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

一、型钢柱的连接方法历史背景

型钢柱的连接方法基本原理是将预拌混凝土浇筑进预制的空心钢柱中,一般称其为 Lally 柱。原因是1897 年,John Lally 就使用了这种组合结构,通过实验得知钢骨和周围的混凝土能够一起受力,共同作用,能使组合结构的抗压性能、抗弯性能等有很大提高。1920 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 Mackay 也得出型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比单一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的结果,此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对中空式钢骨和混凝土包裹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的。

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John.P.Cook、英国 R.P.Johnson 等学者对此类组合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此结构做了改进和变化,并针对不同形式分别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在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中,各国研究者发展出了不同的方向,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念和理论,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钢结构理论法、钢筋混凝土法、叠加法等。

二、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及其梁柱连接的现状

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连接其梁柱因另一端钢筋因无法转动,采用连接板焊接操作。特点能够解决钢筋在无法转动的情况下与型钢柱连接,但焊接质量不合格项较多,质量管控难度大,连接效率低,探伤检测合格率低,质量不稳定,连接板重量大造价高,检测难度大。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1)

(采用连接板焊接连接)

两端均采用焊接套筒连接,因钢筋无法再次转动,造成连接困难,采用焊接连接。焊接长度损失原料,焊接质量同样不可控,焊接作业时间长,合格率低,功效低,探伤检测无法保证100%合格,且检测费用高,施工进度难以保证。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2)

(双端采用焊接套筒)

三、 新型型钢混凝土柱与与框架梁钢筋连接工法

新型装配式机械连接工艺,型钢钢骨柱均采用焊接套筒连接,中间不能转动的部位,采用新型机械连接方法,将两根不能转动的钢筋进行原位连接,连接时连接钢筋不会产生位移,操作仅需要连接扳手。连接速度一分钟完成操作(钢筋同样是直螺纹丝头),现场构件割取,达到一级接头强度,批量连接质量非常稳定,作业时间大幅降低,质量验收可操作性强。现场无明火作业,大量节省焊工作业及费用。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3)

(柱钢筋与型钢梁上的焊接套筒进行连接,中间位置不能旋转的连接点采用双螺套连接接头,进行原位连接)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4)

(使用双螺套进行连接前后)

使用双螺套进行连接的单根水平钢筋与型钢柱连接方案,将焊接型直螺纹接头 双螺套接头 焊接型直螺纹接头连接,可减少大量焊接作业时间及焊接质量风险,可节约连接钢板、焊接材料的昂贵费用,现场操作方便快捷。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5)

(型钢与钢筋使用双螺套组合连接)

双螺套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连接接头处无湿作业,全机械连接;

2.连接快速,仅需 20 秒。连接完成后即可承力;

3.钢筋连接质量合格与否可目测检验,简单清晰;

4.现场接头质量检验简单、快捷,与普通直螺纹接头一致;

5.钢筋连接作业面无需其机具设备,仅需连接扳手。

框架底梁上部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新型框架梁钢筋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工法(6)

(双螺套产品图)

四、总结

双螺套技术的出现对型钢混凝土柱施工技术的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为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连接做出有进步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使施工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又能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