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

是“夜以继日”?还是“日以继夜”?“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哪个用法正确?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1)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中国年多出了一份悲壮的意味,尤其是奋战在武汉阻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牺牲得太多太多,即使是新春佳节,也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是日夜坚守岗位,所以,他们成为这个春节被人提及最多的特殊功臣。在相关的报道中,形容他们不分昼夜地守护病人时,有的选用“夜以继日”,有的则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与“日以继夜”,在时间顺序上来了个颠倒,?那么,到底该用“夜以继日”?还是“日以继夜”?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2)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个词的意义大同小异:“夜以继日”的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白天没做完的事,夜晚接着做,主要是用来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的。“日以继夜”的意思是白一连着晚上,晚上没做完的事,第二天白天接着做,也是用来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的。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3)

这两种用法,哪种更接近成语的原意呢?

先说“夜以继日”。“夜以继日”一词,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系指夏、商、周的贤王仁君),以施四事(四事系指禹、汤、文王、武王四人的行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庄子·至乐》亦有“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之语)。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4)

孟子的这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文,其义为:“帝禹厌恶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帝汤秉持中正之道,能破格提拔德才兼备的人。周文王总把百姓当作受伤者一样加以怜爱,追求仁义之道又似乎没看到希望。周武王不轻慢朝廷之中的近臣,也不遗忘散在四方的远臣。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的君王,来实践禹、汤、文、武的事业;如果有不合当前情状的,便抬着头夜以继日思考;若总算想通了,便坐着等到天亮就马上付诸实施。”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5)

文中的“夜以继日”的主人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旦。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不久就去世,他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继承王位,继位时才13岁,朝中大事全由他的叔父姬旦辅佐处理。周公旦为了西周的政权稳固,夜以继日地工作,打败了自己兄弟与商纣王儿子武庚勾结的叛乱,任劳任怨地辅佐朝政。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6)

在其后的古代典籍中,“夜以继日”常常被引用,如“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汉书.卷五十.郑当时传》)。”“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阮籍《乐论》)。”“车驾入城,金人摽掠尤甚,小民号泣,夜以继日,凡七日(《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等等,均是。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7)

再说“日以继夜”。“日以继夜”,见诸史料的很少,如果说有,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国语·吴语》中的一句话,勉强可算:“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在此,左丘明用的是“日夜相继”,与现代的“日以继夜”高度相似,所以,“日以继夜”也并非是完全凭空生造之词。近代著名作家丁玲在其爱情悲剧小说《韦护》的第三章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栖在小房子里。”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8)

“夜以继日”与“日以继夜”虽然都是表示不分昼夜地艰辛付出,但是,如果要讲用法的规范,还是“夜以继日”更符合其词语的本义。

“夜以继日”,就是“以夜继日”,“以”当“用”讲。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夜晚接续白天”。因此,如果误写成“日以继夜”,就成 了“用白天接续夜晚”,显然与原意相悖了。所以,人们将“夜以继日”写作“日以继夜”,读来似乎朗朗上口,其实是不通的。

怎样理解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与夜以继日)(9)

不过,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许多参战者,也确实是没日没夜的连班不休,说他们是“日以继夜”,也未尝不可。因为,语言的本身,是活的。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