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诺贝尔奖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纠缠)

瑞典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22年物理学奖颁给法国物理学家Alain Aspect、美国物理学家John F. Clauser、奥地利物理学家Anton Zeilinger以表彰“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最新诺贝尔奖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纠缠)(1)

01

在经历了【天体物理代表队】过去“五年三冠”的统治级表现之后,Aspect、Clauser和Zeilinger教授的量子纠缠终于击败了近藤效应、拓扑绝缘体,为【量子力学代表队】拿下一分!这也是继2012年阿罗实教授之后量子物理再次站在物理之巅!

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极其重要,通过纠缠光子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被破坏。

这次的获奖内容,可能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过去十年以来,大众最为喜闻乐见,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一次了,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量子纠缠。与大家流行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观念不谋而合。具体来说,他们对于纠缠态光子的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开创了基于量子超距作用去传递信息的量子信息学。

02

那么这项实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这实际上在整个物理学的历史上都是有着很深的渊源,涉及到爱因斯坦和波尔两位殿堂级物理学家的世纪之战

上个世纪,物理学有两项重大发现,分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独自建立的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论。而在波尔、薛定谔、泡利、狄拉克、海森堡和爱因斯坦等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量子力学。

谈及量子力学,费曼就曾说过:“如果你在学量子力学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你就什么都没学会。”量子力学确实是这样,包括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动量不可同时确定)、薛定谔的猫(不知死活)等,这都让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出灵魂叩问:“难道只有当我们看月亮时,月亮才存在吗?” 所以在第五次索尔维会议时,爱因斯坦提出“上帝不会掷骰子”,而波尔反驳爱因斯坦,“不要告诉上帝该怎么做!”两位物理学家的争论名扬千古。

那么当时波尔等人认为量子力学是不确定的,薛定谔的猫是不知死活的。爱因斯坦当然不会同意,于是为证明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他联合了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对量子纠缠下手,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他明确反对两个粒子的量子力学关联,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言外之意是一定有一种我们不知道的隐变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贝尔不等式的提出,正是针对EPR佯谬的隐变量理论,为是否存在隐变量提供了判据。简言之就是: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那就是有隐变量,爱因斯坦正确。而倘若贝尔不等式被破坏,那就意味着不存在隐变量,波尔正确。

回到正题,图中三位物理学家在实验上证实了贝尔不等式被破坏,用实验的铁证结束了爱因斯坦和波尔两位物理学家的世纪之战,最终以波尔为代表的量子力学取得胜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3

什么是量子?

简单来说,量子是一种具有二元性的物理现象。在量子出现之前,物理学家设想世界上的物质要么是以粒子形态存在的,要么是以波的形态存在的。粒子是点状的,一次只能占据一个位置,但波是散布在整个空间中的,而且一束波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波形”,是由许多“波形”叠加在一起的。量子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物质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所有物质既占据一个位置,又是散布在整个空间中,是由许多“波形”叠加在一起形成的。这种逻辑看起来很矛盾,但是量子理论的数学推导和实验结果表明,这都是真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人在北京,你就不可能同时在上海。但是在量子世界,假如一个粒子人在北京,它还可以同时在上海、广州、杭州等等。施展多重影分身术了属于是。

什么是量子纠缠?

前面那个例子说的是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一个粒子不可能形成量子纠缠。形成量子纠缠至少得有2个粒子。现在就让我以2个粒子为例,说一说什么是量子纠缠。

假设你是一个粒子,你对象是另一个粒子。你的状态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你对象的状态也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这时,你们二者形成的集体,其量子状态可能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量子纠缠态。虽然你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你对象也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但假如你在北京的时候,你对象一定在上海,或者你在上海的时候,你对象一定在北京。那么你和你对象处于的这种量子状态,就是量子纠缠态。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状态和你对象的状态是“联动的”,我只要知道你们其中一个人的状态,就能100%确定另一个人的状态。

第二种可能是无纠缠的量子状态。假如你在北京的时候,你对象既在北京也在上海,ta具体在哪儿我们并不确定。并且,你在上海的时候,你对象既在北京也在上海,ta具体在哪儿我们也不确定。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状态和你对象的状态是“无关的”,即使我知道你们其中一个人的状态,我也完全无法确定另一个人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是“无纠缠的”。

总而言之,量子纠缠就是一种神奇的量子现象——两个(或多个)粒子的量子状态虽然都是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却形成了一种神秘的“联动”。这种神秘“联动”导致,无论这些粒子相距多远,只要你通过实验测量确定了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你就可以同时确定远在天边的另一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

04

贝尔不等式恐怖在哪?

比起双缝干涉,贝尔不等式、以及后续各种版本的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的实验,更加颠覆三观。

贝尔不等式的意义是用来验证一对纠缠粒子是否存在“超距作用”。

在薛定谔“孪生粒子”的思想实验中,两个相距万里的粒子,观测出A的状态,也就知道B的状态,因为A和B都是一个母粒子分裂而成的,B的状态一定和A相反。因为A、B两个粒子的命运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薛老师给起了个性感的名字:量子纠缠。就好比:母亲把一双鞋分给兄弟俩,他们各带一只远走他乡。中国的哥哥打开盒子发现是左脚,就知道弟弟带到美国的另一只一定是右脚。

最新诺贝尔奖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纠缠)(2)

看上去,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稀奇的是,根据量子力学的说法,弟弟那只鞋是左还是右,不是他妈决定的,而是哥哥“打开盒子”的行为决定的!在哥哥看到左脚鞋的一瞬间,鞋里飞出一个神秘的信号,闪电般穿过千山万水,通知美国的另一只鞋变成右脚!这个速度能有多快?

无限快

但是,“上帝”允许无限快的瞬时传送吗?

爱因斯坦强烈反对“超距作用”,因为在他看来,这违反了相对论的基本原则:任何物质或信息的传送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不管是光的传播、还是力的作用,都需要时间,而且距离越长、延时越大,这就是“定域性”。

贝尔不等式就是基于爱因斯坦定域性假设得到的一系列推论。举个例子,如果你说的,我的肉体在上海,但是我的灵魂在拉萨,这就违反了定域性假设。爱因斯坦认为,你要么灵与肉在上海,要么灵与肉在拉萨,不可能一边一个。

然而量子纠缠是“非定域”的,哪怕横跨100万光年,两个纠缠态粒子可以瞬间改变状态。你不变我就不变,你变我就跟着变。从“你变”到“我变”,延时永远为0。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超距作用真的存在,那么相对论就错了;当然,相对论是不可能错的(在爱看来),所以肯定是推导出超距作用的量子力学错了。

要是万一量子力学没错,那就是相对论错了。反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只能活一个。

然而贝尔不等式实验却证明了:纠缠量子之间真的存在“超距作用”,真的可以超过光速!但它却不违反相对论,因为量子纠缠不能传送任何有效信息!

真tm妙透了。

05

但是今年获奖的三位物理学家就证明了:诶,在量子的范畴,我是可以肉体在上海,灵魂在拉萨的。而且不光如此,你要是杀死了我在拉萨的灵魂,我上海的肉体也会立刻一同死去。

唯一的遗憾是,爱因斯坦没有活到被打脸的那一天。

一个能打脸爱因斯坦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做了60年实验,每一次都被验证成功。如果这还不得诺奖,那我想知道什么样的研究能得诺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