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倒把的下场(消失的投机倒把罪)

作者:马亚利 图片来自网络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之快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2017年经济增长中国保持首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搞活经济,商品流通叫投机倒把,在法律上也名文规定一一投机倒把罪,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投机倒把的下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投机倒把的下场(消失的投机倒把罪)

投机倒把的下场

作者:马亚利 图片来自网络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之快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2017年经济增长中国保持首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搞活经济,商品流通叫投机倒把,在法律上也名文规定一一投机倒把罪。

什么叫投机倒把:投机就是利用时机,倒把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利润。

小时候我记得投机倒把罪很猖獗,国家打击力度也大,轻点呢批评教育,重点劳教拘留,再严重的就依法判刑,每年过节前,三台人民公园公审大会上都有一批投机倒把罪犯入狱。那时候什么都实行计划经济,买东西都要票,没有票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回来,所以这就给投机倒把创造了条件,投机商人把一些居民户过剩的票收集起来,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倒卖,从中获取利润。据我所知,做这种小生意的的人大多是些被生活所迫但又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三台当时有两个比较大的市场,一个是下南街农贸市场,另外一个就是市管会农贸市场,市管会市场的原址就是现在的建设街那边,那时市场都兴三、六、九号逢场,只要一遇上逢场,市场热闹极了,市场里面什么交易都有,农贸商品,家禽家畜,竹藤竹编,蔬菜水果,稻草柴火等等,市管会市场里设有市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的管理人员主要就是维持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打击,投机倒把依然存在,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记忆中的一个暑假上午,突然门外突突突地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我急忙跑出去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住在凤凰山上的大姨父,他见我把门打开一下子便钻了进来,进来就叫我把门关上,说外面管委会的人在抓人,我就问我妈,我妈说:他在搞投机倒把,我又问,什么是投机倒把,我妈说:就是倒卖一些肉票、粮票、布票之类的,我对我妈说,那投机倒把既然是犯法的,你为什么不制止他,我妈说:你大姨他们家太苦了,倒卖点票确实是生活所迫,于是我妈就给我讲了我大姨一家的事。我大姨和大姨父都是文化人,大姨父解放前是教书先生,家里成份是地主,全国解放后,打工豪、分田地,大姨家就成了镇压对象,在文革期间,他们戴过高帽子,跪过瓦碴子,挨个批斗,节假日不准上街,如果不老实呆在家里,就会按现行反革命分子罪论处,所以逢年过节我从来没见大姨他们一家进过城,大姨家很穷,又有两个孩子,为了生计,姨父就偷偷摸摸地做点票贩子生意,赚点钱贴补一点家用。那时人疯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连大粪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哪处公厕或私厕的粪满了,溢出来了也不能随便处理,必须由环卫所的拉粪车队统一来拉,私自拉也是违法。我们家在天井里有个私家厕所,我大姨家想要点肥料,大冬天的我大表哥五点多就会从凤凰山上下来,然后偷偷担一挑粪趁着浓雾看不见再偷偷的担上山,如果被管委会人撞见了,也会被订为破坏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挖社会主义墙角罪的。

大姨他们都是很顽强的人,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遭人践踏,但依然生活得灿烂,虽然他们物质生活很差,但精神生活很充实,只要不是节假日,他们就遛上街在下南街茶馆喝茶听戏,下南街茶馆一到逄场天就会聚集很多人,打牌的、唱戏的、喝茶的、聊天的、应有尽有,不过投机倒把的勾当也在这里悄悄进行。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我姨父也被管委会人逮到过,管委会的人也从来没有在他身上搜出过什么来,因为每次做这些事时,我大姨也会同行,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姨父身上的东西马上会转移到我大姨身上,我大姨拿上东西就会立马躲开,然后就跑到我家串亲戚,这样他们就是把姨父逮到也没有证据,所以就只有进进学习班,学习学习就放了,回来之后又继续,我问姨父一张票能赚多少钱,他说肉票能赚两三分,布票,粮票、油票、肥皂票要赚得少些,他说做这些也会有风险,有时收到价高点就只有原价卖,但也有行情没把握准亏本卖的。姨父还会倒腾一些现货,就是从市管会那边买些米过来卖,或在这边买些东西过那边去卖,从中获得少许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慢慢饱和了,好多供应票也取消了,投机倒把罪也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2011年1月国务院对部分行政法规进行修改,投机倒把罪的概念最终淡出,成为历史名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