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

鲁迅,本名周树人,是家中长子。

他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他们三兄弟都有所建树,可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却矛盾重重,恩怨不断。尤其是鲁迅与二弟周作人绝交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1)

一、冲突不断,兄友弟恭化为泡影

一开始,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关系十分要好,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在文学上又都有着极高的天赋,曾一同去日本游学。

在日本,周作人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一个出身于日本底层的女人,羽太信子。

之后,鲁迅回国工作,自己和弟弟各出一部分钱,再加上卖掉绍兴老屋获得的钱,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买了一套四合院。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2)

自那之后,鲁迅和妻子朱安,两个弟弟以及各自家庭,还有他们的母亲便住到了一起。一开始,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还曾发誓永不分家。

可是就在他们共同生活三年后,也就是1923年的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了一封绝交信:

“鲁迅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在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收到此信后的鲁迅,想要找到弟弟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周作人拒绝与他相见。

第二天,鲁迅便四处物色房子,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带着母亲和妻子朱安,搬去了砖塔胡同84号。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3)

此事过去半个月后,鲁迅回到原来的老宅,想要取回自己的书籍和物品,却遭到了周作人夫妇的阻止和打骂。

在那场冲突中,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大打出手,互掷物品。幸亏旁边有人阻拦,才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可以说,至此兄弟俩关系彻底决裂。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4)

二、事出有因,真相如何尚未知晓

凡事都应是事出有因,就连他们的母亲也曾回忆说:

“前一天俩兄弟还把书搬进搬出说要写文章,后一天弄的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道理来。”

这桩兄弟阋墙的大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亲兄弟关系恶化至此。

真相我们至今尚不可知,不过最广为流传,并得到一部分验证的说法,就是和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有关。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5)

当初一家人合住在一起后,鲁迅将自己的收入,都交给弟媳羽太信子管理。

羽太信子小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苦,如今手里有了钱便开始挥霍。

鲁迅一个月能有600块的报酬,在当时,已经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可是再多的钱,也经不住羽太信子的挥霍,家里依旧是入不敷出。对此,鲁迅有些不满,曾委婉的提醒羽太信子要支出有度,不要总是挥霍一空。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6)

对于鲁迅的提醒,羽太信子并没有加以改正,反而是怀恨在心,开始对自己的丈夫周作人吹耳边风,比如诬陷鲁迅偷看自己洗澡,还说他经常在自己房间外听窗。

周作人对于妻子的话深信不疑,甚至都没有求证,便认定是自己的哥哥品行不端,才闹了之后那一处。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7)

三、立场不同,始终没有冰释前嫌

自从两个人关系决裂以后,再也没能解开矛盾,冰释前嫌。而就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两个人还因为立场不同,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周作人堂而皇之的,成了为日本人服务的汉奸。虽然他说自己是有苦衷的,必须要保住性命,却不能抹杀掉投机取巧,帮助侵略者的事实。

早在之前,哥哥鲁迅就曾给多次给他写信,让他远离日本人,周作人并不理会。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8)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之后,兄弟二人渐行渐远。

后来鲁迅去世了,再之后新中国成立了,周作人因为奸细罪被判入狱。由于他文学上的贡献,破例提早出狱编译书籍,为国家做贡献。

到了晚年的时候,不知是因为认识到了错误,还是看淡了一切,周作人想要与已经去世的哥哥和解,于是开始收集整理鲁迅之前的文章著作。

兄友弟恭?(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9)

对此,许广平的态度十分冷淡,表示希望他真的是为了赎罪,而不是虚伪敷衍。

周作人去世之后,曾有人通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去参加葬礼,周海婴对此坚决拒绝了,并没有出席。

曾经相亲相爱的兄弟走到了这一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