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50岁啥事都要平常心面对(人过五十岁活的)

01

季羡林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写道: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人处世,凡事懂得给自己留三分余地,懂得拒绝,适度自私,我们才能更好的和这个世界和解。

记住,人生一定要“留白”,留出了空间,才能更好的发展。因为人生中无论是哪种关系,都各自有相应的底线,一旦跨过底线,人是会崩溃的。

人啊,活着要多想想自己,要为自己负责,少去讨好别人,人生才能活的坦然。

02

钱袋子越鼓,心里越有底。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有了钱,你才能有底气,你才能摆脱生活的惶恐。

所以,老人要提前想好退路,提前攒下一笔钱。

人可以奋斗的时间并不长,20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30岁的时候会觉得中年离自己很远,可当你一旦到了50岁,往往很多时候就会开始觉得力不从心。

人过五十,不管你工资是高是低,每个月都应该攒下一点钱,作为自己未来养老使用。可是,如果你不攒钱,到老了一旦有事,向儿女伸手的时候,那种滋味是非常不好受的,也失去了做人的体面。

儿女不一定靠的住,但钱财是一定靠的住的。

人过50岁啥事都要平常心面对(人过五十岁活的)(1)

03

随缘心越大,生活越自在。

人过五十,要随缘一些,尤其是儿女的事,能少管就少管!

在儿女面前留一手,似乎说不过去。父母对儿女的爱,怎么能够自私呢?

种植界一句名言:“娇惯易死的树苗,都是长时间待在温室里的。”

儿女就像树苗,当他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就处处袒护他们,这就遏制了他们的成长,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

古人说:“为说慈乌能反哺,应教飞鸟骂伊人。”

令人讨嫌的乌鸦,都懂得感恩,怎么有的人,连乌鸦都不如呢?

别以为,儿女没有出息,不懂感恩,是他们学坏了,往往是父母惯出来的,责任全在父母。

我老家有一个不孝子,竟然把他爹给打了:

老家老于头有一个儿子,我们都叫“混子于。”

叫他混子,是因为他每天不务正业,不仅没有工作,而且经常赌牌,还经常胡吃海塞。有一次,混子于和人打架进了局子,老于到局子领人,说了他几句,他顺势就一拳头,打在老于的脸上,把门牙都给打掉了。

老于为了管教儿子,从此不给零花钱,并警告他,只要你再跟我犯混,我就报警!

虽然,父子因此翻脸了,但是儿子从此收敛了一些,后来反而感激父亲的恩德。

其实,混子于之所以这么混,都是老于惯出来的。

老于早年没有儿子,直到将近四十岁才得了“混子于”,这下可好,一直把“混子于”当太上皇供着,要吃买吃的,要玩买玩的,混子于捣蛋,老婆打他都不让。因此,时间一长,混子于就形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

记住,人可以为自己当牛马,不可以为儿女当牛马。别为了儿女累垮了,到头来,儿女还不念你的好。

做父母的,对儿女别太呵护,有些坑,给他引导就够了,不要亲力气为。

人过50岁啥事都要平常心面对(人过五十岁活的)(2)

04

健康观越强,身体越健康

人的一生,健康是1,其他后面的都是0。

有了1,后面的那些0才管用。

做人,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奋斗,什么时候休息。过了五十岁,就要适当的休息一些,否则累坏了身体,就真的苦了自己。

《隐秘的角落》中,即将要退休的民警陈冠生,一辈子兢兢业业,没有钱,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甚至照顾不好自己的家人,却一心想要完成自己身上的使命,成为英雄。

到老去之后,才明白,年少时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有很强大的能力,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终究要服老,当自己退休的那一刻,突然释怀,回归家庭,好好做自己。

他会和老伴去跳广场舞,也只是偶尔去儿女家照看小孩子。他不想再过问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他只想安度晚年,保养自己的身体。

记住,对自己身体好一点,你才能更体面一些。

人过50岁啥事都要平常心面对(人过五十岁活的)(3)

04

人过五十,体面都是自己挣来的。

人过五十,要学会安度晚年,别总为儿女操心。只有这样,等到你老得要一命呜呼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自己的一生。

人过五十,自己要保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态,不要向子女索取关心和重视,这样才不会有太多的不满与烦恼。

人过五十,一定要无忧、健康、平静、简单、自由地活着。

作家梁文道说过:“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如果没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那他也没有和别人过好日子的能力。”

五十岁了,应该做个明白人,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别撒手送给了别人。

自己的钱、自己的家、自己的情、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命。

作者:心悦文化95。

关注我,带你畅游文化。

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