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

1583年,满清始祖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并统领着建州女真部落,此时的建州女真还是女真三大部落当中相对弱小的一个部落,虽然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也相对提高,但相对而言在领土、人口上都要比海西女真、东海女真来的弱小。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个弱小的部落会在之后统治着整个中国。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努尔哈赤凭借祖、父遗甲十三副为基础,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并建立了后世著名的八旗兵,之后努尔哈赤凭借着手下勇武的努尔哈赤于1615年吞并东海女真,东海女真主要指分布在“极东”、“远甚”地方,即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女真人,他们的发展都落后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所以他是最早被努尔哈赤吞并的。1619年兼并海西女真部,海西女真部是明朝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并拥有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部,其中哈达部曾经是女真部落中绝对的霸主,叶赫部在明末也曾成为与建州女真抗衡的劲敌,但最终海西女真部还是被努尔哈赤兼并。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誓师伐明。1619年,后金与明的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的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此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明朝也在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1625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

1626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于攻打宁远,是为宁远战役。然而宁远在明军将领袁崇焕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后袁崇焕采用红夷大炮,击退金军进攻,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逝世。同年皇太极登基为帝。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3)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而满清在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后,多尔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是他全中国的君主。此时的明朝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4)

1643年4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此时大顺国已然灭亡,南明和满清开始正面对抗。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5)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自此汉地十八省除了台湾,其余全部被满清占领,满清建立大清王朝。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6)

1673年11月,吴三桂起,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7)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1673年(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8)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而死,明郑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9)

而此时在漠北开始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大清,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但此时,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颇有想进入中原的意思,也就这个时候,当初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策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噶尔丹本来就与喀尔喀三部中的土谢图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对喀尔喀的战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很快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清,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分路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0)

1688年中旬,康熙一面把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1)

1698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献上噶尔丹尸体,向清朝臣服。次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首领的宝座。就在这个时候“阿克巴锡汗国”兴起,这个汗国占领了准噶尔汗国近一半的领土。1692年末,马哈麻特额敏汗被白山派所杀,叶尔羌王统中断,权力落入伊达雅图勒拉手中。1694年初,伊达雅图勒拉去世,叶尔羌(今莎车县)、喀什噶尔两地随即陷入哈尼木·帕的沙与伊达雅图勒拉之子雅雅和卓的战争之中。不久雅雅和卓与哈尼木·帕的沙相继被杀害,吐鲁番和叶尔羌等地的伯克不堪忍受白山派的统治,拥立马哈麻特木明为继任叶尔羌汗,号称“阿克巴锡汗”(意为白头汗)。木明在各地伯克们的支持下进入叶尔羌城,对白山派信徒进行报复。《和卓传》记载,木明及其官员屠杀了一千个白山派信徒,并用他们的血来碾磨。为打击白山派的势力,木明从忽毡(今塔吉克斯坦斯坦苦盏)请回了黑山派首领达涅尔。达涅尔原为叶尔羌的宗教领袖,在1680年左右躲避伊达雅图勒拉和准噶尔人的镇压逃往克什米尔。在巩固了对叶尔羌的统治后,木明随即派兵攻克了白山派的大本营喀什噶尔,并委任自己的儿子速檀阿哈玛特管理。但速檀阿哈玛特被掌握喀什噶尔实权的吉利吉思部落(柯尔克孜族)和当地贵族拥立为汗,公然与木明对抗。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2)

木明联合吐鲁番的伯克进攻喀什噶尔,但不敌吉利吉思军队,最后兵败被俘。吉利吉思比(部落首领)阿尔祖·马哈麻特杀死了木明,并乘胜攻克了叶尔羌。速檀阿哈玛特被喀什噶尔和吉利吉思联合立为叶尔羌汗。但叶尔羌的贵族不甘失败,于是向准噶尔部求援。准噶尔珲台吉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出兵南下,再次控制了天山南路各城,并将其置于自己任命的伯克管理之下。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3)

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年~1745年),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阶段,管辖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数次击败清朝军队,使哈萨克及乌兹别克等中亚王国成为向其领土的组成部分。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雍正发军进攻准噶尔,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1735年,雍正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4)

