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

一、盖棺定论玄武门

所谓:盖棺定论!玄武门之变三个月后,李渊就表示:我决定把皇位,传给我家二郎李世民。由此开启了他对李世民的“另类报复”:你敢杀我两个儿子,我就再生两个出来——网传的李渊退位后生出30子,纯属发明历史。

须知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公元626年,李渊诸子大部分都有出生时间,虽有个别缺失,却还有排序。只有密贞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是李渊当了太上皇后所生。

大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个“滕王”,便是指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他曾在滕州、洪州、隆州,这三个地方都修建了“滕王阁”。结果如今却是,大部分人只知王勃和《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何人。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1)

咱接着说李世民,如今他当了皇上,自然要对玄武门之变,进行最后的善后。老爸李渊必须是“高祖”(李渊死后的庙号)。李世民哪怕功劳再大,也只能当“太宗”。所以,李世民最多在史料中,偷偷淡化李渊的功绩,突出一下自己罢了。

可惜,通过诸多细节依然能分析出,李渊堪称隋唐第一“老狐狸”。如直接忽悠瘸了李密,对秦琼超乎寻常的封赏,表示要割肉给秦琼吃。

当然最关键的便是,李渊笼络住了关陇贵族集团,给征战四方的李世民,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这是李世民取胜的关键。甚至在紧急时刻忽悠瓦解对手,给李世民创造战机。如尉迟恭投降李世民,就是李渊的反间计促成。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2)

李渊忽悠吕崇茂,许诺道:只要你杀了尉迟恭,夏州刺史就是你的了。结果这么机密的事,竟然被尉迟恭知道了,抢先杀了吕崇茂。导致尉迟恭率兵离开夏州,想回军浍州,却在美良川遭遇了秦琼伏击,大败而逃,随后便是李世民劝降。

看看这经过,若没有李渊的“反间计”,秦琼在美良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击败了尉迟恭。若尉迟恭没有战败,李世民又怎么可能去招降?

但打死李渊也想不到,就是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恐吓李渊表态: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李世民前来平叛,保护你的!无论怎样吧,李世民对李渊的盖棺定论,总体上是正面的。

但玄武门之变,却还有两位当事人,这便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盖棺定论?这才是李世民最棘手的难题。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处理的?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3)

二、齐王李元吉给恶谥

皇上或重要历史人物到底如何?最重要的考量,便是死后的“谥号”,这就是“谥号制”。起源于西周时期,到秦朝建立后,霸气的秦始皇却认为:这玩意不就是“子议父、臣议君”吗?我是始皇帝,就算死了,也不许有谁在背后对我叽叽哇哇。所以被秦始皇废除了!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便再次恢复。总体来言,谥号分三类,美谥(上谥)、平谥和恶谥(下谥)。

比如李渊给杨广的谥号是“炀”,这就是一个恶谥。所谓: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4)

因此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什么样的谥号,便成了李世民的一件大事。对李元吉,李世民直接给了一个恶谥,叫“刺”。所谓: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也就是说李元吉坏透了,什么忘恩负义,刚愎刻薄,暴戾无恩,不识好歹等等,简直是死有余辜。那么这个恶谥恰当吗?翻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李元吉的所作所为,的确对得起这个“刺”字。

比如,李元吉出生后由于长相太丑,被老妈给丢弃了。是侍女陈善意,偷偷救回并养育他长大。也就是说陈善意,是其养母,哪料李元吉却把她给杀了。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5)

李渊命他留守晋阳时,李元吉直接搞得晋阳鸡飞狗跳。什么践踏庄稼,射杀无辜百姓取乐,大晚上不睡觉,潜入百姓家中淫人妻女等等。最终导致了晋阳,这座李渊经营多年的老巢,被刘武周攻占。

