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十句至理名言(庄子刻意经典名言10句)

《刻意》,出自《庄子》,是《养生主》的姊妹篇,因开篇提到:「刻意尚行,离世异俗。」故以「刻意」为题名。

庄子的十句至理名言(庄子刻意经典名言10句)(1)

在《刻意》一文里,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去情寡欲,在于莫哀莫乐,在于与世无争,在于任顺自然。还认为,那些刻意为治、刻意为寿、刻意为亢、刻意为闲的人,业已丧失了自然本性。

本文选取《刻意》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庄子的十句至理名言(庄子刻意经典名言10句)(2)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

磨砺心志为了使行为高尚,

且还超然脱俗于世人之外,

高谈阔论去讥抨天下无道,

是为了表现自己清高罢了。

点评:「亢」是清高之意。庄子认为,那些刻意尚行,刻意为亢的人,是出自有心,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那些谈论仁义忠信,

讲究恭俭推让的人,

只是为了修身罢了。

点评:庄子认为,那些刻意修身的人,做不到心境恬淡虚旷,万美也不会自然依附而来。

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所谓的恬淡寂寞、虚无无为,

才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根本。

点评:庄子认为,圣人有游心于恬淡虚无之境,所以遇到艰难险阻,就能轻易化解。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圣人活着的时候能依循天理而行,

死去了又能像万物一样蜕然变化。

点评:在庄子看来,圣人安静时,合于天地阴气之德;运动时,合于天地阳气之道。而圣人死后,又能像万物一样颓然变化,心无系念。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

悲伤和欢乐,都是违背本性的表现;

高兴和愤怒,都是违背大道的行为;

喜欢和厌恶,都会使人们丧失本性。

点评:庄子认为,内心如果没有忧愁和欢乐,就是守护自然本性的最佳境界。而顺应万物而不逆,是保持纯净心态的最佳境界。

庄子的十句至理名言(庄子刻意经典名言10句)(3)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纯净不杂、虚静专一,不随物变化,

恬淡无为,又能够依乎天理而运行。

这才是修身养神的玄奥妙道。

点评:庄子认为,水的自然本性就是,不混杂时就清澈,不搅动时就平静。而淤塞、滞积时不流动,也不清澈,这正是天道的自然显现,蕴含着修身养神的玄奥妙道。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虽持有越地所产的宝剑,

却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

是因为不敢轻易使用它,

真是珍惜爱惜到极点了。

点评:「干」即干溪,位于现在安徽省亳县东南,附近有干溪台。「越」即越地,本义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泛指江南之地。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

精神向四处流溢而且没有滞积,

无所不至,向上能够接近于天,

向下能够遍及于地,化育万物。

点评:庄子认为,精神力量,无所不在,无所不达,上能接近于天,下能遍及大地,又能化育万物。

庄子的十句至理名言(庄子刻意经典名言10句)(4)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纯朴之道,在于能专心守神而不丧失。

守持精神,能使形体和精神合为一体。

点评:庄子认为,如果能够将形体和精神合为一体,且又能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合乎天理了。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大多数人注重财利,

廉洁的人注重名声。

贤人追求高尚的志向,

圣人注重精神的完备。

点评:庄子认为,圣人注重精神完备,所以重视素朴之道,重视纯粹之道。素朴就是与外物不混杂,而纯粹就是让精神不亏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