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

在书法界有一位老和尚,他一生活了100岁才死掉,在他晚年的时候,有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向他讨教书法,他没有向众人讲解如何写字,而是只说了四个字:

锲而不舍。

众书生大失所望,于是和尚将众人引入后院,在寺院后院中的塔林中有许多高高低低的坟茔,和尚用手指着满地的坟茔说道:

“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尽在于此。”

于是众人顿悟,练字的秘诀在于勤奋,这些坟茔便是著名的“退笔冢”。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1)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在宋人以及之前的毛笔,都是笔头与笔杆分开的,笔杆可以反复使用,而笔头用秃了,则会被替换下来,练字勤奋的人,往往会扔掉许多笔头,这位老和尚用废了5框笔头,可见其用工之勤!

这位和尚便是智永禅师。

苏东坡有诗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里面的典故便是指的智永“退笔冢”的故事。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2)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智永乃是王羲之的后人,就像许多大书法家的后人对自己祖先的书法极为热爱一样,智永对王羲之、王献之等家族书法临摹不辍,据说在智永手里,有许多王羲之真迹,所以智永才能“悟出家法”,掌握真正的笔法,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是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当中谈到的重要的笔法传承人!

智永禅师曾经30年不下楼苦练书法,他说:“书不成,不下此楼”。就是这样的勤学苦练,他写下了800通《真草千字文》,这些《真草千字文》被赠送给了许多寺庙,后来这些作品有一些流散到了日本,被日本当做了国宝!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3)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乃是智永和尚利用小草与楷书两种书体写成的作品,《千字文》乃是两朝周兴嗣所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总计999个毫不重复的字,每一个字皆是常用字,并且这1000个字,四字一句,合辙押韵,将中国传统文化做了梳理性的概括,乃是一篇“千古奇文”。

历代书法家几乎都曾写过《千字文》,而唯独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最值得效法,此作也被后人誉为“天下法书第一”,是后世学习书法的经典教材。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4)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倘若一个书法初学者能够将这1000个字融会贯通,在书法的学习上便能够一马平川。据说赵子昂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将此作临摹了500遍,很快其书法便闻名乡里!

《真草千字文》存世所传版本甚多,比如有日藏本,也有唐人摹本,此外还有拓本传世。但对于书法初学者而言,赵子昂临摹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最值得初学。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5)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子昂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也是近800年来一位不世出的“通才”,他的书法初学宋高宗,后深入晋唐,一生当中对于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揣摩最深,他也曾经抄写过《真草千字文》与《行书千字文》数百通,在历代书法家当中,可谓是对智永了解最深的一个人。

赵子昂临摹的《真草千字文》乃是墨迹本,笔触十分清晰,且其审美意趣与当代人极为贴近。赵子昂的这件《真草千字文》可谓是罕世珍品,可以说是初学者的最佳范本。如今乃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6)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如今,我们将赵子昂的这件《真草千字文》按照原作大小进行超高清的扫描复制,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与真迹无二。

欲购此赵子昂《真草千字文》,请点击下面惠购:

舍身求法的历史人物简短故事(一位100岁的和尚留下来1000个字)(7)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