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扫北故事简介(寻根说字鬼吵唐朝)

一个家庭、家族,或一个场合,太噪闹,益阳人会说“鬼吵唐朝一样”“鬼吵唐朝”的典故出自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罗通扫北故事简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罗通扫北故事简介(寻根说字鬼吵唐朝)

罗通扫北故事简介

一个家庭、家族,或一个场合,太噪闹,益阳人会说“鬼吵唐朝一样”。“鬼吵唐朝”的典故出自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讲“唐僧取经”缘由是这样的:泾河龙王与长安术士袁守诚斗法。玉帝有诣:“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泾河龙王为了赢得赌注,故意将降雨改为巳时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只下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扣了三寸八点。泾河龙王因违玉帝之命,触犯天条,着他次日午时三刻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而魏征在阳世的身份是唐朝宰相,龙王便求太宗李世民救他一命。次日中午太宗诏魏征来下围棋。到午时三刻,一局未终,魏征忽然伏在棋盘边鼾然盹睡。魏征醒来,谢了恩再弈时,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将军将一个血淋淋的龙头掷来,启奏道是云端落在十字街头的——泾河龙王已经被斩!自此,泾河龙王夜夜来宫吵闹,责备太宗未践约救他,致使太宗心神不宁,一病不起。最后由魏征在阴间打通关节,为太宗再续了二十年阳寿。太宗回阳后,请来大法师陈玄奘率众僧办水陆法会。然后,派玄奘去西天取大乘佛法。由此大唐宫中才得以安宁。

小说《西游记》虽成书于明末,但在之前宋、金、元就有多种艺术形式在传播唐僧取经故事。明初江西往益阳大规模移民前,“唐僧取经”故事就已经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当然,成语“鬼吵唐朝”也可能是《西游记》小说出来之后在益阳再产生的。

“罗通扫北”,是一个益阳成语,好像别处不用。《罗通扫北》是清代长篇小说《说唐后传》上半部《说唐小英雄传》的俗称。

唐朝初年,北国赤壁保康王令元帅左车轮挥兵南下,意欲夺取中原。李世民命秦琼挂帅,御驾亲征。左车轮在牧羊城设下空城计,把唐朝的君臣困在城里。李世民派程咬金突围搬兵。越国公罗成之子罗通勇夺帅印,率军前往北国解围救驾。在黄龙岭遭遇北国公主屠鲁金花。屠鲁金花认为北国和大唐都是炎黄子孙,不该兵戎相见,自相残杀,又爱慕罗通,愿意帮罗通救驾平定战事。程咬金为媒给罗通和屠鲁金花定了亲事。牧羊城里应外合大破北国,扫北得胜。

“扫”,小说里指干净、彻底清剿敌军。成语“罗通扫北”重在一个“扫”字,既讲做事效率高,也表达了干净、彻底的意思。如“下午就这一丘田哒,大家来个‘罗通扫北’,插圆吃夜饭,好不好?”

来源:益阳本地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