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

说到陈晓旭,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84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大家肯定耳熟能详,陈晓旭正是38年前,饰演林黛玉的著名演员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因身患乳腺癌多年,在深圳病逝。去世前的最后80天,她隐居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的偏僻山村的寺庙中。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

生命的最后两个多月里,她拒绝治疗,在寺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时光,享年41岁。

陈晓旭生前所在的寺庙门口有着一副对联,上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何敬”,下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生命的最后时刻,当她回首一生时,真的放下了吗?如果放下,为何在逝世前,不停呼喊母亲、姥姥、姥爷?她的一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过往?

花谢花飞花满天

1965年,陈晓旭出生在辽宁鞍山市一户“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陈强是鞍山京剧团导演,母亲王元夕是剧团的舞蹈老师。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2)

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陈晓旭自小受到艺术熏陶,父亲希望她女承父业,成为一名京剧演员或者导演,可她对于华贵的京剧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着装简便的芭蕾舞青睐有加。

父亲拗不过女儿,母亲在一旁劝导说:“学舞蹈也不错,芭蕾舞能很好锻炼女儿的气质,要是她想学,就让她学吧”。

妻子的劝导和女儿的执拗,让父亲软下心来,答应了母女俩的请求。学习芭蕾舞后,陈晓旭进步神速,在她12岁时,已经可以做出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

就在她通过芭蕾舞的所有考核,即将进入话剧团成为演员时,意外却突然来临,因政审没通过,她与芭蕾舞演员失之交臂。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3)

面对落选,陈晓旭愁肠百结,她将悲愤化为力量,开始在《青年诗人》杂志上发表作品,14岁时,她发表了个人第一首现代诗《我是一朵柳絮》

在诗中,她形容自己是一朵生长在春天里,不知道家在何方的柳絮,而她的知己,只有不会说话的春风,带着她四处飘荡。

父母不忍心看着女儿日渐憔悴,他们建议女儿重新寻找方向,人生不仅仅只有一个选择。同年年底,在父亲陈强的安排下,陈晓旭进入鞍山话剧团,成为一名报幕员。

望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她心中升起一个新的梦想,要当一名出色的演员。

找到目标的陈晓旭,在报幕间隙,每天苦练演员基本功,像是形体、语态、舞蹈等,都是她的必修课。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4)

久而久之,她开始出演话剧团里的一些小配角,正是这些坎坷经历与不懈的努力,让她在17岁时,被家庭情感剧《家风》的导演选中,让其在电视剧中担任配角“刘大妹”。

凭借刘大妹这一角色,陈晓旭正式进入演艺圈,电视剧杀青后,她十分渴望有剧组能再次找上自己。等待通告期间,她在一本杂志上看见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全国海选,招募演员”的宣传。

由于电视剧《红楼梦》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相当于国家单位,陈晓旭对于能否脱颖而出十分没有信心。

在父母和男朋友毕彦君的鼓励下,她给《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寄去一封自荐信。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5)

在信中,她表示通读过两遍《红楼梦》,认为书中的林黛玉和她的性格很像,阐述了对林黛玉的理解,还将自己的生活照附在信件中,希望能获得竞选林黛玉的资格。

海选之中,陈晓旭成功入选,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面试通过后,她参加了《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设的演员培训班。

据《红楼梦》剧组回忆,当年海选演员的宣传发出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自荐信,这些信件中,有些自荐人说要是不选她,就以自杀威胁;也有三四十岁,执意要演林黛玉的戏;甚至有人说自己是贾宝玉的转世。

各种纷至沓来的信件让审核员们目不暇接,这让陈晓旭的自荐信显得出类拔萃,也让她成为唯一一个通过“自荐”方式,进入剧组的演员。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6)

三个月的培训很快结束,导演王扶林担心陈晓旭演不好林黛玉,打算让她饰演“袭人”一职。面对导演的不信任,陈晓旭拿出林黛玉的劲头来,直言不讳地和导演说:

“我就是林黛玉,要是让我演别的角色,观众们会认为林黛玉在演别人。”

说完这话的陈晓旭等待着导演的回复,她以为导演会嘲笑她不知天高地厚,没想到导演笑呵呵地说:

“你刚刚那个说话的样子,像极了林黛玉,这个角色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完成自己夸下的海口。”

花开易见落难寻

选角确认后,剧组开始漫长的拍摄时光,1984年至1987年的三年之中,陈晓旭彻底融入进林黛玉的精神世界。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7)

这三年,也是她人生最美好的三年,连后来的陈晓旭自己都说,她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林黛玉。

她觉得自己和林黛玉一样,有着太多坎坷经历,黛玉12岁葬花,她12岁芭蕾舞落选;黛玉14岁中秋联诗,她14岁发表诗作;黛玉17岁时,在贾宝玉、薛宝钗的大婚之夜中泪尽而逝,她的17岁和黛玉不同,但最后的结局,会不会一样?

