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

今天是儿童节,让我们从汉字中回到童年吧~

------------------------------------

汉字中的童年回忆

文 / 王立军 唐雪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

孩子的成长,是关乎未来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小雅》的《蓼莪》篇,非常感人地讲述了父母将孩子培养到大的艰辛与不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华夏民族,一直以来,是重视子女教育、血缘传承的,这些对子女的关怀和照顾,也就在汉字中留下了独特的“童年回忆”。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3)

在汉语中,字、孳、慈都与“子”同源,分别与养育的不同侧面有关。子是孩子,而字则指养育孩子。《说文》:“字,乳也。”《诗经·大雅·生民》记载了周人的祖先弃,是帝喾的元妃姜嫄感而生子诞生的孩子。帝喾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吉祥,就把他弃于隘巷。这时,“牛羊腓字之”。诗句中的“字”,据清代学者马瑞辰的考证,就是当哺育的意思讲,诗句是说弃被抛弃在狭窄的巷子中,而牛羊却保护着哺育他。随后,帝喾又命人把他丢弃在寒冰上,想把他冻死,可是马上就从天上飞来两只彩鸟,用羽翼保护着他。姜嫄听说后,觉得很神奇,便又命人把小孩抱回来抚养,因为他几经抛弃,所以取名为“弃”。弃长大后,能够勤于稼穑,种的谷物饱满,奠定了周人的农耕文明。

孳是繁殖、孳生;慈则是由于亲缘而相互结成的关爱的纽带,既可以指父母对待孩子的慈爱,也可以指孩子对待父母的慈孝,后来泛指上对下的慈爱。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4)

甲骨文儿 金文儿 小篆儿

子、婴、儿、孩、童这些词,都有儿童的意思,但是析言之,则有区别。

儿、婴的范围更小一点,指的是刚出生的小孩。《释名》说:“人始生曰婴儿。”根据《说文》的解释:“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脑囟未合。”古文字中的儿,描绘的是小孩子出生时,脑门未合,还有一点洼陷的样子。从词源来说,儿、婗、鲵都是同源的。《释名》说“婴儿”的转语为“嫛婗”,“婗,啼声也”,而《尔雅》郭璞注说,“鲵鱼”,鲵鱼的声音象小孩啼哭。鲵也就是今天的娃娃鱼。可见,“儿”的得名,可能是“儿”字的古音,就象小儿的哭聲。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5)

至于孩字,《说文》:“小儿笑也。”也是由小儿的声音而得名,本指小孩子的笑声,后来转指孩子。《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说:“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也。”

而童《说文》本字作“僮,未冠也”。冠是古人成年的标志,童的年龄也就相对比较大,大概是八九岁一直到成年,都可以称为童。

后来,儿童经常在一起连用,“儿童节”的儿童,也就覆盖了从婴幼儿,一直到少年的含义了。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6)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7)

甲骨文乳 小篆乳

古人喂养婴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母乳喂养,这种情景在“乳”的古文字字形中得到了形象的描绘。“乳”字的甲骨文,其结构形象如画:母亲怀抱婴儿,婴儿张口对着母亲的乳房,哺乳之情惟妙惟肖。到了小篆,“乳”的字形发生了较大变化,“子”还在,只是已经没有了张开的嘴;母亲怀抱的双臂变成了“爪”;母亲整个身体变成了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8)

,这其实就是喂奶的“奶”的早期象形字。“奶”字本作“乃”,甲骨文作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9)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0)

,正像乳房之形。后来“乃”字被借去用作副词,其本义才加上女字旁作“奶”。小篆中的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1)

,就是甲骨文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2)

的变形。《说文》作者许慎由于没见过甲骨文字形,错误地讲成像玄鸟之形了。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3)

金文孔 小篆孔

与乳相关的还有一个孔字。孔在金文中像婴儿靠近母亲乳房吮吸的样子。乳房有孔故能吮吸,因此可以用来表示孔、眼儿之义。《说文》:“孔,通也。”马叙伦认为“孔”为“乳”的异文,或是省文。小篆“孔”字,与“乳”的小篆字形也只是一“爪”之别。也许正如马叙伦所说,“乳”“孔”本来就是一个字,后来才分化成两个字。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4)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5)

甲骨文教 金文教 小篆教

子女能够在母亲的哺育下健康成长,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可是仅仅喂养子女是不够的,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效同源,这是说教育就是通过父母的榜样行为,使孩子逐渐模仿而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6)

甲骨文学 金文学 小篆学

跟“教”相对的就是“学”。《尚书·兑命》说:“敩学半”,敩是教,学是学,对子女的教育,和孩子的学习,本是相互关联的。甲骨文的学,上面是两只手,中间是爻声,下面是冖,合起来表示用手去掉蒙蔽,给孩子启蒙。在金文、小篆中,进一步增加了“子”,突出强调对孩子的启蒙、学习。《说文》:“学,觉悟也”,学习是孩子在心智和思想上启蒙和觉悟的过程。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7)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8)

甲骨文父 金文父 小篆父

哺育子女由母亲承担,教育子女则主要是父亲的职责了,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就反映了古代的这种观念。《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意思是说:父亲就是规矩,他手举着杖,对子女实行教诫。从中可以看到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所体现出的威严。《白虎通》说:“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在中国历史上,确实不乏严父的形象。如北齐神武帝高欢,对他的儿子高澄稍有不满,便在宫内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红楼梦》中的贾政,也曾一顿板子将儿子宝玉打得皮开肉绽。这种棍棒式教育在今天看来是不合适的。

当然,母亲在家庭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母亲教育子女的成功典范。而母亲的过分慈爱,也会导致对子女的失教。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郑庄公的母亲无原则的溺爱庄公的弟弟段,助长了段的恶行,最终使他自取灭亡。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19)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0)

甲骨文保 甲骨文保 金文保 小篆保

父母的教育固然重要,学校教育也十分关键。古代很早就有学校了。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贵族子弟的学校,到西周时期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周礼·地官·保氏》:“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当时小孩八岁入学,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六书”,也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些关于汉字构形和使用的知识。负责教育他们的人叫保氏。“保”字甲骨文,有的写作一个大人双手向后将小孩背在背上的形象,有的简省作从人从子,本义是背负小孩。《尚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其中“保”用的就是本义。而负责教育孩子的保氏的“保”,以及现在负责看护小孩的保姆的“保”,都是从最初背小孩的意思引申过来的。金文的保,在子上增添饰笔,就发展成为小篆、楷书结构的来源。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1)

------------------------------------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2)

文章作者: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

------------------------------------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3)

栏目主持人:董京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专业博士生

------------------------------------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

怀念六一的文章(六一汉字中的童年回忆)(24)

章黄国学

师承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侃先生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学微信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长按二维码关注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丨版权所有丨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责任编辑:蔡若葵 孙雯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专栏画家:黄亭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