1720年清朝为了西藏地区在准高二地区开始了战争,这一次共分为三路,一条从蒙古出发,另外两条分别从西宁和四川出发,最终,将西藏重新并入了清帝国的版图。准噶尔汗国也开始步入了灭亡的倒计时。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5)

1723年5月,罗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部分官军东撤之机,胁迫青海蒙藏各部会盟反清。同时,又让塔尔寺住持堪布诺们汗号召西宁以及各处寺院喇嘛,共同起兵,发动叛乱,进攻西宁等地,形势非常严峻。

同年10月,雍正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平叛大军征讨。第二年2月,罗卜藏丹津兵败,逃入准噶尔。6月,清政府彻底平息了青海全境的叛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毁灭性地打击了青海境内的分裂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且也使甘肃、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稳定。平定叛乱后,清政府吸取了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了对青海地区各族的统治。加强对青海蒙古的控制 1725年,首先废除青海蒙古部落联盟,将其收为内藩,把青海蒙古划编为29旗,授原各部台吉担任札萨克,治理一旗事务。为了控制和笼络王公贵族,规定了严格的会盟制度和朝贡制度。会盟制度规定:各旗每年会盟一次,只有在会盟时,在钦差大臣或办事大臣监督下,选举盟长,不得私下推举。朝贡制度规定:各旗王公、贝勒等,分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自备马驼赴京朝贡觐见。同时,还规定互市制度。即每季度第二个月,在那拉萨拉(今日月山),与内地和藏族进行互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边墙”。并且,划定各旗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不得私自往来。在蒙古各旗与西宁府辖地之间,划定界线,增设与加固隘口,派兵驻守。通过上述措施,清朝加强了对青海蒙古的控制。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6)

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称为阿占汗,他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务,并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杀死了阿占汗,汗国长年陷于内乱。经过一番内乱,1753年,猛将策零顿多布之孙达瓦齐即位。准噶尔蒙古的这些内战,不仅使卫拉特蒙古各部人民蒙受巨大损失,生活遭受极大困难,同时也不断削弱了为卫拉特封建主力量,使其再无力顾及自己的属国哈萨克汗国,相反要借助哈萨克汗国的力量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了。达瓦齐的登位除了得到哈萨克汗国阿布赉的支持外,还得到了辉特部酋长阿睦尔撒纳的大力支持。原先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牧地毗连,都在塔尔巴哈台地区,从这里逃向以叶西尔河为政治中心的阿布赉汗处最为近便。开始两人由于共同反对喇嘛达尔扎而形成同盟,可是达瓦齐登位后,暴虐混淫,倒行逆施。由于达瓦齐没有满足阿睦尔撒纳所要求分给他的领地,两人大动干戈,掀起战争。阿睦尔撒纳战败,投向清朝。于是清朝筹集大军于1755年春分南北两路进攻达瓦齐。达瓦齐军在清军和阿布赉军的东西夹击下,很快就溃逃瓦解,达瓦齐也被霍集斯伯克擒获送交清朝,后清朝又在175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1759年,兆惠率清军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尽并入清帝国版图。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7)

1755清朝政府出兵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分裂势力,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攻克伊犁,释放作为人质禁锢于伊犁的大和卓(名波罗尼都)、小和卓(名霍集占)。波罗尼都率领他的弟弟霍集占等30多人投奔清朝军队。伊犁平定后,清朝命令他返回南疆,招抚旧部,统领维吾尔民众。大和卓返叶儿羌(今莎车)统领回部,小和卓留伊犁掌管伊斯兰教务。1756年小和卓霍集占从伊犁逃回,参与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阴谋发动叛乱,兵败逃叶儿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杀害清廷所遣前往招抚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立为巴图尔汗,波罗尼都受到鼓动。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起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政府,叛军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8)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兵万余自吐鲁番进发,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三四百人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八月,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素勒坦沙执杀,把尸首送交清朝。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19)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先起,长乐、长阳等地教徒纷纷响应。三月,姚之富等奉齐林妻王聪儿为总教师,在襄阳黄龙呆起义。清廷急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兵镇压,击溃多支乱军。面对清军围剿,王聪儿、姚之富乱军避开平原,专走山区,于次年(1797年)初由豫经陕入川东,与四川教匪会合。嘉庆三年(1798年)春,王聪儿、姚之富跳崖死,余部在张汉潮等率领下,与四川的教匪联合。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0)

