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1)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他也是北宋词坛上,一位重要的词人。

欧阳修的诗歌和文章,说理透辟、言志载道,体现着他在官场和文坛的领袖地位。他的词却不同,经常反映着他另一个生活侧面。

如果要给欧阳修的词贴个标签,那既非婉约、也非豪放,我想应该用"开放"来形容。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逆流而上做多样性地尝试,同时也能兼容并蓄、包容别人包容不了的事物。他以开放的思想,把宋词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一番全方位的开拓。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2)

一、开放地讴歌男女恋情

在欧阳修之前,北宋文人写这类词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及时行乐,在温柔乡里忘却人生苦痛;二是遮遮掩掩,既不能摆脱欲望缠绕,又不敢痛快淋漓地表达。

而欧阳修在这方面,可谓无所顾忌,只要性情所至,谁也拦不住。

据说他在汝阴闲居时,认识了一名歌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欧阳修写的词她都知道,都会唱。在宴席上,欧阳修当着众人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到汝阴来当太守。"过了几年,欧阳修果然移知汝阴,可那名歌姬已不知去向。遗憾的欧阳修写诗说到:"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他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时,也和一名歌姬走得很近。有一天,他的上司钱惟演设宴,请手下幕僚们吃饭,也请了歌姬演唱助兴。大家都早早到了,唯独欧阳修和那名歌姬姗姗来迟,在座宾客都奇怪地看着他俩。钱惟演责问歌姬:"为何这么晚才到?"歌姬回答:"天气热,我在凉堂睡着了,醒来后发现丢了金钗,现在也没找到。"钱惟演故意打趣欧阳修,说道:"如果欧推官能当席填词一首,我就赔偿你的金钗。"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3)

欧阳修也不避讳,填词就填词,张口来了一首《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

这首词,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和"月华生"的妙用,把夏日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下阕写室内景象,以精美华丽的画栋、玉钩、帘旌等物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飞来窥视而不忍打扰。结尾两句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艳而不俗。

在座宾客都称赞欧阳修这首即席之作,于是钱惟演只能信守承诺,赔偿歌姬的金钗了。

欧阳修这种开放、不避人言、我行我素的态度,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便产生了大量讴歌男女情爱的作品。对于钟情的女子,他甚至直言其外貌或歌舞体态,比如"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长相思》)"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减字木兰花》)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4)

不光是直接,他还从多种角度对情爱进行描写——

比如《醉蓬莱》描述一对恋人坠入爱河的过程:"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衫,偷回波眼,洋行洋坐。"

《渔家傲》写佳人名花有主,只能暗暗伤心的情形:"绿索红旗双彩柱,行人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

《踏莎行》写别后相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蝶恋花》写妻子对丈夫的埋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还有《生查子》,写物是人非后的触目伤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的这类小令,虽继承"花间派"遗风,继承南唐冯延巳的传统,但也不是简单的延续。在接受冯延巳的影响方面,"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深",就是深沉、深细,欧阳修写男女恋情的词,向情感的深沉上开掘,在人物内心刻画方面有明显的演进。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5)

二、开放地以各种题材入词

虽然欧阳修写了大量讴歌男女恋情的所谓"艳词",但他对宋词的开拓,恰恰表现在他也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没有一味地附庸流行市场,这也是他思想开放的另一种体现。

首先,他以乐观豁达的心志,抒写仕途感慨。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但其实,比苏轼大二十九岁的欧阳修,更早地在词作里展现出豪放性情。

欧阳修初次被贬官,是因为跟着范仲淹一起呼吁改革,想惩治朝廷冗官冗员、官员腐败的问题,结果自然是得罪了既得利益者。欧阳修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做了县令。

夷陵自然环境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和他之前呆过的洛阳没法比。但欧阳修却说:"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意思是: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的。

第二次被贬官,是因为范仲淹、韩琦等人推行"庆历新政",遭到守旧派阻挠,欧阳修上书分辩,结果也没幸免,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这时他写下了《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个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仍然对仕途抱有相当的信心。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6)

随后,他又从滁州改知扬州。在扬州的蜀冈上,欧阳修建了一个平山堂,坐此堂上,可望江南诸山。后来欧阳修回到朝廷,友人刘敞出知扬州,欧阳修就写了一首乐观豁达的《朝中措·平山堂》为他送行: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文章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自己,他当年虽是被贬到扬州的,但仍然"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豪情不减。"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潜含着不服老的倔强意志。他表现在词里的个人品格,与《醉翁亭记》气脉相通。

多年后,苏轼经过平山堂,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西江月》,说"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对欧阳修的乐观豁达仰慕不已。

仕途的奔波,使欧阳修经常面临与友人的分离或者重逢,每每这时,他都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来劝慰友人。《玉楼春》中说:"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絮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两个白发苍苍的人重逢,若回首过往,那写人事变化恐令人不堪,所以欧阳修说不如放怀豪饮,就仿佛我们年轻的时候一样。

在另一首《采桑子》里,他也对友人说:“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这里除了乐观豁达,还有即便遭遇仕途挫折、也此心不变的进取精神。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7)

