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产品概念设计(凸显长城文化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长城产品概念设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长城产品概念设计(凸显长城文化的魅力)

长城产品概念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核心是战争,是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在战争防御工事上的高超体现,也是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为了安宁的生活,为了和平,中华民族筑起了气势雄伟、独一无二的工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历史的见证,现在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作者的思路是由观察到联想,最后总结提升。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四、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搜集有关长城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新字生词。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长城的特点。3、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03年8月共有29个文化或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本单元向我们打开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窗口,而长城则是第一站。

1、读课题。 查“城”义。观看长城图片。果然是城墙,但又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城墙,而是建在高山深谷的防御工事。这工事怎样啊?

有同学们去过长城吗,请他们谈谈对长城的印象。它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简介长城的历史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八达岭长城,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解释“崇山峻岭”, “居庸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垛子口”“相互呼应”等词语的意思,并记忆。 4、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解释“奇迹”。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作业:1、抄写生字词。2、预习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长城所承载的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联想这一种表达方法。联想:由城到人,文章意蕴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知识激趣,渴望读。

请看小黑板: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是1987.12,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感受长城的魅力。

二、联想造势,理解读。

1、 观察远景图 远看整体,感受气势。从图中看,长城怎样?书上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了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长城气势雄伟这一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准确,使人信服,文中多次用到。龙的比喻使长城气势迫人、令人敬畏。读出长城的气势。远看长城,气势雄伟,极具魅力。近看,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2、观察近景图 近看局部,感受设计。

近看长城,它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分小组讨论。

谁来说说长城的特点,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资料:长城下部是用巨大的条石即坚硬的花岗岩筑成,平均1.5吨至1.7吨,最长的有3.1米高0.5米宽0.5米。一块条石就需要二三十人才能抬起。城墙高约6至9米,堪称高大坚固。

城墙上有哪些工事?请同学们细看。有马路,有垛子,有瞭望口,有射口,还有城台等。这些工事各有作用,全是为战争防御作准备的。师生对读,生读工事名称,师读工事位置及功能。

假设你穿越到古代,成为一名守卫长城的士兵。一天,远处黄沙滚滚,敌人骑兵来袭。你是不是内心充满恐惧?利用长城来打击敌人。敌人来了,你从哪儿观察?敌人射箭,你怎么办?敌人进攻,你怎么办?敌人攻势很猛,你快挡不住了,怎么办?有垛子,能守;有射口,能攻;有马路,能援,这叫易守难攻。长城的设计真是---(巧妙周全或独具匠心等)面对这样高大坚固的工事,再彪悍的敌人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功而返。于是,战争消弭,家园保全。联想造势,边读边体会。

小结:长城不仅气势雄伟,而且高大坚固、设计周全。它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建筑水平的高超体现。

三、联想会情,感情读。

2000多年过去了,长城仍巍然屹立。今天,当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会想到些什么呢?读第三段。作者想到什么?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不说那北方天气的苦寒,不说那工程设计的艰辛,也不说那离家万里思乡的痛苦,单是把巨大的条石运上山顶就极不简单。生读“单看——”句,每读一句,师叹一“难”,一咏三叹,升华主题。联想会情,感情读。

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由眼前事物联系起来展开想象而来的,这就叫联想。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展开联想。

示例1。由班级窗台上养的花长得好,我们联想到管理花卉同学的辛劳;可是最近它枯萎了,我们又可以联想到管理员的懈怠。希望我们的管理员做事尽职尽责,善始善终;由这盆花的到来,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捐花同学的慷慨与爱心。

示例2。你们都有书包。每个书包背后也都有一个故事,它让你联想到什么?

联想能够打开情感和思维的空间,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文章,它都能给我们强有力的帮助。作者只想到一点吗?从“单看”看是不止的,看一处想一处,那是浮想联翩,感慨万般哪。作者留有余地,为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同学们。请大家展开联想,写一写。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 扶着墙上的条石-----”

交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读这一句。

四、释放自豪,激情读。

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说,在遥远的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地球上的人工建筑就是长城。所以说,齐读第四自然段。解释“奇迹”。再读.(学生总结全文。)文章的中心句不仅很好地总结了全文,也抒发了作者对长城由衷的赞美。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心中的那一份豪情,读末段。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因为它是世界最长的军事建筑。同学们,在你心中,长城是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的脊梁,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在,长城还以它那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国际友人前来观光,它已成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

作业: 1、了解现存的中国世界遗产,看课文后补充教材《张家界》。 2、熟读课文,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气势雄伟 观察

近: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高大坚固 细:有… 有… 有… 有… 设计周密

联想 由巨大条石 想到建造艰难 古代劳动人民伟大 ……

相关资料

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略)

教学反思

一、了解学情,奠基课堂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怎样让四年级学生的视角不仅仅于惊叹其外观,更能深入到内涵?带着思考,用心准备了首站《长城》的教学。课前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

课前调查一 询问学生:“你去过长城吗?”答案是有七八名学生去过,追问,“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其中学生小智答:“我是很小的时候去的,大概五岁。那时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唯一记得的就是一堵城墙。”其他去过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二、研究教材,提取价值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应是一个重点。而提升认知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来达成,突出联想的思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充分运用联想谋篇布局,充满了无穷想象的空间,结构精巧,充沛的情感溢于字里行间。

三、教后反馈,评价思考

把握学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遗产外观的同时,始终贯穿文化内涵。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学生是充满感情的感情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城的文化内涵了解多少?带着这个问题,又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

课后调查 询问学生(一个学习普通的学生):“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他答道:“就是一个族群或一个种族的文明。”我惊讶于他的回答,于是又问道:“那你说说长城的文化是什么?”他毫不迟疑地答道:“坚强。”周围聚集了几个同学,他们纷纷说是“刚强”、“刚毅”、“高超的建筑水平”等。老师说:“你们说的是民族精神,除此外,还有古代的军事文化等。”最后问到小智:“说说现在长城给你留下的印象?”小智答道:“长城很雄伟,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我心释然、欣然。

关注学情,奠基课堂;运用联想,穿越时空,感受长城文化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