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

东皇太一,远古神祗。出现于屈原《九歌》中第一篇《东皇太一》,是《九歌》中最高的天神,也是楚国先祖祭拜的天神。又有传说,东皇太一是洪荒时代妖族的首领,所持法宝“东皇钟”乃上古十大神器之首。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1)

传闻,帝俊和东皇太一同时诞生于太阳之中的三足金乌,原属妖族,是兄弟,太一掌东皇钟,帝俊掌洛河图书,帝俊与太一共同收服天下妖族,创立天庭,帝俊为“天帝”,太一号“东皇”。东皇乃妖族第一战神,后来二人在巫妖之战中,与十二祖巫大战,最后同归于尽,最终妖族只剩下第十太子,从此巫妖两族退出历史舞台,人族开始兴起。另外一种说法是,帝俊和东皇太一都是共同诞生与太阳之中的三足金乌,后来太一为开天辟地第一次应劫之人,帝俊当时为天帝,其十子小金乌同时出现在天上,导致后羿射下九只,巫妖大战爆发,太一死,帝俊被囚。

太一所用的法宝传说为盘古开天之时所用的混沌之气所化之钟,名为混沌钟。因其被尊称为东皇,故此钟又被称为东皇钟。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力量之大可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

从《天之痕》的官方资料显示“东皇钟乃十大神器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可以看出东皇钟力量之大,拥有毁灭天地的能力;从《轩辕剑》的剧情可以看出,东皇钟拥有创造世界与毁灭世界的能力。综合来看,东皇钟的法力在于创造世界和毁灭世界。

关于东皇钟毁灭世界的能力无从考证,但其创造世界的能力确是有具体事例可考证的。《轩辕剑五》中,皇帝打败炎帝之后,用东皇钟创造了山海界,将炎帝麾下的诸侯以及其他追随炎帝的部下流放至山海界中;《轩辕剑四》中,壶中仙找到神器东皇钟,以东皇钟创造了云中界,壶中仙本欲以云中界作为自己多年夙愿的实现之地,但数年夙愿还未完成,便与世长辞了。

《秦时明月》中,阴阳家构成分为两大护法,五大长老还有一众弟子。其中,月神是一秦始皇最信任的阴阳家大巫;星魂,阴阳家左护法,少年天才的阴阳家传奇人物,无论武学修为还是阴阳之术,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的高度,与月神并列为阴阳家两大护法,秦国的两大护国法师之位;五大长老分别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其中云中君是五大长老之首,属金,醉心于弹药之术,被秦始皇任命为蜃楼船主;大司命掌管火部,是一位阴狠毒辣的女性,其绝技是阴阳合手印;少司命属木,长年以面纱遮面,性情冷漠,能操纵植物,有绝色容颜;湘君和湘夫人是夫妻,分别掌管土、水两部。五灵玄同中以小灵和姬如千泷最为出众,小灵是阴阳家水部弟子,真实身份是为了寻找妹妹小衣潜入阴阳家五年的道家弟子,后来事迹败露,自愿被一位木部弟子所杀,这位木部弟子就是后来的“少司命”;另外一位姬如千泷,性格天真无邪,精通药理,本是燕国公主,封号高月。后被月神抓走,并在东皇太一那里得知本名。

帝俊也是殷商民族所祭奉的天帝,被认为是殷民族的祖宗神,传说中他是一个长着鸟头,头上有两只角,长着猕猴的身子,脚只有一只,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弓着背,走路一拐一拐的怪物。关于帝俊的传说有很多,有说帝俊是太阳星气运而生的三足金乌之一,另一只就是太一,与太一一同收服天下众妖,创立天庭,帝俊为“天帝”,太一号“东皇”。此后二人在巫妖大战中陨落,从此妖族衰落,人族兴起;还有说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其中羲和、常羲生下了十日和十二月,也就是说帝俊极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

阴阳家原本属于道家,后脱离道家,剑走偏锋,自成一派。创造出很多威力无穷的招数,门中人才辈出,属于秦国盟友,独门绝学是阴阳术。门派中,除了最高统领东皇太一以外,还有两大护法,分别是秦国两大护法月神和星魂,两者在阴阳术方面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下设五大长老,分别是蜃楼船主云中君、阴阳合手印大司命、面纱遮面,身世坎坷的少司命,还有分属土系、水系的湘君和湘夫人。