李元吉却在逃跑时,连个招呼都不打,带着自己那一百多位“美女护卫队”,便逃奔长安而来——多年后李隆基逃出长安时,也是这模样,就带着杨贵妃、太子等不多的人。

以至于第二天大臣上朝时纷纷询问:皇上大哥去哪了?这叛军都要打来了,他咋还不上朝。所以莫非这是李家人的传统?但问题是李世民咋不这样呢,面对二十万突厥大军单骑出城,跟突厥可汗谈判——这胆识!必须点赞。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6)

当然,最让李世民愤怒的便是,李元吉对他的态度。那真是有你没我,几次怂恿李建成杀李世民,甚至直接就要动手了,亏得李建成发现并阻止。而究其原因,就在于李元吉也想当皇上,并认为李世民是最大的威胁。

故而他才联手太子李建成,想先除掉李世民,然后再干掉李建成。李渊嫡子就这么三个,自然那时李渊再不高兴,皇位也只能传给他!(出自《资治通鉴》)

显然李世民给李元吉恶谥,没啥毛病。他也最恨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用弓弦差点勒死他,是尉迟恭救下李世民,并杀掉了李元吉。所以李世民把李元吉的齐王府,赏给尉迟恭。李元吉的王妃,则被李世民霸占了——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7)

三、为何不敢给李建成恶谥?

从李渊给杨广“炀”这个恶谥就能看出,给对手恶谥,相当于封印般的效果。李世民给李元吉的“刺”也是如此。那么李世民最大的对手李建成呢?是不是也是一个恶谥?

咱先看看《资治通鉴》里的一件事,李世民登基后,很快大臣便把给李建成谥号这事提上日程,最终一致认为,李建成的谥号,应该从“戾”和“灵”这两个字中选取。

这两个字都属于恶谥。果然大臣是在揣摩着李世民心思办事。哪料李世民却一口否决,选取了“隐”这个字——这便是“隐太子”李建成的由来!

所谓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所以“隐太子”是个平谥。那么李世民为何不敢给李建成恶谥,他在害怕什么?笔者认为,大致有三点原因。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8)

其一:兄弟感情还在。李建成比李世民大10岁左右。兄弟姐妹多的人都明白,岁数相差越大,往往感情就越好。相邻的兄弟姐妹才容易打架。同时这也时为何李建成,太子位一直那么稳的原因。

李世民并非一出娘胎就要夺李建成的太子位,哪怕李渊起兵后。比如霍邑之战中,李渊和李建成一起行动,并指挥战斗,可惜战况却越来越糟糕。李世民二话没说,带着段志玄就冲了上去,“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

李世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大将”!这些细节说明了,李世民和李建成有感情,且还很深。

还如李渊晋阳起兵后,李建成敢扔下李智云(非一母同胞,被杀),却带着李元吉(一母同胞)逃亡。这说明了李建成对李世民和李元吉,那是相当爱护的。只不过后来为了皇位才兄弟相残。一旦胜负已定后,李世民自然对李建成,要念及兄弟情了。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9)

其二:为了体面。倘若说兄弟情,是感情方面,那么“体面与否”,则是理智因素了。如今的李世民已经是皇上了,代表着大唐的尊严,他就必须要维护大唐的体面。

汉武帝敢给儿子“戾太子”的恶谥,没谁说啥,毕竟是父子关系。

但李世民却不敢给哥哥李建成恶谥,因为两人是兄弟关系。他是从哥哥手里夺走的皇位。若真给李建成恶谥,非但不能体现出大唐气度,自己的胸襟,反而还会被后世戳脊梁骨。

李世民为什么不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害怕什么)(10)

​其三:李建成的功劳。这个就不必多说了,李世民连老爸李渊的功劳,都敢修改隐瞒,就更何况李建成了。

总之大唐天下,不是李世民一人打下来的,而是集合了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三人之功。

再者言太子势力,最后是被李世民吸收了许多。比如魏征、薛万彻等,这从反方向证明了,李建成对建立大唐有功,且功劳不小。故而李世民就不敢如对李元吉一样,太过无情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