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

▲本文2683字 阅读约需5分钟


刘洋,某广告公司设计部主管,最近他觉得很苦恼:

自己为了部门更好,想了许多方法,为什么大家就是不理解不买账呢?

比如,为了督促大家及时反思和解决问题,决定每周三下午6:00-6:15开会。

刚开始大家还挺积极的,一段时间之后,大家越来越拖拉,也不怎么发言,会议经常陷入僵局。

比如,为了加强团队意识,让同事之间增进了解,组织了团建活动——周末爬山。

说到团建,大家挺开心的,一宣布是爬山,瞬间安静了。然后说爬山太累了,还要早起,要不还是聚餐唱K吧。

显然刘洋和同事之间产生了分歧。

在开会这件事上,刘洋觉得下班后花15分钟开会,总结大家这几天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既不耽误正常工作,时间也不长,两全其美。

但是大家觉得下班了就该回家,为什么还要开会?一次两次还好,长期这样接受不了。再说了开会可以上班开啊,为什么要选在下班之后呢?

在团建这件事上,刘洋喜欢户外运动,觉得爬山锻炼身体,上班老是坐着,多动一动对身体好。

但是大家觉得团建嘛,吃吃饭唱唱歌聊聊天就好了;而且周末只想补觉,一点儿也不想做这种高强度的运动。

刘洋的想法有错吗?

没有。

同事的想法有错吗?

也没有。

那错在哪里呢?

错在刘洋认为自己的想法,也是别人的想法,而且认为别人一定会认同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不征询同事意见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开会时间和团建项目,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同感偏差效应」造成的结果。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2)

什么是虚假同感偏差效应?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赋予在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的想法,也是别人的想法,或者认为别人一定会认同自己的想法。

这有什么依据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实验发生在1977年,由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 Ross主导。

LeeRoss邀请一批大学生作为参与者,并请他们做一个选择: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

实验前,不告诉参与者这家饭店的质量如何,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他们唯一的动机。

实验结果显示,在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中,只有33%认为其他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同时,他们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做出了十分极端的揣测:

同意挂广告牌的人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


拒绝挂广告牌的人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显然,他们的估计和对别人的判断是不正确的,他们夸大了自己意见的普遍性,而且坚信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的正确性。

每一个作出选择的人,都觉得别人跟自己是同样的想法,会做同样的选择,一旦别人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会被认为是“怪胎”。

比如你喜欢榴莲,觉得别人也喜欢,认为那些不喜欢的人真是莫名其妙。

比如你喜欢玩电脑游戏,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这种虚假同感偏差,让人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造成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3)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4)

三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虚假同感偏差”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5)

过分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事物

阿芸最近失恋了,状态不太好,报表里录错了好几个数据,被领导批评了一通。

在这之后,阿芸总觉得大家用异样的目光看自己,看到同事靠近说话、休息间聊天,也觉得他们在议论自己。尤其是今天早上,阿芸匆忙间穿错了袜子,更加觉得大家眼中带着嘲讽。

实际上,同事是因为看到阿芸状态不太对,怕刺激到她,在她靠近时下意识停止了说笑;至于袜子,大家压根没有注意到。

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要把握好度,一旦过度解读,夸大自己的判断,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做出不合理的举动。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6)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7)

过于相信或依赖自己的专业能力

大公司的经理,跳槽到创业型公司担任总监,继续沿用大公司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来做事,结果会发现工作很难推行下去。

原因在于小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如大公司完善,没有大公司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更追求效率,大公司那一套在小公司行不通。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人们往往过于自信,过于依赖自己的专业,高估自己的专业适用性,从而造成决策失误和行动受阻。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8)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9)

过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公司计划提拔主管,陈浩作为公司的老员工,工作严谨、人缘好,是公认的主管人选。

比陈浩往来一年的小杨,工作认真、有很多新想法,是陈浩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陈浩很想晋升主管,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觉得大家更青睐小杨,于是做事有点急于求成,变得急躁重表现,在很多小事上较劲,最后与主管失之交臂。

在面对挑战和威胁时,人往往会放大事情的严重性,很容易造成关注点和需求不对等,导致行为偏颇和决策错误,结果反而更糟糕。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0)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1)

三个方法,让你克服主观臆测,避免“虚假同感偏差”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2)

换位思考,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当我们将自己的判断和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时,“虚假同感偏差效应”就出现了。

比如开头案例中的刘洋,他喜欢户外运动,就以为别人也喜欢,直接将团建项目定为“爬山”,结果同事不乐意,觉得聚餐唱K更好。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事情的判断标准不一样。

所以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要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必要时直接征询当事人的意见。

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别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决定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3)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4)

空杯心态,尊重并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你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别人却没有认同你观点的义务。

所以为了避免陷入“虚假同感偏差”,我们要怀着空杯心态,客观看待自己的观点,多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

将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记录下来,将关键点圈出来,去综合分析和思考,最后再做决定。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综合多方因素,尽可能避免极端个人主义,使最终结果更接近预期。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5)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6)

逆向思维,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反驳

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尤其是做了决定之后,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和信念,下意识忽略他人的意见,以致一条道走到黑,错失改正的良机。

对此,我们要进行反向思考,运用逆向思维去验证,看能否解释得通。

同时对做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反驳,站在对立面做自我攻击,让自己想的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样做,能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思考问题更全面。


16个对工作生活有用的心理学技巧(心理学同事不认同)(17)


沟通大师吉拉德说:“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才会出现融洽的气氛。”

当我们承认事物的差异性,正视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将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考量时,我们才能直面“虚假同感偏差”,突破“同感虚假偏差”的束缚,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回归正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