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1)

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2018年GDP达到9.7万亿元,如果按经济总量排列的话,在全球国家中可以排到第13位;然而,1978年广东GDP总量仅有185.57亿元。

今天,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标签成了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抚今追昔,有必要追溯一下过去那段“三来一补”历史,还有谁记得东莞太平手袋厂?还有,全国第一个出口编号“粤字001”。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2)

“三来一补”开山鼻祖:001来了!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3)

“三来一补”开山鼻祖、太平手袋厂张子弥

搭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从1978年开始,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风向标。“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话,很长一段日子里,广东成为经济发达的代名词。

事实上,回望中国现代家族企业历史的成长进程,也离不开广东改革开放这一页。与江苏、浙江很多家族企业从乡镇企业蜕变而来不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80年代大批外资、港资、侨资的涌入,已成为早期广东民营经济一股主导力量,最强大的催化剂。

特别需要指出的,与改革开放早期苏商、浙商主要关注内需市场不同,广东民营经济的起步,相对起点高,“两头在外”,与外部接轨,追赶世界潮流。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事实上已成为香港制造业外迁的集中地。“世界工厂”腾飞的起步点就在广东、在珠三角、在深圳东莞。

1978年,时年四十多岁的香港信孚手袋厂老板张子弥,来到东莞,签下300万的合同订单,成为内地改革开放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的第一人,他也被誉为“三来一补”鼻祖;他投资的太平手袋厂也为东莞成为“世界工厂”埋下了伏笔。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4)

投资太平手袋厂时的张子弥

多年以来,谁是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一直有争议;比如,有人说是“顺德大进制衣厂”,也有的说是“太平手袋厂”,2011年,时隔33年,当年投资太平手袋厂的港商张子弥,再次出现在东莞,而对于谁的“第一”,他一笑置之。

张子弥回忆说,办厂之初,包括他本人在内也不知道有“粤字001”的存在。据他介绍,当年生产的产品要出口时,都要通过广东省轻工进出口公司来挂钩出口,因为当时县、镇两级都不具备出口权,也没有这个资格。签合约时,须先找找广东省轻工进出口公司签。

一天,他到广东省轻工进出口公司办事时,有一名科员见了他,笑着迎上来,喊道:“001来了,001来了。”当时,张子弥并不晓得“001”是啥意思,那位科员告诉他,他的太平手袋厂出口编号是001,并在他申请的业务单上填写了“001”字样。

张子弥回忆:“这个‘001’,好像说是省外资进来的编号,第几个进来就是第几。他说我是第一个。”而从他的话语推断,太平手袋厂确实拿到过全国第一个出口编号。对于谁是“第一”之争,张子弥淡然地说:“第一怎样,第二又如何?”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5)

容奇大进制衣厂旧址

有必要介绍一下“顺德大进制衣厂”,1978年成立时,名称为“容奇大进制衣厂”,国内第一件牛仔裤就是这家工厂生产的。

大进制衣厂的旧址,位于顺德容桂的容桂工业路上,离第二工人文化宫不远;制衣厂原本是一间加工厂,港方是香港旭日集团。交代一下,真维斯,就是香港旭日旗下的品牌,旭日企业是著名港商杨钊、杨勋兄弟的家族企业;杨钊,原名杨振鑫,被誉为“牛仔裤大王”,祖籍广东惠州。

1978年改革开放,杨钊是第一批进入内地办厂的港商,其最早开办的工厂,就是顺德大进制衣厂。1978年5月23日,经顺德外贸进出口公司牵线,香港客商杨钊通过罗湖口岸来到顺德,商量合作办厂。工厂开张后,作为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之一,大进制衣厂的牛仔裤出口,拿到的海关出口登记证是“顺德01”。

到底是太平手袋厂的“粤字001”早,还是顺德大进制衣厂的“顺德01”更早,有待有关方面进一步查证。

无论是张子弥,还是旭日的杨钊兄弟,他们均是“三来一补”历史的最早见证人,是他们这一批人,叩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6)

美少女包包风靡全国,工人们赚了钱却不敢花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7)

太平手袋厂创始人张子弥2011年回香港参观

八年前,2011年4月28日,当时外界以为“人间蒸发”的太平手袋厂创始人张子弥,再度回到他30多年前投资的乐土——东莞。

张子弥,祖籍上海,作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港商,于1978年到东莞虎门,创立太平手袋厂,这是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1993年,他与太平手袋厂结束合作,转而在中山、深圳、佛山、广州等地建起7家工厂。

为什么他会被认为“神隐”起来?原来在1995年,张子弥被确诊为心脏病,他不得以选择了退休,并移居澳大利亚、泰国等地,过起了长达18年的隐居生活。

我们之所以重提太平手袋厂,是因为这家公司曾创造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率先在内地工厂引入香港的管理模式、引入了全国第一辆赠送车、较早在“三资”企业使用了电梯、空调等先进设备。

另外,这也是外资客户最早提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保税仓;在全国沿海开发地带较早从“来料加工、补偿贸易”转变为“进料加工、正常贸易”;而且还是较早从外销转为内销,从“三来一补”转为自主品牌。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8)

当年太平手袋厂的生产车间

改革开放后,从一个落后边陲省份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广东制造业的蜕变,是从东莞开始的。

1978年,当香港信孚手袋厂老板张子弥,在东莞签下300万的合同订单时,他也成为内地改革开放引入“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的第一人,为东莞成为“世界工厂”埋下了伏笔,这也是今天再回溯太平手袋厂兴与衰历史的重要原因。

曾有一段时间流行这样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从一个侧面表明东莞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事实上,改革开放的“三来一补”模式的诞生,揭开了东莞利用外资的序幕。

所谓“三来一补”,指的是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发展对外贸易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

