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十五家楹联精华录序:刘太品先生的楹联著述

王家安2022年1月14日,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联坛悲恸,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清代十五家楹联精华录序:刘太品先生的楹联著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清代十五家楹联精华录序:刘太品先生的楹联著述

清代十五家楹联精华录序:刘太品先生的楹联著述

王家安

2022年1月14日,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联坛悲恸。

在当今联坛,太品先生堪称擎天柱石,诚如中国楹联学会《讣告》中所说,“刘太品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发掘、整理、研究楹联文化为其毕生所追求的事业……以楹联学术理论研究与楹联文化教育为己任,彰显出品德高尚,学养深厚的造诣与魅力,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他浸染联坛近四十年,在积极振兴楹联文化事业的同时,始终潜心学术,并在事业与学术这两条线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两条线的共同作用下,尤其近三十年来,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蔚为可观,主持编纂的不少基础性资料,更为弘扬优秀楹联文化、推动当代楹联学术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笔者有志于楹联研究多年来,受益于先生良多,知其著述恢弘,亦在与太品先生时常的交流中,更知其不凡与不易。今先生遽逝,不过中年,我知他仍有许多未尽之事、未著之作、未述之言,拂卷思人,不免有山颓木坏之悲。

太品先生曾说:“‘恍如隔世今何世,悲也逢秋能几秋’。人生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由上苍来决定的,人只能决定一小部分,但人只要活着,就要努力把自己能做的那部分事做完,这才算尽了人生的本分。”他为自己所钟爱的楹联事业竭尽一生,而这些他所认为的“本分”,我们视之的“心血”,很多就体现在他所撰述或编辑的一部部书稿当中。中联会在《讣告》中只提到了他所编著的十一部重点书籍,笔者借此,重新梳理太品先生三十年来的著述,既是对前人的总结和告慰,也是希冀更多同道中人能从中一窥其治学路径、一睹其事业风采,追怀逝者,砥砺来人。

我将其著述,仍按他三十年来并行的事业与学术“两条线”,分为楹联文化类著述与楹联学术类著述。

一、楹联文化类著述

这类著述,主要为弘扬楹联文化、介绍楹联知识、推荐楹联作品或相关楹联团体留存资料的著作。太品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历任中国楹联学会驻会秘书、会长助理、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等职,并兼学术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同时,他自本世纪初牵头创办对联文化研究院,基于会务和院务工作,由他牵头或负责编纂了不少楹联文化类著作。

从时间上看,1999年6月,由山东单县楹联学会编印,由他担任责任编辑的《爱心杯楹联集萃》当是已知他编著最早的一部楹联书籍。他的楹联事业,正是从家乡单县举办的楹联比赛中起步。1990年冬,单县文化局举办了一次“半月台杯”楹联大赛,出句悬联,26岁的刘太品一“句”惊人,一举夺魁,由此他和楹联结下毕生之缘。第二年,单县成立楹联学会,他被推选为会长。后来,他又从这个任上被选拔进京。1998年4月,担任中国楹联学会驻会秘书。1999年,他还牵头编辑了由中国楹联学会、曲阜市人民政府编印的《创建中国对联第一城:曲阜海内外大征联入选佳联汇编》,这里更多是他学会秘书的职能。这时他应该还参编了不少书籍,只是因工作原因没有挂名,或只挂名编辑。

