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1)

出身显贵

曾祖父——米思翰

米思翰(1633年—1675年),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亲政后,由于他为官清正,声名在外,所以授他为礼部侍郎。康熙八年(1669年),米思翰又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康熙十二年,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上书三藩要全部撤除,康熙帝在廷议商讨时,大臣议论纷纷,多数持反对意见。米思翰坚持要将三藩一并撤除,康熙帝这才下定决心。三藩之乱爆发后,米思翰上疏进呈剿贼方略,积极调配军需粮草,以功加封太子太保衔。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2)

可惜米思翰不久就病逝了,年仅四十三岁,康熙帝为此感到非常惋惜,予以厚葬,追谥“敏果”

《清史稿》中有记载:米思翰赞撤藩之议,绸缪军食,足以支十年,知定谋有由也。

伯祖父——马斯喀

马斯喀(?-1704年),米思翰长子,历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火器营。曾随康熙皇帝征剿噶尔丹。

伯祖父——马齐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3)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马齐影视形象

马齐(1652年-1739年),户部尚书米思翰次子,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要职。雍正帝即位后,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位极人臣。

伯祖父——马武

马武(?~1726年),米思翰之子,康熙朝任内务府总管、镶白旗蒙古都统。雍正即位后,授领侍卫内大臣,死后赐伯爵殊荣。

祖父——李荣保

李荣保(1674-1723年),米思翰之子,乾隆帝发妻孝贤纯皇后之父。承袭世职,官至察哈尔总管。

父亲——傅恒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4)

傅恒(1722年-1770年),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历任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授一等忠勇公,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后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伯父——傅清

傅清(?—1750年)李荣保次子,傅恒的二哥。雍正年间,被授为侍卫。乾隆初年,迁移为直隶天津镇总兵,后以都统身份封为驻藏大臣。乾隆十五年(1750年)殉职,追封为一等伯,谥号“襄烈”。

姑姑——孝贤纯皇后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5)

孝贤纯皇后(1712年-1748年),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傅恒的姐姐。

雍正五年(1727年),嫁与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为帝,诏立为皇后。

显赫一生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达官子弟,因为他的家族诞生了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就在他出生之时,他的父亲傅恒已经被授予一等公,官至大学士。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6)

福康安在紫光阁功臣中的画像

乾隆三十五年,年仅16岁的福康安被授予一等侍卫,次年晋户部右侍郎(正三品)、镶篮旗蒙古副都统(正二品)。这个年龄,放在普通家庭,为了科举考试正在苦读四书五经。即便能考个举人,也属于神童了。

乾隆三十八年,19岁的福康安来到军中,先后同阿桂、海兰察配合镇压土司叛乱。此役,展现出了福康安的军事天赋,也证明了他并非一般纨绔子弟。乾隆四十年,福康安被授予内大臣,又赏嘉勇巴图鲁号。在次年平定大小金川之后,清廷论功行赏,封福康安为三等嘉勇男爵,并于紫光阁绘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之列。他的官职也由户部右侍郎转为左侍郎。同年九月,再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并赐“紫禁城骑马”。22岁的福康安,已位居从一品大员的行列。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7)

电视剧《书剑恩仇录》中福康安影视形象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将军之职,次年调任盛京将军。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被授为云贵总督,成为总领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八月,福康安又调任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8)

乾隆皇帝刚登基时的画像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福康安即擢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次年命来京署工部尚书,五月,又授为总管銮仪卫大臣、阅兵大臣、总管健锐营事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福康安再擢而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福康安因其军功,受到乾隆的宠信和重用,不断加官晋职,成为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9)

福康安在廓尔喀之役后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

乾隆四十九年,福康安带钦差大臣关防,赴甘肃镇压回民叛乱,并授参赞大臣,会同将军阿桂共同任事,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转为户部尚书,第二年又转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边防英雄

在“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越南滋扰广西边境”的战事中,先后担任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特别是“西藏廓尔喀之役”中,一举攻入尼泊尔境内,使其举国震惊,因此乞降。作为统帅的福康安,在南征北战的一些列征战中,不仅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还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战后,乾隆五十七年,年仅38岁的福康安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领侍卫内大臣等职位。

清朝四大名臣后代姓名(清朝最强官二代)(10)

因平定台湾而入选紫光阁功臣画像

乾隆六十年,因镇压苗疆叛乱,首战告捷。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逝后殊荣

嘉庆元年,在镇压苗疆叛乱中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终因积劳成疾,在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任所。乾隆帝闻讯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清朝是对爵位封赏异常严谨的一个王朝,有很多皇帝的儿子,都不能得到贝勒、贝子衔就不错了,甚至只能得到镇国公的爵位。而福康安生前便被授予贝子,逝后更是追封郡王。当年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时,咸丰皇帝曾下旨:攻破天京者为王!到最后,曾国藩破城之后,也仅仅封了个侯爵。

坊间传闻,福康安乃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清史稿》无相关记载。但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福康安,这是毋庸置疑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