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重要性和作用(逻辑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306天,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逻辑的重要性和作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逻辑的重要性和作用(逻辑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逻辑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306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逻辑的力量》(上)

这本书的作者郑乐隽,是一位在英国长大的女性华裔数学家。她曾在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尼斯大学任教,并花大量时间从事科普写作,还入选了英国《卫报》评选的“科学与自然”类新锐作家排行榜。是一位爱好广泛、关注社会问题的优秀跨界学者。

她写这本书,有一定的社会针对性。要知道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舆论越来越受人们情感和信仰的影响,而事实显得没那么重要。网络上充满各种冷嘲热讽和人身攻击,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党”耸人听闻,极端的观点大行其道。让人不禁担忧:社会是否丧失了理智?逻辑是否走向了没落?人们的观点是否注定要极端分裂、远离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本书来重申逻辑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正视它的局限性。她在书中分析了性别歧视、种族主义、虚假新闻等社会问题,同时指出,逻辑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能理清讨论问题的思路。并且逻辑与情感不是敌人,我们应该用情感支撑逻辑,用逻辑理解情感,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真实社会中有效地使用逻辑。

逻辑的重要性

逻辑有点像交通规则。我们都知道,开车不能闯红灯,骑车要走马路两侧,过马路不应该横跨护栏等等。要是没有交通规则,或者大家不守规则,交通就会堵塞,秩序就会混乱。

那么逻辑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逻辑四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关于它们的具体内容,在大多数基础读物中都能看到,这里不再展开。总的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要有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模棱两可,要有前因后果。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不清、莫名其妙的状况。

除了清晰表达思想,逻辑还能帮人们取得共识。因为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规则,对谁都一样。如果两个人对一件事有争议,可以把各自的逻辑摆出来,看分歧到底在哪儿,努力寻求共识。比如,两个人对房地产税的意见不一致,可能是对是否应该收房地产税有分歧,也可能是对收房地产税的具体方式有分歧。这两种分歧不一样,讨论的重点也不一样。当然,很多交流之所以混乱,不是当事人不懂逻辑,而是有的人有意无意地违反逻辑。就像大家都知道交通规则,但经常有人为了省事而违反交规一样。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

逻辑的第二个重要性,是它能举一反三,由已知的东西推出未知的东西。这些新知识因为经过了逻辑推导,是值得信赖的。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我相信逻辑。比如说,有一个峡谷,所有的人都说过不去,那里是万丈深渊,但如果逻辑推论出那里应该有一座桥,我就会走过去。”可见逻辑对学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逻辑为什么值得信赖呢?打个比方,你听这样一句话:“人都是要死的;秦始皇是人;所以秦始皇也会死。”这个句子是无懈可击的,这个推理方法就叫“三段论”。它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来的,也是逻辑思维的核心。所以逻辑通常被定义为,构造有效论证的规则,或者叫必然推理的规则。它是非常可靠的。

你可能会说,三段论的推理正确是正确,但听起来好像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什么新东西啊?这话说对了一半。逻辑推理不会增加新的信息,但是会增加新的见解。比如,“人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军人也是有感情的”,这句话没有增加任何新的信息,但是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事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联系,所以逻辑可以通过这些联系,推出一些我们未知的真相。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曾主持一项研究,要查明为什么美国婴儿的死亡率比欧洲国家更高。他发现美国婴儿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妇长期营养不良;而在美国,这不是因为缺乏食物,而是年轻的母亲们缺乏营养知识,不注重饮食造成的;而年轻的母亲们缺乏营养知识,是因为在高中或大学里的营养课程没有跟上。由此产生一个惊人的推论:如果改进美国学校里的师资和营养课程,将有助于减少美国婴儿的死亡率。这就是在现实中通过一长串逻辑推理而得出重要结论的案例。

这样的推论告诉我们,逻辑不能让假的变成真的,但能揭示更多真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你的推论每一步都由逻辑驱动,它们可能仅仅是某些定义的拆解,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串联在一起,就会得出某些全新的结论,甚至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几何这门学科的建立。众所周知,几何成为系统的学科源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撰写的《几何原本》。在这本书里,作者凭借5个基本设定和5条公理,推出了460多个命题。他先是对基本问题作定义,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得到相关定理;然后再定义更多的概念,用公理和定理推导出更多的定理;这样不断循环,就构成了系统的几何知识大厦。在这个过程中,以三段论为核心的形式逻辑,是从一个结论通向另一个结论的唯一通道。所以,包括几何在内的数学跟逻辑密不可分。数学的正确性,取决于公理的正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我们应该知道,数学是科学的核心,但数学和科学有所不同。数学用的是逻辑,科学讲的是证据。数学和科学的发展,是逻辑运用加实验观测的结果。在自然科学中有很多重大发现,最初不是靠直接观测,而是由数学和逻辑推导出来的。

举个例子。人类历史上最先研究自由落体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物体越轻,下落得越慢。这种理论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到17世纪,伽利略发现了其中的逻辑问题。他想: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假设有两块石头,大的重量为8,小的为4,那么大石头的下落速度是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是4。当两块石头被绑在一起下落的时候,大石头会被小石头的速度拖慢,它们的下落速度应该在4到8之间;但是,两块绑在一起的石头,整体重量是12,下落速度应该大于8,这就跟前面的结论自相矛盾,说明它可能错的。后来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从高处同时下落,结果是同时落地,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类似的例子还有,血液循环论、现代原子论、黑洞、引力波等科学发现,最初都是建立在逻辑或数学推导上的假说,后来才被实验和观测所证实。

