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是已有百年历史、以传世文物为主要藏品的天津博物馆!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1)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 太保鼎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2)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通高57.6厘米,口长35.8厘米,宽22.8厘米

出土时间: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

出土地点:山东寿张县梁山

西周太保鼎,出土于山东寿张县梁山,与其一同出土的古器共七件,它们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堪称国之瑰宝。

西周太保鼎为四足方鼎,口上铸立双耳,耳上浮雕双兽。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甚为奇异。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据考证,“大保”即为“太保”,因此这件方鼎被称作太保鼎。太保鼎造型独特、纹饰优美,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

宋 雪景寒林图轴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3)

所处时代:宋

器物规格: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雪景寒林图》为宋代画家范宽所作的三拼绢大幅画作,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也是中国大陆仅存的范宽真迹。虽历经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除画绢自然变色外,几乎没有破损残缺,无疑更提升了艺术和史料价值。

《雪景寒林图》画面构图严谨,用笔苍润浑厚,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载《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很可能是范宽专为宫廷而作,也必是精心之作。清代书画鉴赏家安岐《墨缘汇观》著录,评此图“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是极难得的稀世珍宝。

清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4)

所处时代:清

器物规格:高16.3厘米 ,口径4厘米 ,底径5厘米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尤其在清代,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天津博物馆所藏的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同批烧制的同款瓷瓶中经乾隆皇帝甄选留下的举世孤品,因此弥足珍贵。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器形为玉壶春瓶的典型造型,瓶身左右由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瓷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瓶身上用珐琅彩绘画,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色彩繁富艳丽,纹饰空白处则墨书题诗,犹如一幅展开的画卷,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西周 夔纹禁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5)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

出土时间:1926年

出土地点:陕西宝鸡斗鸡台戴家沟

西周夔纹禁,1926年于陕西宝鸡出土,是古代摆放盛酒器皿的几案。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传世的西周铜禁仅见两件,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是中国出土的铜禁中形体最大的一件,是研究中国青铜禁历史的珍贵实物材料。

这件西周夔纹禁整体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微微凸起的椭圆形口,以放置酒器。前后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十六个,左右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四个,四周则饰有精美的夔纹,纹饰生动,铜禁虽锈迹满满,但难掩风华。据文献记载,西周初期曾厉行禁酒,出于更有效地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就把安放酒具的器座命名为“禁”。

战国 青玉“行气铭”文饰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6)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高5.4厘米,外径3.4厘米

青玉“行气铭”文饰,是迄今所见战国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谈到气功修炼养生的历史文物。

此玉器呈12面棱筒状,玉苍绿色,有杂斑。根据器物本身外部光泽晶莹,中空部顶端不透,而且内壁异常粗糙的情况推断,青玉“行气铭”文饰应是套在杖首的玉饰。该玉器器表12面均阴刻篆体文字,字体俊秀挺健,文体优美流畅,在历代古玉文中首屈一指。铭文每面3字,共36字,记述了呼吸与行气的要领,是我国古代关于行气的最早记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隋 白釉龙柄联腹传瓶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7)

所处时代:隋

器物规格: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

隋代白瓷声名显赫,尤其天津博物馆馆藏的白釉龙柄连腹传瓶,更是一件名品。此瓶瓶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並”,由此得名传瓶。在古代陶瓷中,器身有刻款的较为少见,该器物为古代瓷器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

白釉龙柄连腹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此瓶为单颈,双腹相连,瓶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仿佛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形象生动逼真。这件传瓶线条刚柔并济,既有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灵秀活泼,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成为隋代稀有的瓷器精品。

元 青玉翼龙纹双耳壶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8)

所处时代:元

器物规格:高15.5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5.3厘米

青玉翼龙纹双耳壶为元代玉器陈设品。元代器皿型玉器虽较多,但玉壶却极为罕见,此器造型端正,典雅高贵,迄今尚未能见到元代能与此相比肩的作品,实属元代宫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青玉翼龙纹双耳壶呈椭圆体,由青玉雕琢而成,器表面有褐色斑缕。壶颈的两侧有云纹半环耳,口颈部浅浮雕连瓣和单叶纹,腹部浅浮雕有翼龙腾跃于波涛汹涌的海上,纹饰茂美,气势磅礴。此玉壶通体雕琢六层纹饰,纹饰总体布局叠罗渐递,层次分明,和元青花瓷器纹饰的结构排列相似,这是元代造型艺术形式的一大特点。

清 万笏朝天图卷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藏品(馆藏国宝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9)

所处时代:清

器物规格:纵56.3厘米,横1706.7厘米

作为史上最爱出巡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足迹遍及江南的名胜古迹,《万笏朝天图》就再现了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盛况,也让后人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万笏朝天图》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长足有17米,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地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于长卷之上。整幅画卷人物形象有2000多个,其中最大的人物仅2.5厘米高。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当中人物的五官均清晰可见,面部表情也是千姿百态。《万笏朝天图》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出品:人民日报文创

图片来自天津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