每念及此,陈晓宇内心总是忍不住地难过,她感叹林黛玉的艰难身世,也迷茫自己的未来,为此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这也让她将黛玉这个角色演绎得丝丝入扣。

三年的时间,让陈晓旭改变太多,连父母都觉得她的性格有所转变,由此前的活泼开朗,转变为少言寡语的沉默。对于父母的关心,陈晓旭认为自己入戏太深,只要再演别的角色,她很快就能转变回来。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8)

1987年,拍摄完成的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一套上映,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好评如潮的赞赏,该剧也因此获得当年“ 飞天奖”的最佳电视剧奖。

同年,陈晓旭参演有着小红楼梦之称的民国情感剧——《家春秋》。在剧中,她饰演内敛而忧郁的女主角梅表姐。

但《家春秋》上映后,观众们却并不买账,表示“梅表姐”这一人物和林黛玉的形象一模一样,看着太出戏,不能代入剧情。

不可否认,陈晓旭的演技的确值得肯定,但此前林黛玉演得太好,让观众们对她的期望值太高,导演也觉得她没能打破林黛玉的束缚,认为她很难超越此前的演技巅峰。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9)

《家春秋》拍完后,再也没有导演找她拍戏,她也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此前林黛玉的角色。陈晓旭不无哀怨地说,如果人有前世,那么她的前世或许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的角色成就了她的演艺之路,但也因此限制了她的上升高度,逐梦演艺圈的梦想,几乎被此前的高光操作堵死。

此时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影响,出现一股“出国热”,像是当年马可波罗描写中国一样,很多从外国回来的中国人,纷纷形容国外遍地是金子,钱特别好挣。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晓旭觉得演戏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如果出国能赚到钱,做不做演员都一样。

做好准备后,她和丈夫毕彦君打算去美国闯出一番事业,谁料因签证被拒,两人只得调转方向,来到同为发达国家的德国。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0)

踌躇满志的她,和丈夫只在德国待了三个月,便仓促回国,谈及理由,陈晓旭尴尬地说:

“国外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其实去到国外,所接触的还是华人圈,如果外语不好,他们不会搭理你,我们在那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住宿费实在太贵,要不是父母接济,恐怕得流落街头,这才不得不回国。”

回国之后,陈晓旭听从丈夫的建议,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成为一名舞台演员,开始一段稳定生活。

陈晓旭在文工团一待就是两年,这一时期,她跟随部队前往各地演出,极少有公开演出的机会,就在她郁郁不得志期间,一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郝彤,要拍摄一部名叫《黑葡萄》的毕业作品,找到当时还在文工团工作的陈晓旭,邀请她担任电影女主角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1)

面对郝彤的盛情邀请,陈晓旭格外向往,而丈夫毕彦君则泼来一盆冷水,认为她即便再拍戏,也还是跳不出林黛玉的模板,不如好好在文工团工作,最起码生活稳定一些。

丈夫的打压让她十分不悦,像是赌气一样,她答应郝彤拍摄《黑葡萄》的请求,成为剧中为逃避买卖婚姻,来到豫南矿区的四川姑娘细妹。

郝彤特意将细妹的人物性格塑造得格外柔弱,陈晓旭惊呼这部剧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样。电影上映后,观众并不买账,认为25岁的陈晓旭根本无法超越19岁的自己,嘲笑她她不管演什么,都是林黛玉。

观众的恶评和老公此前的打压,让陈晓旭的感情和家庭产生变动,她和现任丈夫毕彦君和平离婚,因拍戏期间与郝彤暗生情愫,两人于1990年底步入婚姻殿堂。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2)

随花飞到天尽头

接连两部影视剧的口碑滑坡,令陈晓旭认清自己不再适合演戏的现实,在丈夫郝彤的支持下,她决定下海经商。

1991年,陈晓旭和郝彤一起参加长城广告公司的招标,洽谈之中,陈晓旭静静地坐在一旁,全程由郝彤出面交涉。

谈话之中,对接商一眼认出“林黛玉”,对郝彤表示:“商业讲究的是信用,对你我们并不了解,但我们了解你的太太林黛玉,这个项目交给你,我们十分放心”。

凭借着“林黛玉”的影响力,郝彤顺利拿到招标。陈晓旭意识到,此前十几年,林黛玉带给她的一直是困扰,没想到今天竟然派上用场,这是不是证明,如果精神,她也能成功?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3)

她一改此前柔弱的作态,在生意场上展现出宛如王熙凤般的干练作风。此前的挫折和打击,令她不再将演员视为终生目标,这也是使她成功摆脱林黛玉的束缚。

加盟长城广告公司的五年内,陈晓旭一直担任制作总部的经理职位,凭借被人熟知的演员经历,以及蜕变后的干练作风,职场上的她混得风生水起。

积累大量人脉的情况下,1996年时,她创办了“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担任该公司董事长,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她又创办一家“世邦文化”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两

2004年,凭借深耕广告界多年的履历,陈晓旭在“中国广告风云榜”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次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评为“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4)

事业的节节攀升没有给陈晓旭带来幸福,反而令她的身体每况愈下,2005年之后,她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连公司也全权交给丈夫郝彤打理。

外界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身患乳腺癌,只知道她在2007年2月23日时,于吉林长春的百国兴隆寺落发出家,成为法号妙真的僧人。

陈晓旭出家的消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为证实消息准确性,记者联系到她的丈夫郝彤,随即得到一个更加劲爆的消息。

郝彤表示爆料属实,他在近日也会和太太一样,选择剃度出家。当记者问及夫妻俩都出家,那公司怎么办时,郝彤并未作答。

随着记者的深挖,人们发现陈晓彤出家的原因是身患乳腺癌,已经到了晚期,剃度后隐居在深圳的偏僻山村中拒绝治疗。

纪念陈晓旭逝世15年(陈晓旭生命最后80天)(15)

就在人们对于此事争相报道之时,同年5月13日,在陈晓彤出家80天后,传来她因病去世的消息,据说去世前,她喊了几声妈妈、姥姥、姥爷之后便咽了气。

对于为什么会喊出这些话,她的家人除以泪作答外,再没更好地回复。

不少人称“林黛玉”是陈晓旭的高光时刻,从而忽略她商业上的作为。无论外界评价如何,她都犹如一朵莲花般,展现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精彩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