由此可见,逻辑在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让数学成为可能,又像黑暗中一束巨大的光源,照亮了科学前进的道路。

总之,逻辑是通过严密推理来论证事物关系的过程。人们通过逻辑的一致性,能够清晰地表达,有效地沟通;又通过逻辑的延展性,从已知信息获得更多的真相;再借助它的洞察力,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这就是逻辑的重要性。

逻辑的局限性

逻辑有什么局限性吗?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且打了个比方。她说: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发明,但是当你发现自行车不能飞的时候,你会扔掉它吗?不会。你只要在使用时不超越它的极限就可以了。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或珠穆朗玛峰上骑自行车,都不太合适。逻辑作为推理工具也有局限,但这不意味着逻辑是失败的,只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把逻辑推到它的局限范围之外。

逻辑的局限之一,是逻辑有“极限”。什么意思呢?前面提到,逻辑是有效推理的规则。它本身没有起点。换句话说,逻辑必须从某个前提开始,这是没法论证,又毋庸置疑的东西。它在数学中叫公理,在生活中就是信念。比如在平面几何中,“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就是一条公理;而在生活中,“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一个信念。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无法争辩对错,只能接受或不接受,否则逻辑无法开始。反过来看,逻辑在这些问题上是无法追溯下去的,所以称之为极限。这就是为什么遵守逻辑的人仍然可能产生分歧,因为逻辑的起点设定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这样你就知道,在观点交流中,有时候在某些节点上,我们只能停止追问和辩论,接受分歧的存在,否则永远不会有结果。往往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求助逻辑之外的东西来得出结论。比如,在法庭上,就是听法官的或陪审团的;在政治上,就看政治博弈的结果;在市场上,就看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选择;等等。

逻辑的第二个局限,是逻辑含着自我否定的隐患。

前面我们讲到了逻辑的方法和守则,还有逻辑在生活与科学中的运用。其实不管说到哪儿,逻辑最重要的是一致性,也就是不能自相矛盾。我们不能在思维过程中认为某个事物既对又错,既是又非。比如,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既是醒的又是睡的,既是饱的又是饿的等等。这是讲逻辑的基本要求,也是定义逻辑规则的核心。

但是,人们在思想探索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对逻辑规则的核心构成了挑战,这就是悖论。悖论的奇特之处在于,我们按照公认的逻辑推理方式,可以从中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它暴露了逻辑含有自我否定的陷阱。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做过深入研究,流传了不少著名悖论,包括这本书中提到的说谎者悖论、理发师悖论等等。不过由于它们年代久远,和当代生活有隔膜,这里暂且不说。这里要提到一本书,叫《无逻辑,无生活》,其中讲了一个贴近当代生活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悖论是怎么回事。

话说有一家人,家里有两个孩子。这天是四月一号愚人节,一大早哥哥就跟弟弟说:“弟弟,今天是愚人节,我要好好骗你一回,你要小心哦。”弟弟一听,赶紧提高警惕,一整天都防着哥哥。但是直到晚上快睡觉了,也没等到哥哥骗他。他很生气地跑去对哥哥说:“你骗我,你没骗我。”哥哥听了哈哈直乐。现在的问题是:弟弟被骗了没有?如果说他被骗了,那么哥哥对这件事早就打过招呼,说明他没有被骗;如果说他没有被骗,那么哥哥说要骗他的话就是假的,说明他被骗了。这时候无论你作任何判断,都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这就是悖论。

你可别小看这个故事,它的原理非常重要。因为悖论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就是对命题的肯定会导致对命题的否定;对命题的否定又会导致对命题的肯定。这就触及了逻辑规则的核心,动摇了逻辑的根基。直到今天,某些悖论仍然是认识论中的未解之谜。生活中有些纠缠不清的判断,比如要不要宽容“不宽容文化”,对“适可而止”这件事该不该适可而止等等,就跟悖论有关。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要对逻辑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并且高度重视它。

逻辑的第三个局限,体现为理性的局限。

你可能知道,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叫理性人假设。就是说每个人都能通过理性思考和选择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在理性思考和选择的过程中,逻辑推导无疑是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

但在有些学者看来,理性思维是有局限的。比如在紧急状况下,我们没有时间调用逻辑推理,只能靠本能反应来避免危险。就像大街上突然冲出一辆汽车,或者听到身边传来爆炸声,我们不会进行逻辑分析,而是本能地进行躲避。这时候讲逻辑是危险的。还有前面提到的例子,在夫妻吵架时,往往是一方要表达某种情绪,寻求心理安慰。这时候另一方按照“一是一,二是二”的逻辑思维来分辨对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激化矛盾。

理性思维的另一个缺陷是,个人认为是理性的选择,可能对集体来说是不理性的。比如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大家开车都抢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结果谁也走不了;比如在看演出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能看得更清楚,但所有人站起来只会让大家同时受累;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一个人参加课外培训可以提高分数,所有人参加课外培训只会提高分数线。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它说明个体的理性选择可能导致对集体不利的结果,体现了逻辑的局限性。

总之,这本书认为,逻辑是重要而有用的思维工具,但它是有局限的。首先是逻辑的起点我们无法用逻辑证明,因此难免有分歧;其次是逻辑的运用可能隐藏着悖论,我们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再次是根据逻辑作出的选择,可能对我们自身不利。因此,我们要谨慎、适当地运用逻辑。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关注、推荐是最大的鼓励。

参考资源:得到听书·《逻辑的力量》钱言解读。欲读原文或电子书请移步得到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