东皇太一就如他的角色设定一样,神秘令人探寻,在《秦时明月》系列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他到底有多厉害没人知道,只知阴阳家长老云中君对护法月神说:“大道阴阳,无极太一。也只有东皇阁下才能洞察其中的玄机。至于我辈,不过是肉眼凡胎,能够有幸一听这首乱世镇魂之曲,就已经很满足了。”足以证明东皇太一在阴阳家众人之中地位和声望之高。

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怀王三十年(前299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但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高尚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屈原沉江之后,被热爱他的人们尊称为“汨罗诗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反秦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六月,项梁召集起义将领计议后,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王,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河。不久,由于项梁骄傲轻敌,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派当阳君、蒲将军率兵两万迅速渡过漳河,以解巨鹿之围;随即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双方经9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秦将王离被俘,涉间自杀。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来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不敢仰视他。从此,各路诸侯军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汉水上又大破秦军,并利用秦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在新安城南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刘邦理应称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屠了咸阳城,诛秦将王子婴,火烧秦宫室,掳掠宝货和美女东归,让秦地人民大失所望。汉元年(前206年),项羽立怀王为义帝,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乘势进逼,于是爆发了历时4年多的楚汉战争。

九歌·东君

【原文】

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

夜晈晈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

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

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

观者憺兮忘归。

緪瑟兮交鼓,

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

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

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

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

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

杳冥冥兮以东行。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温煦明亮的光辉将出东方,

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

轻轻扶着我的马安详行走,

从皎皎月夜直到天色明亮。

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

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长长叹息着我将飞升上天,

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

观看者安于此景回还皆忘。

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

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

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

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

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

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

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

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注释

1、暾(tūn):温暖而明朗的阳光。朱熹《诗集注》:“温和而名盛”

2、槛:栏干。

3、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说文解字》:“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4、皎皎:指天色明亮。晈晈:同“皎皎”。

5、辀(zhōu):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龙辀:以龙为车。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

6、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

7、低徊:迟疑不进。

8、顾怀:眷恋。

9、羌:发语词

10、憺(dàn):指心情泰然。

11、緪(gēng):急促地弹奏。交:对击。交鼓:指彼此鼓声交相应和。

12、箫:击。箫钟:用力撞钟。

13、瑶:通摇,震动的意思。

14、簴(jù):悬钟声的架。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

15、篪(chí迟):古代的管乐器。

16、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

17、姱(hǔ):美好。

18、翾(xuán旋):小飞。翾飞:轻轻的飞场。

19、翠:翠鸟。曾:飞起。

20、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展诗:展开诗章来唱。

21、会舞:指众巫合舞。

22、应律:指歌协音律。合节:指舞合节拍。

23、灵:神

24、矢:箭。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

25、弧:木制的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

26、反:指返身西向。沦降:沉落。

27、援:引。桂浆:桂花酿的洒。

28、撰:控捉。

29、驼(chí):通“驰”。

30、杳:幽深。冥冥:黑暗。行:音航。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3)

【作品鉴赏】

《九歌·东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楚辞,祭祀对象是东君,也就是太阳神,表达崇拜与歌颂之情

原文赏析

祭祀日神之诗,自然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在《九歌》描写祭祀的场面中,这一篇写得最热闹。诗篇一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

那么,当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又有何等意义呢?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

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他叹息什么呢?因为他将回到栖息之所,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只有眷念,只有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

《九歌·东君》描写东君的与众不同,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并非无稽之谈

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为人类带来光明。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

诗中没有缱绻的儿女之情,有的只是崇高的博爱;没有浓郁的芳香,有的只是炽热的情怀,这与人类对日神东君的崇敬和礼赞的主题是相一致的。

结合祭祀仪式上的乐舞表演情况来看,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4)

【美学赏析】

《九歌·东君》所表现出的是艺术美之壮美,一方面来源于自然力,来源于东君的自然原型:太阳,体现在日神的自然神性上。另一方面来源于诗人的心灵创造体现在日神的人格上,即是主体移情的内容方面。诗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祈愿、礼赞,对太阳的敬畏、崇拜、溢美,也间接地表现了人企望驾驭自然力、征服太阳的精神力量和幻想。同时诗也借神的形象溶入主观情感内容与社会道德伦理观念,通过神表达一些社会理想、生活愿望、习俗爱好等理性观念。

