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农历新年,很多人称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文化底蕴深邃,承载着丰富的民俗知识。人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春节凝聚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长期形成的民俗禁忌,愿我们了解它,过一个幸福祥和的节日。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1)

大年三十。

今年腊月只有二十九天,是小月,以此二十九就是大年三十。年三十是岁末,这一天有很多事情,也有很多禁忌。

年三十,早上一般起床早,打扫卫生。上午农村逢集俗称“半拉集”,人们利用这半个集抓紧时间再补办一些年货。

贴春联是中午的大事,人们早已把大门清洗干净,中午12点就可把门对联贴上了。在室内门上还会贴上“福”字,注意在门上不要把“福”字贴倒了,有人故意贴倒,说“福到了”,实际是“福”到了头,这样不妥。如果当年家里有老人去世,是不能贴红色对联的,这对老人不尊重,孝是中华传统。记住贴上对联后不借钱,不要债。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2)

王安石的《元日》是描写这天生活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除夕喝着屠苏酒,写好新桃换旧符,就高高兴兴地过大年了。

除夕团圆饭,即年夜饭。辛苦一年了,除夕一家人要吃团圆饭的。年夜饭一般丰盛,一家人围桌而坐,把酒言欢。如果打工在外地不能赶回来,那是挺伤心难过的。唐代诗人高适在除夕夜漂泊异乡,他在旅馆里伤心的写下了:“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夜。”戴叔伦又诗“一年将夜尽,万里未归人。”古代和今人都很重视除夕团圆。

饭前古人一般要摆上贡品,上贡祭祖,祭拜祖先,以示纪念。此时还会有跪拜天地一项,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敬意。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3)

除夕守夜。除夕夜要封井,封井前要把水缸打满水,水井劳累一年要让它歇歇。当然现在农村都是自来水了,多数家庭没有水井了。人们收拾好东西后守夜,堂屋里灯火通明,一夜不息。宋人范成大有诗云:“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除夕守夜都在祈求除灾降福,等待新年的临近。

父母长辈除夕夜要给孩子压岁钱,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兜里放上钱,寓意年年有余吧。钱的多少不重要,最好偶数,但不能有四,不吉利。这些习俗就是图个吉利,避祸祈福。

爆竹接新年。12点后除夕结束,即可放爆竹迎来新年。古代没有爆竹之前,古人就用烧竹子来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凶恶的独角怪兽怕声响,听到竹杖烧炸的声音就逃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4)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新春伊始,一切都是新的。初一民俗禁忌多,老辈人对这些习俗很重视,它是中华民俗文化。

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老人要给子孙红包,钱多钱少根据自己经济状况。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5)

初一不动刀、剪,不扫地,不倒水和垃圾。动刀、剪不吉利,扫的垃圾和洗漱用水不能倒外面去,倒在事先准备好了的大盆里。如果倒了外面就表明家里财气失去了。初一吃饭以素食为主,如素饺子。这天如果身体不适尽量不吃药,不然就吃一年药了。

初一不能洗晒衣服,不能穿破衣服,破衣是讨饭的穿的。若洗衣服,晒衣服时因古人没有洗衣机,衣服流水,“滴滴答答”如下雨,不吉利。

初一这天,一定交代孩子别把碗、碟子碰碎了,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一定多说句“碎碎平安”,取其谐音“岁岁平安”,这样化解也就吉利平安了,其实这是心理暗示。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6)

大年初二。

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礼物可以带酒、果子、糖、水果。带水果以带苹果为佳,记住不要带梨子,梨是“离”的谐音,不好。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礼物一定是双数,晚上女儿、女婿一般回家。如果不回,两人不能睡一起,女婿走时要给份红包。

春节期间还没有注意不要吵架,不要吵骂孩子,即使孩子淘气,也不可以打骂孩子,不能说脏话。这些习俗可能不同的地域有所不同,十里不同俗吗。

各地不同的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万家团圆春节至)(7)

祝福朋友们新春佳节团团圆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