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

进了工厂,走进车间,放眼望去,忙碌的身影天天如此。没有经过锻炼的人,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干,看不出哪里有问题。即使天天在处理问题,也很觉得正常,这么大的工厂,没有问题,怎么可能。这么多的间接人员,管理者,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处理各类异常。这是他们普遍的想法,至少我碰到很多。而接受过精益培训,或者做过一段时间改善的人,又或者对生产现场思考颇多的人,没准看到的都是问题,心里尽是疑惑。

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1)

本篇就教你如何从生产过程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1) 各类异常的问题

安全的异常,生产的异常,质量的异常,设备的异常,操作方法的异常,物料的异常,人员怠工的异常,工装工具的异常,水电气能源异常,交货延时异常等等,这些异常天天在发生,天天在处理。

你要做的是:不能让问题悄悄的发生,然后被处理,就这么算了。要让大大小小的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收集在一起,要被分析、评价。怎么做?就是要建立问题“发生-处理-收集-公示-对比-后续预防”的问题解决流程,配套相关的表单以及评比考核,并成为首要的关注的对象。

2) 实际能力的问题

生产能力,生产周期,生产质量,物料消耗,能源消耗,人力配置等。一头是投入,一头是产出。真实的产出能力、真实的投入状况必须被准确的衡量。如果连实际状况都摸不准,账面指标一切OK,哪会有问题。

你要做的是:通过内部第三方部门,真实的测量各类产出与投入的数据,并把前后左右的数据对比起来。对比之后,你会大吃一惊,原来产出的空间还很大,投入的资源浪费如此严重,终于知道要改善什么了。

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2)

3) 标准化的问题

标准有2层含义,一个是依据,一个是要求。比如,标准作业就是依据,标准时间就是要求。要把诸如流程制度方法等做事依据标准化,要对投入产出的各项要素给予标准要求。如果不知道实际能力,一定制定不出有效的标准。也就是说,你目前使用的各项标准,有很大问题,根本起不到引导和要求的作用。

你要做的是:在得到实际产出与投入能力数据后,尽快的全面审核需要建立标准的地方。没有的地方补上,已有的地方重新设定。并把后续的执行过程定期与标准去比对考核,这样才能做到过程被有效的管控。这项改善,将帮助你实现,事事有参考依据,事事有明确要求,生产过程只能无法保留的执行。

4)设定目标的问题

诸如检验目标,生产线的产能目标,材料消耗目标,人员配置目标,库存目标、物流效率目标等。①你可以把生产过程中任何不同的物品、事件、流程分割来看,是不是每一项都制定了合理的目标,或者从上层分解出细分目标。什么叫合理?就是容易衡量,且富有挑战性。至少我碰到的多个工厂中,大部分的目标失效着。最多的情况是没目标,一部分目标低于实际能力,一部分目标太高不切实际,一部分目标都不知道如何衡量,便找一些非常不合适的数据来体现这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一些目标定给管理部门,转手再变本加厉定给生产人员。②你要去看目标是不是变成了行动计划。拿到目标,到处抓瞎,没有思路,没有办法、拖拖拉拉,未完成就找各种理由,就是缺乏一套行动计划并被监督起来。

你要做的是:①从上层目标开始,完善目标分解的路径。②把目标覆盖到各个角落。③促使各个部门,把目标形成行动计划,最好能有统一长期的模板。④建立监督与项目汇报制度。

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3)

5) 执行的问题

有目标,有标准,有资源投入,接下来,只剩下执行的问题。执行有什么问题?①员工不知道标准。②行动不遵守标准。③操作技能不熟练。

你要做的是:建立起监督机制,把执行过程监控起来。并持续不断的组织员工进行技能训练,过程与结果评比,让每一个成员把目标和标准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

6) 差距的问题

拿出月度、季度、年度等定期结果统计数据,现状与目标对比,差距就是问题,而且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问题。

你要做的是:在以上5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改善方案,推动改善。

以上6条,是我站在分散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类要素之上,横向抽象出的问题挖掘与改善顺序。是企业准备有策略有步骤的推动生产过程改善所要遵循的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4)

如果初入现场,不知道规则,不清楚目标,想要快速的发现问题,如何做呢?到现场去观察:

 你沿着加工路线走一圈,迂回交错,布局的问题;

 你把前期准备工作看一遍,混乱无措,流程的问题;

 你站在工位前看一阵,人员或物料等待、闲忙不均、方法各异、手足无措、或是懒散粗暴,纪律、目标、标准、方法都有问题。

 你观察一下使用的工装、工具、工位器具,出现有而不用,不会用,胡乱用,有故障继续用,标准,执行的问题。

 你把车间环视一周,眼睛能看到的设施、物品,不知道有何用途。目视化的问题。物品胡乱摆放,定置的问题。

 现场出了异常,责任部门无法及时到达现场,流程与监督的问题。

 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束,没有数量、品种、时间、人数、资源消耗等数据的统计收集,最终报告各项指标增长,如此问题更大。

……

但能够让你看到这些问题,也一定有监督与考核不力的问题。

提高生产效率结构化思维(搞生产做改善需要结构化)(5)

现场的各类要素成千上万,但不能看见问题就急于着手改善。你要区别偶发性问题与普遍性问题,要辨识已发生问题与未发生的隐患,更要理清表象和根本的逻辑关系,建立起结构化、系统化的改善策略,力图举一反三,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

如果您喜欢管理与优化相关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可时常看到我的一些实践性总结与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