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

游北京城,殊不知曾为“苦海幽州”的京城,还有段相关的古老传说。如今发展最为古老且繁华的街区莫过于前门大栅栏,且看它的发展中都经历了哪些变迁。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1)

不管是对于北京人或者外地游客来说,前门大栅栏(注意发音为“dà shí lan’r”即大什栏儿)都是一个绝佳的集购物与休闲娱乐的场所。这条商业街区见证着北京城的历史发展,当然如今的前门大栅栏在北京可谓是一线商业街区。

前门大栅栏并不是近代才开始发展壮大起来的,最早这里的商业可以追溯到元代时期。一直发展到明代时期,前门大栅栏已逐渐成为北京城最繁荣的商业街区,延续至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向中外游客不断发展壮大。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2)

其实很多初到北京的人并分不清前门大栅栏的意思,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名。前门如今范指从北到前门南到天桥路这一段,然而大栅栏则只是一条非常窄小的胡同罢了,行政区域划分也是分崇文区和宣武区的两个街道所管辖的。

然而在大家的心中,前门大栅栏则是一片商业街区的通称,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域概念,它的北端在前门一带,南端则是到珠市口方圆左近,向东包括鲜鱼口(西端)、肉市街、布巷子、打磨厂(西端)、原东河沿等街巷,东端可扩延至陕西巷附近,其商业地域之广,范围之大 ,在北京屈指可数。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3)

珠市口是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的南部商业中心区,这里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因为明代这里有猪市,故得名猪市口,清代才谐音改为珠市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的珠市口商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密集,往来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4)

前门大栅栏地区最显要的建筑就是正阳门的城楼与箭楼。远远望去,正阳门城楼与瓮城箭楼南北冻死,巍巍高耸、庄严宏丽,成为前门大街北端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物。明清时期,北京的城门每天都要按时开启关闭,庚子之变后,因各国使馆多在前门之内的东交民巷,为出入方便,则改为上半夜开左门,下半夜开右门,使出入前门大为便捷。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5)

据民间相传,北京过去被称为“苦海幽州”,在崇文门一带的地下有一个海眼,这个海眼直通大海,经常给人们带来水患。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下令一个癞头乌龟即人们平常所说的大王八,趴在了海眼处,因此挡住了汹涌的海水,不让水流出来,这样北京才得到了安宁。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6)

明初,刘伯温与姚广孝修建北京城时,就将崇文门修建在乌龟的背上。一天晚上,守城的军士做了一个梦,梦见大乌龟对他说“我压在海眼上已经这么多年了,现在又整天背着城门,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出去呢?”看门的士兵立即向刘伯温做了报告,刘伯温说“回去告诉老乌龟,只要它听到打点的声音后就可以出去了。”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崇文门上的点改成了钟。

过去的幽州(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7)

崇文门

商业是前门大栅栏发展的命脉所在,也是前门大栅栏繁荣兴盛的基础,从元代商业初兴发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商贾的勤劳发展,前门大栅栏早已由荒野郊区逐步发展成北京的商业中心,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大小商铺,吸引着万千上万的人。明以后,北京的民间物资流通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可以说前门大栅栏对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特殊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