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1)

图丨Pexels

Hello~各位朋友们好~

小余老师又和大家见面啦。

又到了每周三《50本好书推荐》连载时间~

上周给大家推荐的是人物传记《穷查理宝典》,一本全面提升思维能力的书籍。

今天小余老师继续推荐另一本热门心理学读物一思考快与慢。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2)

▲思考快与慢

作者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一丹尼尔·卡尼曼。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长期霸占《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堪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

这是一本关于思考,关于选择的书,全面、通过让你了解大脑之后,帮你建立更加完善的思考体系。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3)

▲丹尼尔·卡尼

书中文字语言幽默风趣,同时充满了魅力和实用性,非常适用我们的日常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由于书中干货巨多,小余老师节选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分享。

1.大脑的系统1/系统2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4)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作,这本《思考,快与慢》颠覆性地指出——

大多数情况下,人都并非是理性的,我们的直觉是存在缺陷的。

并告诉我们,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

作者把它们叫做:系统1和系统2。

作者先给了我们一张图,一个中年老女人愤怒的脸和一道数学乘法题。

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判断出人脸的表情,

也可以在一秒钟判断出这张人脸是不是自己的熟人。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5)

但对于给出的数据乘法题,除非是受过专门训练或者是速算天才,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一两秒之内算出答案。

但脸部识别与四则运算相比,前者明显更难,后者更容易。

即便抛开计算机编程不谈,只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这两个问题:

“人脸识别”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远远大于“两位数乘法”

所以,这就作者引出一个疑问:

为啥咱们的大脑对于“人脸识别”这种相对复杂的问题,可以轻松且快速地搞定;

而对于“两位数乘法”这种相对简单的问题,却显得缓慢且费力?

上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回答。

最近几十年,得益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咱们开始能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关键在于——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机制。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6)

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它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

让生活很简化,不用动脑子,只是很多事情变成一件可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中的脑力消耗。

“系统1”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它只能处理少数类型的问题。

对于“系统1”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转交给“系统2”去处理。

“系统2”能处理的问题,领域更广,但“系统2”的运作非常慢且非常吃力(对比“系统1”而言)。

比如前面:

看到生气的老女人,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的,这就是系统1 的思考方式。

而看到学题,需要大脑来计算的,比较耗费脑细胞,就是系统2的思考。

”系统1”可以解决“人脸识别”,但是无法解决“复杂四则运算”。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7)

书中特别提到:

人们在投资中,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很多人从来不启用系统2 。

他们往往买个菜都要货比三家,用系统2去分析问题。

但面对自己半生的财富,基本上连脑子都不动,就把钱投出去了。

这就是系统1的偏见所导致的。

作者观点:

只靠系统1去判断世界是危险的,他是存在偏见或者成见的,而且你永远无法关闭他。

2.光环效应和框架效应

书里讲了很多个建立在直觉思维上的现象,比如可得性偏差,启动效应等多种,

这里我主要说说由大脑机制引起的心理学效应:

光环效应和框架效应。

  • 光环效应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8)

光环效应,是指你先接受了事情的一些信息之后,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你对事情的整个判断和理解。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不难发现,我们拍广告,看到广告多数都是有名的歌星,影星,你很少见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因为明星推出产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啊,这个光环的意思,可不是明星头上自带光环,那个光环。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9)

而是因为明星的公众形象,带来的效果是大家对这位明星的认同。

顺带认同,他所代言的东西,用一个词简单的词概括叫:

爱屋及乌。

相对于爱屋及乌的反义词叫他恨屋及乌,其实这也是一个光环效应。

它的缺点就是容易让我们带上粉丝滤镜,会因为过度喜欢而变得盲目。

想明白明白光环效应,会让我们更加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

  • 框架效应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10)

讲个故事,有个吝啬鬼不小心掉到河里,好心人赶紧趴在岸上喊:

“你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

可是这个吝啬鬼就死活不伸手,好心人很纳闷儿,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他不想活了?

后来反应过来,他换了个词儿,他冲着快下沉的吝啬鬼大喊:

“ 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

吝啬鬼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好心人的手。

心理学上,把这种由于不一样的表达导致不一样结果的现象称为:

框架效应。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11)

举个日常例子,病人需要动手术,事关生死,家属需要签字。

如果医生说:手术成功率有90%。家属可能很快就签字了;

如果医生说死亡率有10%。家属签字可就犹豫不决了。

学会框架效应,你的思维提高不止一点点。

后记

这本书号称“能完全改变你思考的书”,并非虚言。

作者想告诉我们,我们看到平时依赖的大脑是多么的不靠谱,又是多么的安全可靠。

我们并不是时刻处于理性当中,我们的情绪时而崩溃,时而放纵,时而偷懒,时而失控。

这些都是冰山一角。

诺贝尔奖科学家四点忠告(50本好书推荐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揭示大脑直觉误判秘密)(12)

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自以为理性的时候,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需要我们从思维层面进行考虑。

多读多想。

特别是我上面提到的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效应,想明白,不但让你思维更高级,还会让你生活少掉坑。

本文首发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