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

夏代中国文明展

第一章: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襄汾县。遗址内发现有房址、墓葬、陶窑、水井等遗迹和大批陶、石、铜、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除陶寺类型的遗存外,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 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中原的确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其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1900年。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这样评价:“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可能已出现阶级,走到了国家产生的边缘。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

玉琮: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

玉圭: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

玉圭: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

玉环: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

玉箍形器: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6)

玉梳: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7)

玉璜形佩: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8)

玉兽面:陶寺文化(石家河文化传入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9)

天河石管状珠: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0)

天河石管状珠: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1)

绿松石管状珠: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2)

三孔玉钺: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3)

双孔玉钺: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4)

玉钺: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5)

玉钺: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6)

五璜联璧: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7)

三璜联璧: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8)

玉璧: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19)

玉璧: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0)

有齿青铜镯:陶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1)

青铜镯与玉璧一起出土于死者腕骨。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2)

玉笄,陶寺文化。

第二章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即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3)

玉铲: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4)

玉铲: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5)

璋: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6)

琮:二里头文化(龙山时代旧物)。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7)

圭: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8)

玉璧形钺: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29)

玉璧形钺:二里头文化。巩义市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第三章

延安芦山峁遗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碾庄乡芦山峁村。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65~1967年,这里曾先后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别致,较为珍贵。1988年经勘察,该遗址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发现有1~2米厚的文化层,有灰层、灰坑、居住面、墓葬等。采集的标本十分丰富,主要为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纹饰为篮纹、附加条带纹和交错绳纹,可辨别器型有罐、瓮等,同时还发现了石镰等器物。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0)

玉簪: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1)

三孔玉钺: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2)

玉异形器:(琮改制)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3)

玉璧: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4)

玉璧: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5)

玉环: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6)

玉璧: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7)

玉饰: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8)

玉璜: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39)

双孔玉铲: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0)

双孔玉铲: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1)

石镰: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2)

玉琮: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3)

玉琮: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4)

石厨刀: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5)

七孔玉刀: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6)

七孔玉刀:陶寺文化时期。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石峁遗址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三面环沟,平面呈不规则形,总面积超过400余万平方米。城址最早建于龙山中晚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峁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玉文化区域中心,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2012年石峁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玉铲、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有力证明了石峁玉器的确实存在。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得知,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收藏石峁玉器达数百件之多;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126件;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4件;榆林上郡博物馆 ;神木县收藏家胡文高先生收藏约400余件,榆林市国有收藏单位收藏200余件。石峁文化璧形玉器是石峁玉器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有器薄、打磨光滑、开片及钻孔技术成熟、残器改制等特点,玉质属软玉,硬度在5.5-6之间。现将榆林民办博物馆及胡文高先生收藏个别璧形器与读者共赏,敬请指正:

台湾邓淑萍著《古玉图考导读》再次将吴大徵的《古玉图考》中外缘有齿棱的璇玑纠正为牙璧,故笔者把这类型器都称之为牙璧。石峁玉器中的牙璧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也较多,仅在胡文高先生收藏的四十多件牙璧中,形状就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石峁文化璧形器应属玉礼器或者配饰。

牙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2.2厘米。青玉质,呈白、绿、黑三种颜色,可谓色彩斑斓。扁平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孔周琢磨平滑。肉边有三个齿状突出,各齿间有三条不等的边,边缘磨成刃状。整件玉器打磨光滑,玉质温润。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1)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7)

图1

牙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5.8厘米。白玉质,褐色沁。扁平近似椭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肉部较厚至缘渐薄,有裂缝一条,缘凹凸呈椭圆形,有不规则齿牙。玉质莹润,沁色自然,造型独特。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2)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8)

图2

高领牙璧 :新石器时期。石英岩质。通高6.9、筒径6.5~6.7厘米。体呈筒状,腹部中央外扩凸出一周呈牙璧状,内缘较厚至外缘逐渐变薄,外缘斜出三个同方向回旋的牙;筒孔略大,一端残一豁口,上下各突出四个支牙(上下各残缺二支牙),两两相对,用作支撑整件器物。器物外表琢磨光滑,制作工艺技术成熟。笔者认为该件玉器属神木石峁文化类型的佩饰,是目前榆林市境内出土唯一一件,功能与用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榆林市境内征集。榆林上郡博物馆藏品(图3)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49)

