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经心书院 运河边有座仁文书院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经心书院 运河边有座仁文书院(1)

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经心书院 运河边有座仁文书院(2)

仁文书院平面图 朱炳荣供图

南宋景定四年(1263)在城南鸳鸯湖边三贤堂上建了宣公书院。明万历癸卯年(1603)在三塔塘上新建了仁文书院。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嘉兴府衙在郡学东,由郡守吴永芳新建一座鸳湖书院。

宣公书院,累毁累建,明洪武初同知刘泽民移建城内,正德十四年(1519)知府徐盈重修,嘉靖十七年(1538)通判张本洁改建报忠坊,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十五年(1566)又两次重修。宣公书院先后存在300多年。

宣公书院废圮后,1603年,嘉兴知府车大任与嘉兴县知县郑振先认为嘉兴是首藩名郡,没有一个书院,怎么对得起一个名郡之称?于是决定在三塔东百步处建一所仁文书院。

清嘉庆《嘉兴府志》和光绪《嘉兴府志》均记载“仁文书院”创建情况。仁文书院在三塔东百步,一名天心书院。三塔东一百步即在现在吉水小学与越秀花园交界处。万历三十一年(1603)创建。仁文书院是嘉兴府属县共有之的最高学府。有仁文堂以为讲会课文之所,崇贤堂祀薛瑄、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四先生。集乡绅生徒讲学其中,还建有斐亭。为明代浙中王门的活动中心之一。吴贞肃、岳石帆(即岳飞十八世孙岳元声)等六贤,置义田四百二十二亩,规模很大。

在仁文书院大门口,嘉兴知府车大任题写了一楹联:

天启斯文垂万古,图书日星光烂;

门外长水会一源,洙泗昼夜川流。

在崇贤堂,车大任题写的楹联是:

越水吴山,俎豆四贤崇此地;

春风化雨,宫墙千古见斯文。

在仁文堂,车大任又有楹联:

德冠四科,济济风麟天山瑞;

才雄两浙,翩翩国史坐中春。

性道文章,未有天人深浅异;

江湖廊庙,谁将忧乐居先同。

创办仁文书院,嘉兴知府车大任非常重视,专门写了“仁文书院记”。在记中先讲了建办书院的理由:

今天下无一郡无书院者,槜李固首藩名郡,独兹缺典,作人之谓何?嘉兴郑君(嘉兴县知县)亟图之。乃于西郊外三塔寺上游卜其地而得,吉喜焉!厥面孔阳盈盈,一水龙蟠遗脉,犹有存者。工成而落之,颜曰:仁文书院。特于本朝庙祀四先生而祗奉之,标示正脉,统一圣真,甚盛举哉!且地由捐俸,力不烦民,花竹池亭,斐然淇澳,而营缮成于不日,郑君遂属余记其事。

车大任接着又阐述了为什么取名为仁文书院:

余惟天地间理一而已,自其浑然全体而言,谓之“仁”;自其灿然昭列而言,谓之“文仁”。不可骤至,文先之文;不可忘本,仁主之仁。文非有二也。夫求仁者舍知行,无从入之路矣,知行岂有二哉!造化之心不可见,而于吾人见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生生之理灭矣,何以文为?辟之手足痿痹,孰持行而元气周流,四体自贯;又辟之果核未种,生理中含,而根茎枝叶发露殆尽。仁以贯通乎文,文以发露乎仁,总之,所以学为人也。吾夫子讲道论德,谆谆惟仁是训。因材而笃,道脉心源,开来继往,功莫大焉。至濂洛关闽,诸大儒始表章……

今书院建在长水塘之滨,有志于仁者,因委求源,以完吾人生生之理,无亦效法,四贤,真知力行,直追圣门之一脉。宁为朴,毋为华;宁为拙,毋为巧;宁呐然,不出口,退然不胜衣,而必不可使寤寐之惭于衾影……诸先生长此邦,所不足者非文,而器多载道,“仁”不难成。余故申述仁文之旨,四先生实式临之,瞻象洗心,生生一脉,仁不可胜用也。自是海内称槜李士,宁独以文胜,亦如四先生以道德胜,庶于父兄师友,及良有司,兴起斯文之意,俱无负哉!

仁文书院创建后,还订立了讲规,一曰肃讲仪;二曰酌期会;三曰严磨砺;四曰广与进。规章制度严厉和具体,对于促进人才培养有很大作用。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提学副使岳元声等大开讲会,订立讲规,规范其讲学行为。同时又批准府学生员蒋道原等人公呈,执行创置田、收院租、清稽查、明支给、酌支数、清册户、重主典、定祀礼、谨修理、慎请给、严看守之《条理院田事宜》,从经济上保障其讲学活动。

后知府詹应鹏、郑瑄相继修建,岳元声、岳和声均有碑记,兵巡道车大任、司理曹光德捐俸倡绅士置义田,继守蔡承植、嘉兴会颜欲章、秀水令陈于廷始终成之,署守熊秉衡建楼五楹。

对建仁文书院岳元声是出了大力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岳元声被神宗皇帝罢官后,重返嘉兴故里,潜心研究学问达二十五年,这些年他重建岳王祠,献义田,办仁文书院,开讲会,订立讲规,写碑记,他还专门出版了《仁文书院志》11卷,明万历刊本,可谓呕心沥血。

据统计明清嘉兴共出进士1440名,数量之多在全国位列第四,仁文书院创建于明末清初,作为嘉兴府一级书院在三塔塘存在了134年,为嘉兴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出杰出贡献。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清朝嘉兴府衙又在郡学东,由郡守吴永芳新建一座鸳湖书院,由楼延师课土捐置义田70亩2分,又拨杨公祠田78亩为祀葺费及备脯焉。这样嘉兴府有了两座书院,本来仁文书院这块土地是岳鄂王祠的,奉乾隆皇帝旨意要改建岳鄂王祠,嘉兴府已有一座书院,拆掉仁文书院也在情理之中了。

END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