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使教匪处境艰难,张汉潮等相继牺牲。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任勒保为四川总督,集主力于川西阻截教匪军。经数次激战,教匪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教匪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教乱被平定。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1)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后折入湖南道州(道县),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8月10日,弃道州东进,占郴州,建立“土营”。9月攻长沙,萧朝贵阵亡。12月占岳州(岳阳),建立水营。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之后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2)

1867年5月,随着阿古柏的不断胜利,他觉得不再需要傀儡了,于是他宣布取消“哲德沙尔汗国”,建立“洪福汗国”(又称“毕杜勒特汗国”),自封为“巴达吾来特哈孜(Badaul-et Qazi)”,即汉文史籍上的“毕杜勒特”(英语:Badaulat,或译为“毕条勒特” ,“毕调勒特”,意即“洪福之王”)。5月,攻占库车、库尔勒,侵占南疆。1868年,英国派遣特使会晤阿古柏,承认其政权,次年,阿古柏也派亲信米尔扎·沙迪赴印度会见英国总督,争取英国支持。英国决定向其赠送大批军火,并允许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设立军工厂。1870年,俄国也派人前往喀什会晤阿古柏,承认其政权。不过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英国仍然是阿古柏的主要支持者,期望能够通过支援阿古柏将俄国的扩张阻止在天山以北。在得到大批先进装备后,阿古柏于1870年5月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联系,并收降了以白彦虎为首的陕甘回族叛军残部,实力进一步增强。到1871年底为止,迪化、玛纳斯、鄯善先后被阿古柏攻克,同时俄国为阻止阿古柏进一步扩张,出兵占领伊犁,这样,清军除塔城、乌苏等少数据点外,已经全部从新疆消失。阿古柏成为了全新疆的主人。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3)

光绪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清军进入新疆,收复新疆之战开始。8月18日黎明,清军出发。守卫乌鲁木齐的马人得、白彦虎未料到清军行动如此迅速,一闻炮声,即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清军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及伪王城。盘踞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未等清军进攻即弃城而逃,只有玛纳斯南城之敌负隅顽抗。1876年9月2日始,清军金顺部会同刘锦棠部,伊犁将军荣全等部猛攻玛纳斯南城,11月6日攻克。至此,北疆地区除伊犁外,所有敌占据点全部克复。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4)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镇压。3月13日,帝国主义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示威,显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国。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也就在这个时候,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自杀殉国;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5)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企图把俄国独占东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因遭中外反对而作废,东三省也在列强的干预下回到了满清的手中。但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6)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1年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军学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在上海的孙中山得知消息,立即复电南京,表示接受,他说:“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克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责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敬复。”同日,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2日,清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等十五人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请饬各亲贵大臣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 。同日,京东发生滦州起义。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7)

1912年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1月10日,清军王怀庆镇压滦州起义。1月12日王公会议,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载泽、载洵、善耆及恭亲王溥伟反对,并与良弼、铁良、毓朗等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1月16日,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袁世凯对隆裕太后讲了法国大革命中法国皇室遭遇的屠杀,提出了退位的问题。当天,袁世凯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1月22日,隆裕召开御前会议,载泽、溥伟等宗社党成员仍竭力反对共和,他们建议隆裕用宫中金银作犒赏向乱党开战。隆裕并未同意 。同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内政,不曾参加。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清朝版图减少过程(地图上看满清296年的荣辱兴衰)(28)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直至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中山继续执行。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外国列强的支持武昌起义之后,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外国列强保持了观望态度,并试图从北京政权或武昌政权中寻找到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派来支持。直到此时,各强国才开始陆续承认中华民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