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里的专业是怎么选的(你的高考志愿里有没有这两个专业)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报志愿和选专业也陆续提上了有考生家庭的日程。而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聊聊其中两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学。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文物与博物馆学(简称文博专业)占1000-1500人,文物保护技术学(简称文保专业)占150-200人。别看冷门,其实也是相当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专业哦。

高考志愿里的专业是怎么选的(你的高考志愿里有没有这两个专业)(1)

要学哪些课程?

文博专业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的课程会涉及到: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艺术史、考古学通史、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

而文保专业的技术性则更强一些,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又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系统的文物鉴定和保护修复知识,同时接受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该专业的课程有:文物保护导论、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概论、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古建筑保护、壁画保护、馆藏文物与环境、田野考古技术、低温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普通物理学、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如何?

文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

文保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到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总的来看,两个专业的就业去向差不多,但是具体岗位一个偏综合类,一个偏技术类,具体也要从自身的兴趣和强项出发进行考虑。

适合什么样的人报考?

选择专业的时候,有的更多考虑兴趣,有的更多考虑就业前景,而就这两个专业而言,也许“喜欢”的因素会占据上风,毕竟也是被大家戏说为“情怀专业系列”的。

而你在了解了这类专业的相关情况之后,能依旧保持着浓郁的兴趣和热爱,那么的确可以值得一报。当然,喜欢和坚持又是两码事,包括其他专业也一样,都应该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为自己的“伪热情”买单。

可以选择哪些学校?

就事论事,别看两者都是偏冷门专业,但是一般的大学还真的没有这个实力开设。而且即便是开设这类专业的名校,有些也只是笼统地归在了人文社科大类和历史学大类里。

其中,开设了文博专业的学校还相对多一些,首屈一指的就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985、211的双一流名校。而相比之下,文保专业就很稀缺了,目前开设了该专业的国内大学仅5所。在2022本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并列排行榜榜首,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并列第三名,第五名是西北民族大学

当然,这些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上是有一些偏向性的。北京大学侧重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西北大学侧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操作,复旦大学将此类专业和文化产业结合得比较好,吉林大学侧重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以及藏品的陈列和展示实践操作,浙江大学侧重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这些因素在报考此类专业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参考。

高考志愿里的专业是怎么选的(你的高考志愿里有没有这两个专业)(2)

尽管不是热门专业,但是各行各业的存在,就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在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个“小众群体”也逐渐在进入人们的视线。似乎,考古工作已经不再是从前人们印象中古板无趣、深不可测的存在,而博物馆也不再是那个冷冰冰、无人问津的地方了,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下,人们通过更多接地气的、妙趣横生的方式将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宝藏“进行传承。

守护历史和文化,应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最后,邦达集团在这里也祝愿每一位高考学子,能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并选择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专业,开启一段难忘而无悔的求学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