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里的梁龙(恐龙档案75梁龙)

恐龙里的梁龙(恐龙档案75梁龙)(1)

梁龙

年代:侏罗纪晚期

地点: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

大小:长26米

食性:植物

梁龙科是脖子极长、尾巴更长的蜥脚类恐龙,它们的躯干和四肢细长,头部小巧。不过尽管身体很长,与其庞大的近亲腕龙相比,它们的身体却很轻盈,原因在于梁龙科的椎骨已经变成由骨片组成的网格状,目的就在于减轻体重,同时又能承受最大程度的应力。

梁龙科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时遍布全球,但在白垩纪末期似乎开始衰落,仅剩少数几个类群分布在亚洲东部。

梁龙体形巨大,某些标本长度可达30米,其个体的平均长度为26米。其体长的大部分为长脖子(约长7.3米)以及超长的尾巴(约长14米)。高耸的窄躯干仅长4米,小巧的头部仅长60厘米多一点。尽管体形庞大,梁龙仅重10吨,是腕龙体重的八分之一,是迷惑龙体重的三分之一,而后两者都没有梁龙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它的椎骨结构轻盈,空心化到几乎成为洞穴的地步,但这些遗留的骨片仍然十分强劲,足以支撑它庞大的身躯。

梁龙意为“双梁”,指的是其每块尾椎骨下方各有一对铁砧形或滑轨形骨。当梁龙拖着尾巴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这些骨头能保护尾巴下部脆弱的血管和组织。受美国钢铁大亨安德鲁·卡内基资助的考察队,于20世纪之交时在怀俄明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梁龙骨骼。人们对这具骨骼进行多次翻模,并送往全球八家博物馆。可惜的是,怀俄明州的骨骼标本并不完整,前脚骨一直都没有找到。不过为了完成翻模,人们以圆顶龙(与梁龙同时生活在怀俄明州的蜥脚类恐龙)的脚为模型制作,结果发现并不准确。这一错误从其前脚就可看出,梁龙的每只脚上只有一根爪状脚趾,而非图中所示的三根。

梁龙的后肢长于前肢,这在蜥脚类中是很平常的(腕龙科除外)。其躯干从高耸的臀部向下倾斜,较低的背部、臀部和尾巴上部的椎骨都发育出较高垂直的神经棘,为操控庞大脖子和尾巴的强劲肌肉提供了诸多附着点。

梁龙很可能习惯后腿站立,尾巴盘起来形成“第三条腿”以保持平衡。它伸出超长的脖子,就能够到遍布侏罗纪陆地的针叶树最顶端的果实和枝叶。和如今大量长颈鹿聚居的非洲部分地区一样,1.5亿年前的树木也会有一条明显的“食用线”,这条线以下的叶子都会被吃得干干净净。不过现代的食用线高度仅有6米,而侏罗纪的食用线则高达15米。体形大到能够袭击梁龙的仅有异特龙科成员,如异特龙,其体重可达2吨梁龙对付这种凶猛食肉动物的唯一武器就是其尾巴和前腿,再加上沉重的身体。长而灵活的尾巴受强劲的背肌驱动,鞭子一样的尾巴尖能将捕食者打晕。它还可以后肢站立,用粗壮的前肢碾压袭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