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有重大突破会有什么变化(新格局下如何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9月22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在线上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三位嘉宾共同围绕企业担当、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及投资机会展开讨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市公司有重大突破会有什么变化?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上市公司有重大突破会有什么变化(新格局下如何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有重大突破会有什么变化

9月22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在线上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三位嘉宾共同围绕企业担当、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及投资机会展开讨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变局新形势下稳经济稳增长工业担当重任,防控疫情下着力抓好受创产业链复工复产、达产稳产。

在上市公司层面,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认为,上市公司要做好“四个紧抓”和“四个紧盯”,紧抓管理、紧抓市场、紧抓创新和紧抓服务;同时紧盯疫情、紧盯市场、紧盯产业链和紧盯资金链链。

贴近资本市场脉搏的研究机构,更关注经济趋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未来全球经济会步入低增长、高震荡时代,资产配置上应该减持房地产比重。

企业应顺应大势服从大格局

新形势大变局是论坛嘉宾关注的焦点。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网罗其盟友对我国遏制、封锁、打压是长期战略;各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本土化、区域化,新贸易壁垒;全球疫情蔓延经济恢复缓慢,美元超发、加息引起金融和大宗商品等市场动荡;俄乌冲突加剧能源资源紧缺,影响深远。”李毅中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当前经济运行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经济稳增长刻不容缓,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工业责任重大、担子更重。

新形势下,企业应顺应大势、服从大格局,发展中创造价值。李毅中认为,防控疫情下企业首先着力抓好受创产业链复工复产、达产稳产。虽然国内已全面复工复产,但多数尚未达产达标。复工复产抓住重点、重创产业链,抓住龙头企业,贯通整个产业链。

其次,要稳定企业、稳定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李毅中指出,尽快落实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扶植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认真梳理薄弱环节和“卡脖子”痛点,应急处置,专项攻关、协同攻关;扎实开展“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梯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和韧性。

再次,落实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李毅中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在扩大基建内容,由“两新一重”到方方面面;优化组织实施,提高收益;同时可以“适度超前”。

最后,要重视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工业要“保供稳价”。李毅中认为,尽力增加国内资源生产,同时加大国际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合作。

上市公司要转危为机

众多市场主体之中,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压舱石”。最近3年,上市公司从2020年的4195家增长到截至今年8月23日的4895家。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突破前两个1000家均用了10年时间,第三个和第四个1000家分别用了6年和4年,而新的1000家只用2年左右,发展空间还很大。”宋志平指出,三年来,上市公司共实现再融资3.1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近50%,实现了压力下的稳速发展。

但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群体遇到了超预期的冲击。“国际上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国内疫情的反复,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让上市公司普遍感觉到巨大压力。”宋志平认为,上市公司要在压力下转危为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宋志平认为,上市公司首先要发挥引领作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带动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其次,上市公司要做好四个紧抓和四个紧盯。四个紧抓:一是紧抓管理。上市公司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二是紧抓市场。目前情况下,消费不足导致企业的压力很大。既要抓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尤其要注意增强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三是紧抓创新。重点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双碳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四是紧抓服务。贴近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服务好广大的投资者,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四个紧盯:一是紧盯疫情,现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企业还是要紧盯疫情,把防疫工作做好。二是紧盯市场,就是要紧盯订单,企业要想方设法去开拓市场,把订单拿到手。三是紧盯产业链,供应链稳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稳步开展。四是紧盯资金链。企业要用好各种政策,确保资金链安全。

宋志平强调,上市公司要切实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是巩固治理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第二是增强竞争能力,做强做实主营业务,在做各自赛道的冠军同时,不断深耕细分市场。第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做企业创新的领先者,但要减少创新的盲目性。第四是提高抗风险能力,重视周期性变化,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同时尽早进行危机处置。第五是提升回报能力,要树立回报股东的理念,改变重融资轻价值的认识,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面临资产配置的转型

多重因素导致未来全球经济将步入低增长、高震荡时代。

李迅雷认为,首先全球人口从1945年的26亿到接近80亿,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数据显示,过去50年,70%的生物被灭绝,大约有100万种生物面临灭绝,而病毒是对人类规模扩张和寿命延长的报复。其次,全球地缘政治纷争加剧,过去的超级大国沦落,中国等国家崛起,中国GDP的全球份额增加15%,而美国减少15%。同时,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固化下,年轻人机会减少,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纵观过去70年来,全球各国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解决那些经济发展上的难题,但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李迅雷认为,货币超发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中,最终导致通胀。

谈及未来二季度后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李迅雷认为,国内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动能在减弱。“现在首要是避免房地产硬着陆,所以最近国家出台诸多政策,稳地价稳预期,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对的。”李迅雷认为,今年要实现GDP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但经济稳定,就业稳定,金融体系稳定,房地产稳定还是可以确保的。

资产配置上,李迅雷认为应该减持房地产配置。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至少有60%是房地产,而美国居民家庭房地产占比只有30%不到,大量资金配置在金融资产领域。

李迅雷认为,国内正在面临资产配置的转型阶段。就权益类资产而言,随着金融地产行业回落,投资者应该更加注重超配高景气行业,比如新能源产业链,军工等,以及煤炭等盈利处在高位,而且持续性比较强的行业。债券市场方面,李迅雷认为整体通胀压力还是偏大,所以机会不是太多,如果有机会也只是交易性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