“架龙轨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是崇高的自然在人类想象中有灵性的复现,“灵之来兮蔽日”,“杳冥冥兮以东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所构成的壮美意境也正是太阳与太阳神的自然特质的“崇高”在艺术中的感性显现。东君的运行被带上了“龙轨”、“云旗”人驾驶车马行走的人类生活内容,它祛除黑暗的自然特性被附会上了“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的人类想象性的征服自然、剪除强敌的生活愿望,日神东君具有了民族英雄、战争首领的形象。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署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这则是自然物(太阳)的特性与人类生活中某些类似太阳特性的人之特性的“人物比德”,物我同一的壮美感情、人借助于想象力产生力量。太阳无限的力量变成人无限的力量,太阳与阴暗相斗争、冲突演变为人类的战争、厮杀,并具有社会伦理色彩。“举长矢兮射天狼”,《史记·天官书》说:“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狼一星,参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又云:“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操余弧兮反沦降”,“弧”,《说文》曰:木弓也。《天文大象赋》注云:“弧矢九星,常属矢而向狼,直狼多盗贼,引满则天下兵起”。这些“天人感应”在诗中的表现,人类疾恶侵掠,英勇抗暴的不屈性格间接地曲折地体现在天象上,借太阳的威焰、正义、强大来假述自己的社会主张和道德观点。又“夭狼”下野属秦,秦为楚敌,楚人即企望太阳神(自己的保护神或英雄神)用天弓天矢射掉天狼(它是秦之保护神或象征)。射天狼不是体现人渴望祛除丑恶、勇敢征战的崇高气质吗?而这些征战是属于刚性、动态的事物,给人以雄壮、刚强、崇高、敬畏的审美感受,东君这个艺术典型、感性形象所表现的观念性的壮美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意象。

《九歌·东君》表现出艺术的壮美,表现了东君带着不可战胜的崇高气质,表达了人本质力量伟大、壮烈、阳刚

《东君》的壮美也同时体现了冲突的美学原则,所反映出的艺术情致是激奋人感官使之产生壮美感的壮美事物。姚鼎说:“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东君正是“阳”,是刚阳之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长风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骥骥,其光也,如果曰,如火如金谬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勇士而战之”。《东君》所显现的审美形象正如姚鼎所例举的阳刚之美。再如人的方面,“冯高视远”,象东君凌万物之上“撰余髻兮高驼翔”的性格性动作,“鼓勇士而战之”与东君兼司战争又谓不谋而合,太阳神是人间父系氏族社会酋长、军事头目的衍变,所以他有战争武器,“天弓”“天矢”,一面组织策划战争,一面又是战场上身先士卒的英雄,往往胜利又极少失败。

最后,东君是一个将士的形象和勇武的化身,体现了社会冲突双方的一面。“援北斗兮酌桂浆”表现胜利,带着不可战胜的崇高气质,“杳冥冥兮以东行”,黑暗消除,“夜皎皎兮既明”,对自然的赞美颂扬、对神的理想愿望,也是人对自我精神的赞美烦扬、对生活的理想愿望。东君“显现为现实中的人,和尘世的事物直接交织在一起”。神性的东西“显现在凡人的感觉,情绪、意志和活动里,在凡人的心胸里起作用”。神性不再是纯自然的孤立的和抽象的作为人异己的精神幻像,而借想象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宗教与艺术相融合,自然的壮美演变为艺术的壮美,神性的壮美升格为人性的壮美。

东君与其说是自然的形象、日神的形象,倒不如说是精神性形象、人自我的形象;与其说是宗教内容、神话内容,还不如说是现实生活内容、人类性格与情感内容。所以说《东君》所描绘的日神形象及它所显现的壮美、崇高的审美意象既是反映了太阳自然属性的美、崇高、伟大,又是反映了人本质力量的伟大、壮烈、阳刚,神既是异己的又是与己同一的,而艺术所表现的美也正是反映了神与人的统一,自然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而《东君》的壮美也正反映了神与人两种形态相互联系的壮美。

【名家点评】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东君》首言迎神,次言神降,中言乐神,既言神去,末言送神,章法最有次第。盖以日升为神降,日入为神去。“长太息兮将上”,日之升也;“灵之来兮蔽日”,日之入也。中间“缏瑟”数语,穷日之力以娱神。前音后舞,乐友节奏,诗有间合,本非一时之作。

作者介绍

屈原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5)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帝俊和东皇太一同人文(远古神祗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6)

  • 本 名
  • 屈平
  • 别 称
  • 正则
  • 字 号
  • 字原,又字灵均
  • 所处时代
  • 战国末期
  • 民族族群
  • 华夏族
  • 出生地
  • 楚丹阳(今湖北秭归,河南西峡)
  • 出生时间
  • 约公元前340年
  • 去世时间
  • 公元前278年
  • 主要作品
  •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 主要成就
  • 创立楚辞
  • 身 份
  • 诗人、政治家
  • 品 性
  • 高洁、正直
  • 信 仰
  • 黄老之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