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十八节(孙子兵法虚实第六)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持敌者攻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子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孙子兵法第十八节?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孙子兵法第十八节(孙子兵法虚实第六)

孙子兵法第十八节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持敌者攻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子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志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大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之,安能动之。

  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政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造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拯其所必救世;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①,敌不得与我战者,乖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放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其所之②也。

  敌寡。能以众击寡老,则吾之所与战者,约③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实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④。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⑤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⑥而知动静之理,形之⑦而知死生之地,角之⑧而知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者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真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有余不足之处。

  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上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故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改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⑨。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恒位,日有短长四,月有死生①。

  【注释】①画地而守之:随地划定范围进行防守。②乖其所之:乖,背离。之,往,向。乖其所之,指改变数人行动的方向。③约;约束,引申有“穷困”的意思。④胜可为世:胜利是可以造成的。⑤策:

  原是古代运算时用的一种筹码,引中为谋划。⑥作之:挑起它,挑动它。⑦形之:明察敌情。⑧较之:与敌人较量。这里指战斗侦察。⑨神:《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指事理微妙推知、变化无穷。也指高明的意思。⑩日有短长:按农历冬至白昼最短,夏至白昼最长。①、月有死生;农历每月之未为梅,“嗨,月尽也”,就是说月亮死了:每月初一为朔,“朔,初也”,就是说月亮又生了。

  【译文】

  孙子说:凡是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来战的就主动、从容;后来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被动、疲劳。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设法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

  能使敌人自动前来的,是设法利诱它;能使敌人不能前来的,是设法危害它。所以敌人安逸,就要使它疲劳;敌人粮足,就要使它挨饿;敌人安定,就要使它动乱。

  出没于敌人所不去的地方,驱驰于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行军千里而不疲劳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的地方。进攻而必然取胜的,是因为攻其没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坚不可破的,是因为防守在敌人无法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这真是微妙啊,微妙得没有一点形骸,神奇啊,神奇得没有任何消息,所以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进攻而不可抵御的,是因为袭击到敌人薄弱的地方;退却而无法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放人无法追赶。所以我军要与敌人决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一心防守,也不得不和我决战,是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必救的地方;我不想决战,即使随便占据一个地方进行防守,敌人也不能迫使我军与之决战,是因为我军想方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行动方向。

  所以诱使敌人暴露无余,而我军则隐蔽无形,就能集中我军的兵力,分散敌人兵力。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就可以用十股的兵力去攻打一股的兵力,形成我众散寒的优势。能够以众,那么和我交战的敌人兵力就很弱小了。我军所要进攻的地点必须不让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就必然多方防备,敌人的防备愈多,我所进攻的方面敌人就愈少。所以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少;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不多;防备左面,右面的兵力就少;防备右面,左面的兵力就少;除了防备,处处的兵力都少了。兵力少是处处防效的结果;兵力多,是使敌人处处防我的结果。

  所以,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方,作战的日子,就可以跋涉千里同敌军会战。如果不知道作战的地方、时间,就会手足忙乱,左不能助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援后,后不能向前,何况各部之间,远的相距几十里,近的也有数里呢!以我的判断,跨越别国的军队虽多,对于取得胜利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它无力与我争胜。

  由此可见,认真分析研究,就可以知道敌人计谋得得失;诱敌行动,就可以掌握敌人活动的规律;明察敌情,就可以了解敌人所占地形的优劣;与敌情作较量,就可以了解敌人兵力配备的强弱。

  所以作战的方法灵活到了极点,就可以不露一点形迹。不露一点形迹,即使有暗藏的间谋,也看不透我的企图,即使有很聪明的故人,也想不出应付的办法。把凭借形势变化而克敌制胜的方法,摆在众人的面前,众人莫名其妙。众人只能认识我所以取胜的表面形式,而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采取那种形式。因此每次胜仗都不要重复使用某一种形式,而是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用兵之法像流水。水的规律是避高而就下,用兵的法则是避实而击虚。水凭籍地势的高低而控制流向,用兵则根据敌情的变化而采取制胜的方法。所以用兵没有固定的形式,犹如水没有固定的形势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谁是固定常胜的。四季互相交替,没有谁是固定不移的。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圆有缺,宇宙间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呢!

  【读解】

  什么是“神”?很多人的理解都是迷信或宗教意义的。孙子的解释则比较科学,他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就是说,所谓“神”,其实就是一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处于“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表面地看,人似乎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没有自己主动选择的自由,甚至是放弃自由。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获得真正自由的人,就是孙子所说的“神”。

  自由是对规律的认同、掌握和运用。庄子有一则《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宰牛的疱丁,开始操刀的时候,没有掌握解牛的规律,很不济事,一把刀子用不上几天,不是砍缺,就是折断,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终于掌拨了解牛之道,这时同样的一把牛刀,用了十几年,“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例”,没有丝毫损坏。庖丁对子这种神之又神的解牛之道,作了生动的解释,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他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才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所谓“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超然物外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超然物外的神也是不存在的,老老实实地探索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获得自由,就是神。这样的神无处不有。神工、神医、神笔、神医、神枪手、神算子,都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