒋介石和美国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958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公开信《告台澎金马同胞书》。文章声明解放军将暂停炮击七天,并建议与台湾当局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蒋介石一看就知道这是毛泽东的文章,他也暂停了和美国人的争吵,开始关注大陆方面的动向。10月12日,彭德怀命令,炮击停止命令再延两个星期。美国方面得知中国方面持续停止炮击的消息之后,立即得意地表示是美国政府的强硬迫使中共方面停火。是美国保障了台湾的安全,为台湾海峡带来了和平,而美国方面最活跃的就是那个杜勒斯。为了让蒋介石尽快放弃金门、马祖,杜勒斯决定于10月21日访问台湾,同蒋介石当面沟通。为了迎接杜勒斯的到来,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恢复炮击,10月20日下午,厦门前线对金门诸岛突然开火,炮击金门正式恢复。次日,杜勒斯的专机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在他没下飞机之前就已经预感到了此行必不会顺利。果然,杜勒斯与蒋介石会面之后,仍然是劝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诸岛。蒋介石很是气愤,你们美国人不是说由于你们的强硬政策,吓得中共停火不敢再打了,那为什么你杜勒斯不来人家不打,你一来人家就打,是欢迎你的礼炮?金门、马祖绝对不能放弃!杜勒斯当时也很激动,表示如果不放弃金、马,美国就会从台湾撤军。蒋介石最后放下一句话:我死之前绝对不会放弃金门、马祖,如果美国人不帮我们,那我们就自己打!杜勒斯被蒋介石一席话给镇住了,他意识到现在的蒋介石竟然敢为了几个小岛而不听自己的指挥了。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2)

1958年彭德怀《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

10月2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澎金马同胞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电台播出。文中指出希望台湾军民能够明白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帝国主义插手。同时还提出,解放军方面今后炮击逢双日不打,单日打,让台湾方面的补给船在双日为金门送补给,以便于长期固守。至此,解放军逐渐减弱了对金门的炮击强度,不再攻击金门阵地、机场、码头等设施,而是主要向无人的山头、滩涂象征性地开炮,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后来甚至不定期地只打宣传弹,连爆破弹头都卸下来了。毛泽东的这一调整,就像一条绳索死死地套在了国民党和美国人的脖子上,蒋介石不会放弃金马诸岛,封而不死,这样台湾方面和大陆的距离就只有十几公里而已。美国人阴谋让蒋介石放弃金马诸岛,这样就在事实上让台湾形成了一个孤悬海外的独立岛屿。等老头子死了,他的继任者就不得不接受台湾独立这么一个事实,美国人就可以逐步地把台湾操控在自己的手里。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看出了美国人的险恶用心,但蒋总统被人家捏在手里,拿美国人也没有办法。所以,客观上毛泽东调整炮击金门的策略,是帮了蒋介石一把。如此一来,金门、马祖诸岛就真的变成了套在美国人脖子上的绳索,想甩也甩不掉,除非他们彻底放弃台湾。因此,每当美国人或者老蒋不安分,要生是非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绳索紧一下,突然加大炮击力度,美蒋就会放下架子来求我们谈判,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美国人没有料到自己竟然陷入了台湾海峡这个泥潭里面,想出还出不来。艾森豪威尔已经彻底明白,在这里和毛泽东较量没有赢得可能性,来硬的肯定是不行了,于是不得不把态度放缓和,主动要求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同时为了表示诚意,艾森豪威尔命令部分美国海空军于1958年10月撤出台湾海峡,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同一个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从朝鲜撤回中国,抗美援朝正式结束。1959年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正式恢复。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前夕,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下达命令:停止炮击金门!至此,延续二十年的炮击金门行动正式终止,结束了两岸之间这种非正常的战争状态!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3)

炮击金门正式终结

尽管1958年炮击金门看似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军事行动,但是毛泽东利用它摸清了盟友和对手的底线,并运筹帷幄,巧妙运作,一举扭转了对我不利的形势,改变了整体格局。此番动作,让苏联人明白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行事,就算没有苏联人的帮忙,我们自己也可以和美国人掰掰手腕子。同时,也让蒋介石及其继任者们真正看清楚了美国人的真实目的,他们只是想利用台湾,是绝不可能帮助他们反攻大陆的,这个梦也无需再继续做下去了。通过金门炮击,毛泽东让美国人明白中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神圣不可侵犯,中国12海里的领海线美国人也不得闯入。此次行动让美国人最终放弃了通过武力威慑来恫吓中国的方式,对中国的政策只能寻求除战争以外的手段。台湾海峡至此消除了紧张局势,美军开始逐步撤出台湾海峡。炮击金门将美军第六舰队的两个航母群吸引到了西太平洋,美国以及世界的焦点从中东转移到了远东,这也算从侧面支援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帝革命运动。

毛泽东谨慎试探(毛泽东谨慎试探)(14)

运筹帷幄,扭转乾坤

炮击金门,通过精准的分析,谨慎的试探以及巧妙的调整,基本上达到了计划中的所有目的,是毛泽东大手笔运筹国际政局的精彩篇章,是国际政治事件中的顶级案例。在此以后,苏联和美国逐步认识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