其次,他以赏心悦目的眼光,描绘山川景物。

欧阳修晚年时,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他喜爱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于是写下著名的《采桑子》十首,每首都以"西湖好"开头,成为"联章体",类似于"组诗",如——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这一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颍州西湖美景,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从中也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欧阳修以美好乐观的心境看待自然,连容易让人"悲秋"的秋景,由他写来也变得不同。在《渔家傲》里,他说:"更待高秋天气爽,菊花香里开新酿。酒美宾嘉真胜赏。红粉唱,山深分外歌声响。"中国古代文人,能以如此轻松愉悦的笔调来写秋景的,极为少见。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8)

再次,他将咏史题材引入歌词。

欧阳修不仅是文坛领袖,还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他曾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还自撰《新五代史》,苏轼称他"记事似司马迁"。

像咏史这种正经、有深度的题材,一来需要作者有历史鉴赏和批判的眼光,二来它更适合用诗文来表现。唐代咏史的诗有很多,而欧阳修是较早将它引向词作的人。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这首词,上阕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玄宗便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这是唐玄宗荒淫、杨贵妃专宠的史事。下阕由史事引出观点:"安史之乱"里,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如今热闹的新丰道上,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欧阳修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没有直接说出,而是用对比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隽永耐味。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9)

三、开放地接受民间"俚俗"词风

进入北宋后,词一直是沿着"雅化"方向前行的,欧阳修的创作也符合这一趋势。但同时,他又和其他文人不同,他并不鄙视民间俗词,也愿意吸收民间俗词的一些特点进行创作。

民间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口语化。这种口语化如果运用得好,能使作品朴实无华,同样也能真挚动人。比如欧阳修有一首《玉楼春》,写了夫妻之间从吵架斗嘴,到最终和解的过程,特别生动:

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纱窗下睡。

直到起来由自殢。向道夜来真个醉。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

在男女恋情上,大家写热恋、写送别、写相思,却很少有人写吵架斗嘴,但欧阳修偏偏捕捉了这么一个看似不愉快,其实却很有趣的场景。吵架的起因其实只是"争闲事",可气头上两个人互不相让,以至于"推倒屏山褰绣被"。等到一方认识到错了,另一方反倒更要端着,跑去"碧纱窗下"睡了。等到第二天早上,气过去了,两个人又都有点不好意思,给昨晚吵架找了个借口,说是"夜来真个醉"。最后还总结了一下:生活里的闲事,哪能争出谁是谁非呢。

如果抛开"雅俗"标准,这首生动活泼的俗词,是不是也挺招人喜欢的呢?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10)

民间俗词的第二个特点,是运用人物对话。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传递出说话人的情态,很能概括性地刻画人物。比如欧阳修的《南歌子》,写了一对新婚夫妇间的对话,一个天真活泼的新娘子,就跃然纸上: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新娘问新郎:"我的眉毛画得怎么样?深浅合适吗?"写出了俩人的柔情蜜意。后面那句问"鸳鸯"两字怎么写,问得娇憨、俏皮,传递了爱情的美满。"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其实出自一首唐诗——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状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看来,欧阳修在写俗词时,也用诗意做了雅化的处理。

欧阳修把俗词做雅化处理的例子很多,更多表现为将民间口语提炼过滤。如《一落索》:"窗前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后来,李清照还化用这句,写了《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11)

民间俗词的第三个特点,是运用谐音,一语双关。尤其是写到采莲女的时候,"莲"和"怜"的谐音,"丝"和"思"的谐音,就常常被用到。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就学了民间词的这一特点:"折得莲径丝未放,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

欧阳修在俗词上的创作,与柳永相互呼应,表现了当时北宋词坛的另一种审美倾向。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12)

四、开放地使用"联章体"进行创作

刚才提到欧阳修退居颍州时,为了歌咏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每首都以"西湖好"开头,但每首的内容又都不一样,这一组词就叫做"联章体"。

联章体是民间曲子歌唱的常用形式,一组曲子连串共同演唱一个主题,隋唐五代时比较盛行。在北宋前期,词曲流行于酒宴之间,单只曲子的演唱更有市场,所以联章体遭到了冷落。

欧阳修作词深受民歌影响,所以再度创作联章体词。在《采桑子》十首的创作序言里,他自己说:"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左清欢。"

此外,欧阳修还写了《定风波》四首,都以"把酒"开篇,是劝酒辞——"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把酒花前欲问伊,忍嫌金盏负春时";"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

还有两组《渔家傲》,各十二首,分别以月份开篇,歌咏十二月节令与景物——"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

有时虽不按联章体的形式,欧阳修也会以同一主题创作组词。比如一组《长相思》三首,专门写送别相思之情;一组《减字木兰花》五首,专门写歌姬的容貌和歌舞;一组《渔家傲》七首,专门写采莲女的生活等等。

俚俗倾向和联章体形式,都是欧阳修包容民间曲子词的特点,而进行的创作。

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欧阳修之于宋词)(13)

结语

欧阳修在词坛的诸多作为,都是具有开拓性的。在题材上,言情、言志、咏景、咏史,无所拘束;在风格上,或深婉或豪放,且能雅俗兼容;在形式上,虽侧重小令,但也重创联章体,并有慢词创作。这些也都是他思想开放的体现。

欧阳修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对宋词进行的种种开拓,对之后的词人是产生很大影响的。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评价欧阳修词:"疏俊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