步入2000年,在经历一番波折磨砺之后,他的心境更为豁达,视野反倒更为开阔,此时,他开始站在全国联坛的高度来审视两行事业的未来,包括基于历史原因创办的对联文化研究院,包括影响至今的《中国对联作品集》。2002年10月,由常江主编,刘太品任执行主编的《中国对联作品集(2001年卷)》经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部16开本、840页的精装本,在当时也有人担心过有没有必要推行、有没有条件推行?太品先生当时也忧虑过,但他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他后来说起当时的考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对联文化在三十余年的沉寂后得到了全面的复兴,对联创作队伍迅速壮大……(但是)联家之间缺乏一个共同的展示平台进行相互的学习与交流……入二十一世纪后,第一个基本覆盖了主流联界的创作平台,以《中国对联作品集》年度卷的形式被搭建了起来”。此后,《中国对联作品集》从2001年卷逐年征稿、编印、发行,直至他病危时暂停至2020年卷。自2002年卷起至今,该书均由太品先生担任主编,2002-2003卷仍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2004-2008年卷在他牵头成立的诗联文化出版社,后来则是在此机构更名后的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谈起此书,联坛中人都十分熟悉,每年能收录数千位作者的数万副联作,如此算来,此书二十年、二十部,收录作品据太品先生亲自统计,已有四万人次、四十万副,可谓近二十年来当代楹联创作的一部“集体相册”。

为推陈出新,鼓励精品,太品先生每年还从《中国对联作品集》来稿中,主持评选100名年度对联创作奖,这也使数百位当代联家得以崭露头角,为人熟知。并从2006年开始,选择其中佳作,编印年度《佳联三百副》,至2019年更名扩版为《年度对联精选》,至2020年连续出版十五年,每年精选300副左右,并附带小评,成为引领楹联创作的一时津梁。

2000年后,太品先生楹联著述渐入黄金期。2002年10月,他与常江先生合作的《中国对联年鉴(2001年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后由他主编,在自己主持的诗联文化出版社,于2004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相继出版《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上、下)》和《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书法集》。在大众普及读物方面,他于2003年9月,在西苑出版社出版《古今对联趣话》,作为杨宪金总策划、常治国主编的“对联云梯丛书”之一发行;2005年至2006年,他主编并在诗联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中华当代嵌名题赠联宝典》《中华当代行业对联精选》《中华当代喜庆对联精选》。2005年1月,他与常江先生合作的《对联笑话》,作为“中华对联丛书”之一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太品先生在楹联文化普及方面一项重要成就,是较早参与了同中央电视台的合作。早在1999年末,他就应邀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先后参与编导了央视《佳联趣对贺新春》《奇联妙对贺新春》《话说楹联》《各地春联大拜年》等特别节目,受到全国观众好评,部分节目脚本也得以出版。如2002年9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佳联趣对贺新春》,就是那年春节大山、孙晓梅、常江三位录制的春联特别节目。当年还在读中学时的笔者,正是通过那几期节目了解到楹联文化的博大深奥,至今记忆犹新。

2007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他与北京大学谷向阳教授合著的《对联入门》一书,开启了他与中华书局这个国内一流出版社的合作之旅。2008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太品先生编著的《古今行业楹联》,2010年1月再出版《中华春联实用手册》,2013年3月又出版《中华对联故事》。这几本书的序言均十分值得一读,基本是太品先生钩沉历史,就此一门类的楹联进行的系统全面的综述,许多地方见解独到,为前人所未发。

此外,2010年4月,他在收集整理原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挽联的基础上,整理历代挽联名作,编辑印行《古今实用挽联集成》,厚厚一册,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挽联集。2015年12月,他与张脉峰先生合作编辑《百年楹联精选》精装本。2020年12月,又与张小华博士合作《吉光片羽——中国楹联故事谈》,作为龚鹏程主编的“中国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百科”之一,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而2021年8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实用对联集萃》,应是太品先生生前编印的最后一部楹联大众读物。

在中国楹联学会任职的二十余年间,其实许多由中国楹联学会编辑,以学会集体署名的著作,早期的,如2001年由新华出版社再版,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的《中国对联大辞典》,即由太品先生担任主编助理;后来的,如蓝天出版社的《实用楹联手册》、方正出版社的《廉政楹联》,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的《佳联鉴赏》等等,背后都有太品先生的积极参与。其中数量更多的,是各类楹联团体与他合作开展的征联活动的作品集,包括许多由对联文化研究院牵头的征联作品集,虽然署名组委会或是主办方,但很多作品集更是由太品先生亲自“操刀”,可见署了他姓名的只有2002年的《大理苍山联粹》、2008年的《北京奥运楹联集锦》、2012年的《张骞故里城固征联撷英》、2020年的《黄姚楹联文化大观》等少量作品,而这类书籍据我所知,应有七八十部之多。

