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婚礼(流传于阿鲁科尔沁旗的阿日奔苏木婚礼)

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婚礼(流传于阿鲁科尔沁旗的阿日奔苏木婚礼)(1)

娶亲

在阿鲁科尔沁辽阔的草原上,流传着一种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老婚俗——阿日奔苏木婚礼。由于婚礼呈现给人们的是蒙古包、乘马、勒勒车、蒙古族服装、蒙古族长调歌曲、祝赞词、蒙古族奶食品和肉食品等,所以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多彩多姿的生活,表现出蒙古族地区特有的草原文化。阿日奔苏木婚礼于2007年6月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全旗30万人口中,蒙古族占三分之一多。阿日奔苏木是清朝时代的行政区域名称,泛指现在的罕苏木苏木一带地区。历史上的阿鲁科尔沁部落,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一部分后裔。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居住于原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落,在首领昆都伦岱青的率领下,南下迁移到了此地。清朝时设立阿鲁科尔沁旗,归原昭乌达盟管辖。

阿日奔苏木婚礼,最早可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帝国时期或更早。它不但保留了古代蒙古部落的婚俗习惯,而且在现代的蒙古族地区,也仍然具有代表性。这种婚俗形式,在阿鲁科尔沁旗一直流传到上世纪70年代。1985年,为了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派专人在本旗巴彦温都尔、巴彦包力格和罕苏木苏木一带采访,整理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文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文化局据此联合摄制了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婚礼风情电视片,并在原巴彦温都尔苏木阿日呼布嘎查和玛尼图嘎查一对新人的婚礼上,进行了现场拍摄,制作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阿日奔苏木婚礼是阿鲁科尔沁旗当地蒙古族人的传统婚俗,其形成的年代和传承情况,现已无法考证,但这种婚礼形式已经代代相传。

作为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人的传统婚俗,阿日奔苏木婚礼以自然形势传承了下来,具有民族学、文学、草原文化等价值,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文/麻彦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