图3

牙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3.5厘米。青玉质,白、黄色沁。扁平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一面斜坡状,另一面平整,有刃感。肉部有明显开片时留下的痕迹,形成薄厚不均匀,最薄的地方用薄如纸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边缘有不规则形的齿牙。玉质温润,沁色自然,深入肌里。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4)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0)

图4

牙壁 :新石器时期。直径12.3厘米。青玉质,有土沁、朱砂沁。扁平圆形,好大于肉,肉相对较厚,有裂缝一条。边缘有三组齿牙,其中两组为六个,一组为七个。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待研究。玉质莹润,造型古朴,充满神秘感。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5)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1)

图5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璧、瑗,环3种。从近年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内外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口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一名称。

玉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0.6厘米。白玉质,褐色斑,稍沁。扁平圆形,中穿孔。好小于肉,单面钻。器薄如纸,肉部一面完全是仅用开片平整,可看到开片留下的刀痕,不曾琢磨。另一面琢磨光滑。整体光素古朴,玉质润泽。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6)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2)

图6

玉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5.3厘米。玉质呈璧绿色,隐见褐色斑。扁平圆形,中穿孔。好小于肉,单面钻孔。器薄如纸,肉部可看到开片痕迹。有小裂缝及一小豁口。此件玉璧整体琢磨光滑,玉质润泽,能看出石峁玉器精准和高超的制玉技术。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7)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3)

图7

高领玉璧 :新石器时期。外径10.2厘米,内径7.5厘米,高1.4厘米。乳黄色,有黑色斑点。圆环形,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肉部由内向外逐渐变薄。整器做工精细,肉部有细裂缝一条,已粘合,不影响器物的美观。神木石峁征集。胡文高先生藏品(图8)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4)

图8

玉璧 :新石器时期。鸡骨白。外径10.5、孔径6.3厘米。扁平圆形,中央单面钻孔,孔周经琢磨。好大于肉,肉部由内厚外薄,缘呈刃状。神木石峁征集。榆林上郡博物馆藏品。(图9)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5)

图9

玉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1.2厘米。青白色,褐色杂质,一边有沁色。扁平圆形,中央单面钻孔,好与肉基本相等,肉薄厚均匀。整器打磨平整,玉质光洁润泽。胡文高先生藏品(图10)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6)

图10

玉环 :新石器时期。直径8.3厘米。青玉质,有玻璃光泽感。扁平环形,中央单面钻孔。肉部中央厚两边渐薄,原残为两段,两端各钻一小孔便于相接,单面钻孔,孔成蹄形。后其中一段又残为二,已粘合。此件器物体现了古人珍惜玉石的真实情况。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图11)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7)

图11

玉环 :新石器时期。翠绿色,黑色杂质。直径12.1厘米,厚0.5厘米。扁状圆形,中央单面钻孔。肉部中间厚边缘薄,有较少的黄色沁,肉部有细裂缝一条。玉质细腻,琢磨光滑,沁色自然。神木石峁征集。榆林尚古博物馆藏品。(图12)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8)

图12

双璜联璧 :新石器时期。外径10.2厘米,重0.06千克。鸡骨白玉。原由两块玉璜联成璧。现残为四块,每块玉璜两端穿一至两孔,以便相连,单面钻孔呈斜坡状,上孔较大,下孔较小。神木石峁征集。榆林上郡博物馆藏品(图13)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59)

图13

双璜联璧 :新石器时期。外径15.2厘米,内径6厘米。此联璜璧原为一块下璜横切为二,变成两块璜并联成璧。石质、玉质并存,石质发黑、白色,音翠。玉质为青、白色,油脂光泽,受沁较少。每块玉璜两端各穿一孔以便相连,钻孔呈斜坡状,因钻时没有穿透,形成上孔较大,下孔较小的形状。联璜璧整体感觉似一幅漂亮的山水画,赏心悦目。榆林市境内征集。榆林上郡博物馆藏品。(图14)(收藏界 曹丽丽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夏代玉器特征大全(精美古朴的夏代玉器欣赏)(60)

图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