在经中国楹联学会安排,由他参与主持编辑的楹联文化类书籍中,还有两部很有代表性。一是为纪念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由孟繁锦主编,刘太品、叶子彤任执行主编,中国楹联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百家联稿》,该书一套共20卷,收录了当时全国几乎多数楹联团体负责人和知名联家的作品,每人平均一两百副,也是当代楹联创作实力的一次整体展示。经过太品先生努力,中联会高层认可其收录几位当时在全国崭露头角的青年网络联家的作品,他们都在最后一卷“二十卷”中,打头的是刘太品,后面分别是康永恒、刘松山、曲景双、武骁勇、张荣沂、朱荣军、黄浩和金锐,由此也可见太品先生助推青年联家、关注网络楹联的良苦用心。

另一部影响较大的著作便是由中国楹联学会主编,由太品先生牵头执笔的《清联三百副》。这是中联会五代会后规划的一个“宏大项目”,他们希冀编辑这样一部著作,能与历史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相比肩,这样的初衷自然很好,而如此重任,也首选太品先生。此书经他主持,在湖北李学文先生和诸家网络版本的基础上,又参照他所编辑的《名家联集丛编》和《对联词典》等书,增删补充,前后三易其稿,分别在蓝天出版社、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了三个版本才基本定稿。到底哪三百副楹联可以称得上是楹联鼎盛时期清代的代表之作?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难以解答的问题。更遑论传世清联数以百万,上乘佳作数以千计总是有的。此书因客观原因,限期出版,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在今天平心来论,其中多数还是匀称佳作无疑,其赏评也十分得当。只是调和口味,博采众长,日益完善,只能待后来者继续努力了。

二、楹联学术类著述

楹联学术研究是太品先生近三十年来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繁冗的事务之余,他潜心于斯,乐此不疲,其学术成就,更是有目共睹。常江先生在为《刘太品联学论丛》写序时说,“他的出众,不仅靠学识,更是靠风骨:有独立的思考,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见解,不跟风凑趣、人云亦云,一旦立论,就会坚持到底;自己做事低调谦卑,也从不为他人戴高帽、唱高调,即使是认同的,也尽量做到恰如其分,留有余地;对于不按规矩出牌的,甚至恶意中伤者,不予纠缠,任其自寂自灭,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完,哪有空闲时间去消磨意志?”他这种态度和性情,很多也体现在作品当中。

纵观太品先生楹联学术类著述,我将其大体分为文献资料类与理论研究类两个方面。

(一)楹联文献类

文献资料,是构建一门学科的基础。太品先生治学伊始就对文献加以重视,平时留心于搜集整理各类资料。尤其近十余年,网络购书繁荣后,他更是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搜集楹联古籍,我曾在旧书拍卖网站上同他有过上百次的“碰面”,许多书我拍他不拍、他拍我不拍,还形成了默契,私下里则交换有无,增加彼此储备,如此十余年,有时间得到一张新发现的图片,我们也会交流一下。每每想到这些,又不禁潸然。他曾对我说,这些年采购文献的投入已有近三十万元,有些资料后来以“工本费”翻印后出让给需要的联友,往往还不够收回成本。他去做这些,更多的是心中有一股发自心底的,“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自觉。

据我所知,太品先生的文献储备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他自己辛苦筹资购买的资料,二是利用中联会和研究院平台征集的资料,三是常江、郭华荣、李文郑、郭殿崇等几位联界专家的无私支持,四是网上获取的在线文库或电子版资料,五是海内外各地联友提供的线索及资料支持。基于这些资料,他主持编纂了一批楹联文献著作,其中贡献最大的有以下五部:

