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

戏曲是程式化艺术,舞台上的一颦一笑,甚至一动一静,都严格的程式化要求。表演过程中对于跪拜的程式化表演,更多是考虑到观众们的需求。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1)

​ 戏曲舞台上,对于跪拜,有一个交代衔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大写意。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2)

​ 如:参拜皇上下跪时,面对的对象是皇上,要交代故事情节时就要面对观众。这样的程式化处理,不仅是剧情需要,同样也照顾到了观众们的感受。
戏曲程式化的使用讲究合情、合理和合法。举例说明:晚辈拜见长辈时,是要面对长辈行礼,这是古代尊重长辈的一种表现;但是戏曲作为舞台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观众们的感受,因此跪拜完后,立即转换面向观众进行陈述,如不然整出戏总不能让观众们看的都是演员的背身,这就是戏曲程式表演的合理性。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3)

​ 因此,戏曲演员在跪拜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舞台演出的实际情况,还要顾及到观众们的观赏需求,才会在舞台上采取斜对面跪拜方式,这样可以达到演出效果和观众们双方面的解决需求。
在戏曲《铡美案》中,秦香莲在陈述案情时,下跪时就不是面对包大人,而是倾斜面对的观众。包青天坐在高堂上,秦香莲如若面对包青天,背对观众,那么观众们只能看到秦香莲的后背,看不到秦香莲的表情,这样舞台上会缺少情绪的渲染,观众们对秦香莲的同情之感大减,这样整体的体验感就大打折扣。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4)

​ 戏曲表演有个程式叫“打背供”,就是在演出过程中,两个人物进行交流中,人物A背对人物B,面向观众们说出人物自己的“潜台词”,或者是“内心独白或旁白”,背对人物的那个人叫做“打背供”。
这种程式,不仅用在戏曲表演中,也在其他艺术形式方面同样如此。如:观众们看小品时,也会发现小品演员,主要面对观众,不管说什么,多大的声音,而背对的那个人就好像听不到一样。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5)

​ 戏曲表演,不像电影或电视剧,会有镜头切换,随意都可以表现出人物自然的剧情发展,而戏曲表演不可以如此,观众们的视角是固定的,在戏曲演员下跪时,如不面对观众,就会有很多表情,观众们看不到。
戏曲中也不是所有的下跪都会面相观众,其中分为正跪、侧跪、背跪。正跪就是正面对着其他演员跪下,身体会背对着观众;侧跪就是一侧会对着其他演员,一侧会对着观众;背跪是面朝向观众。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6)

​ 分为这三种,戏曲演员会根据剧情的需求来决定如何跪,如果只是行礼,没有心理活动或者面部表情,就会选择正跪或者侧跪;在向在长辈请安或向皇帝磕头,这种剧情下,会是背跪,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这种戏曲表演就是象征手法,不仅需要将剧情完美表现出来,还有拘泥于生活,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显然戏曲表演里同样如此。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7)

​ 在戏曲中这种手法尤为的突出,其他地方戏曲还有侧重表剧情的情况,传统戏最有意义的就是通过各种桥段的设计和展现出来入戏,以此增加戏曲在舞台上的观赏性与回味无穷的魅力。
京剧《四郎探母》中有个选段就是见娘三叩首行礼的时候,这种大礼,就必须是正跪,当然还有《薛平贵拜岳母》行完礼之后,就没事了;还有一种除了行礼之外,还有一定的表演,就是凡是亮相之类必须是扭身对观众,不管是表情中是惊讶还是恐惧等,都会以这个身段来表演给观众看。

戏曲人的规矩(你知道戏曲中下跪的人为什么要面朝观众吗)(8)

​ 如《三堂会审》中“王堂春”,从出场开始到下场前的唱之外,都是跪着唱,如果真要按生活习惯来一直背对着观众,演员的表情看不见,观众们会感到不舒服,这样就不叫看戏了。

总而言之,戏曲最为写意为主的虚拟化的程式性艺术,其舞台上跪拜上必然不能完全把现实生活照搬上舞台,如若那样,就去缺少些艺术性了。戏曲不能脱离生活,那样艺术的可塑性与高度的凝练性就没有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