1978年7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规定广东、福建可以实行来料加工试点。当年9月,太平手袋厂获得中国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个“三来一补”企业牌照,编号为“粤字001号”,成为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9月15日,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在位于虎门解放9号原厂址正式投产。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9)

太平手袋厂的工人

张子弥日后回忆说,他是1950年到香港谋生的,20多年经营后,在香港已拥有二家工厂。原先到内地只是想捐点钱,但捐款仅是“杯水车薪”,于是想来内地投资,帮助内地年轻人自力更生。

刚开始,很多香港的朋友劝他“当心”,张子弥说,当年自己在香港有两家工厂,先搬一家干着再说。他告诉朋友,如果我成功了,你们也跟着来。当时考虑在东莞设厂,主要考虑东莞地理位置优越,用地廉价。

至于1993年为什么要终止合作,张子弥日后也揭开了其中的秘密。一是太平手袋厂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附近又没有土地,再加上手袋行业竞争激烈;二、太平手袋厂的刘银厂长已经去世了。不过,张子弥并未就此止住在内地投资的步伐,太平手袋厂是他在内地投资的第一家工厂,日后他相继在广东珠三角投资了8个工厂。

2007年5月,因城市改造,原太平手袋厂厂房拆除。

说起当年创业,张子弥说,自己最怕东莞下雨!当年,东莞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备,很多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是一片泥泞,拉货送货经常要下车推着走。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当年太平手袋厂给工厂发的薪水,比国家干部还高。“时间就是金钱”,太平手袋厂,是最先采用了计件工资的薪酬机制。当年,手袋厂的一款“美少女”包包,曾风靡全国,厂里经常要求加夜班赶货,并支付加班费。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10)

太平手袋厂设计的手袋

张子弥日后回忆当年手袋厂的经营情况说,当年国内的包,多是军用帆布包,上面印的都是固定的头像和图案。“我们用的则是尼龙布,都有印花,例如美少女之类的图,内地都是没有的,很新鲜。”

张子弥说,他们厂学生背的包上,印着娃娃等图案,一下子生产10万个,用一个集装箱运到上海,4天就卖光光了。

由于业务量充足,又采用计件工资,太平手袋厂一度是很多当地年轻人求职的首选。当年的太平手袋厂,月工资70元在厂里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当年县(团)级干部的月工资才60元。当时,媒体曾报道说,“人们开始托关系批条子,拎着鸡鸭走后门,想方设法进入太平手袋厂”,不过,张子弥澄清说,当年确实很多人想进太平手袋厂,不过没有拎着鸡鸭走后门的。

张子弥还透露了当年一些趣事,他说,工人们赚了钱,却不敢花钱。有一天,他问工人,咋不敢消费?当时有人回答,以前领导每个月工资才60块钱,工厂如今每个月发给我们70块钱,如果花了,工厂以后再把钱要回去,该怎么办呢?

事实证明,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既然发了钱,自然不会再收回去,于是大家也敢花了。事实上,当年很多事情,今天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可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思议!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11)

太平手袋厂的产品

事实上,太平手袋厂的兴与衰,也是产业转移、市场变迁及行业变动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张子弥的生意也面临着生存困境,其在香港荃湾的两间工厂,遭遇着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被逼到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相比之下,内地有巨大市场潜力,又有人力、土地等成本比较优势。

张子弥在东莞投资的成功,更在于他引入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付出更合理的薪酬机制,另外就是产业制造能力的升级;当年,太平手袋厂引入进口衣车等大批的先进设备。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政策因素,也从某种程度束缚了太平手袋厂的进一步发展,步入衰落也是必然。当年,经过一番谈判后,张子弥和当年东莞县二轻局签订的是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当时谈合作,主要是这样设计的:港方张子弥负责原料、设备、技术并协助管理,而服装厂出厂房和工人,且工厂的自主权仍然归属于服装厂。根据合同规定,手袋厂每月赚到的加工费的20%,偿还给张子弥。

家族企业治理的基石,是股权结构的治理。事实上,当年的投资方张子弥,更像是合作项目的一方,而非工厂的所有人,他并不占有工厂所有权。而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是一个现代企业的基础权益,有机统一,“尴尬”的身份及角色,自然注定了当年张子弥无法将太平手袋厂带到更远更长久的地方。

国内十大真皮包包排行品牌(三来一补开山鼻祖)(12)

原太平手袋厂唐志平接受央视《国宝档案》访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太平手袋厂结业时,不少员工相当不舍,有的还将工厂的进口衣车买回家,一直用到现在。

当年手袋厂成立四年后,手袋的出口量已经接近八十万个,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资已达到了一千多元,是其他工厂工人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十几倍。很多人因为收入高,购置了使人羡慕的“大件”,比如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等。

太平手袋厂巅峰时,工厂工人数量曾有近700人,1983年与港商张子弥合同期满时,还清了港方所有的设备款,还积累了大笔资金。进入自主经营后,工厂曾是广东省轻工业出口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还自创“金虎牌”等自主品牌。日后,工厂相继办起了皮塑商行、职工托儿所、餐厅等,短短几年成为虎门效益最好、首屈一指的大工厂。

1996年,太平手袋厂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自此从公众视线里消失。

事实上,与太平手袋厂同样创造历史的“顺德大进制衣厂”背后的旭日企业杨氏家族,也曾创造辉煌。上世纪90年代,旭日企业旗下服装品牌真维斯,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专卖店时,开业的盛况至今仍让创始人之一杨勋激动不已,他说:“那不是买衣服,简直就是抢衣服。”

不过,昔日荣光的真维斯,近年来业绩不断下滑,亏损接连不止,五年关店1300家,累计裁员6000人。面对激励市场竞争、电商崛起冲击,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创始人杨钊、杨勋兄弟面临的不小挑战。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