一是《中国对联集成》(全国卷)。该书由中国楹联学会编,太品先生任执行主编。2015年5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一套八卷,精装大本,蔚为壮观。《中国对联集成》的编纂早在1993年即已启动,后因条件不等,各省、市分卷出版有先有后,质量也参差不齐,2009年中联会六代会,将编纂“全国卷”一事再度提上日程,并于2010年8月成立了由刘太品先生总负责的中国对联集成编辑部。编辑部在太品先生带领下,在两年多校录历代联语六十余万副,后甄别剔重,选定二十余万副传统楹联汇总为《中国对联集成》(全国卷),是目前收集历代楹联最多的正式出版物。

二是《名家联集丛编》(第一辑至第五辑)。研究古代楹联,务必要以古代优秀联家的作品为主。而历代名家,对于联稿多不重视,日常注重收录的,不少也是稿本、抄本,能集结成册的,很多也发行较少,流传至今,有的已十分罕见。为此,从2008年起,太品先生依托自藏及联友所提供的各类资料,启动编辑《名家联集丛编》,以对联文化研究院“内部资料”的形式,相继为联坛点校、印行、推广了明代以来至解放初期近七十位联家的联集80余部,成为推动当代楹联研究的珍贵资料。从2008年4月到2016年5月,该书一共出版了五辑。为方便后来人研究,其所录联家及联稿不妨列在这里:

1.名家联集丛编(第一辑):明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续对》,释通荷(担当)《罔措斋对联》,李渔《笠翁联语》,清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钟祖棻《振振堂楹联》,王闿运《湘綺楼联语》,方地山撰、周一良编《大方联语辑存》。

2.名家联集丛编(第二辑):乔应甲《半九亭集对联选》,李篁仙《天影庵联语》,吴熙《绮霞江馆联语偶存》,吴獬《不易心堂联集》,赵藩《介庵联句正续合抄》,范当世《范伯子连语》,祁汉云《联语偶存》,袁家谷《卧雪堂联语》,陈梦池《陈梦池联稿选集》,马一浮《马一浮对联》,邵锐《衲词楹帖》,成惕轩《楚望楼联语》。

3.名家联集丛编(第三辑):陈钟祥《楹铁偶存》,张謇《张謇联集》,顾家相《勴堂联语录存》,杨调元《绵桐馆集联汇刻》,吴恭亨《悔晦堂对联》,刘尔炘《刘尔炘对联集》,王新铭《啸园楹联录》,张荣培《联语辑存》,林葆恒《集宋四家词联》,顾燮光《非儒非侠斋联语偶存初集》,邓毓怡《拙园联语》,陈仲经《琴楼联语》,曾遁《于厂楹联存稿》。

4.名家联集丛编(第四辑):耿介《敬恕堂对联》,陈长复《仁寿山房对联抄》,齐彦槐《小游仙馆联存》,郭嵩焘《郭嵩焘联语》,何又雄《何淡如先生妙联》,丁日昌《百兰山馆楹联》,刘坤一《刘忠诚公联语》,罗正纬《东西南北集》《又我斋联语集》,徐琪《粤东葺胜记·联语》,许棫《悬瓢轩联语》,赵成渠《得寸草联语》,高岩《退补轩分类联集》,袁金铠《佣庐联语》,王彭《观休室联语》,黄式苏《慎江草堂联语汇存》,荣孟枚《佛桑馆挽联存稿》,焦山《适轩联语》,弘一《华严集联三百》,沈瘦东《瓶粟斋联语》。

5.名家联集丛编(第五辑):陈维英《太古巢联集》、顾文彬《眉绿楼词联》、薛时雨《藤香舘小品》、方濬师《退一步斋楹联》、吴汝伦《桐城吴先生全书·联语》、周家禄《寿恺堂集补编·楹联》、万慎《山憨山房楹联类抄》、万慎《万斐成先生联稿撷晶》、朱祖谋《椀鞠录》、许经明《桐阴联钞》、慕寿祺《求是斋楹联汇存》、陈展骐《寿竹庐楹联》、陈展骐《寿竹庐楹联续集》、彭作桢《翘懃轩弃书·艳体集联》、杨翰芳《五慎山舘联语》、费师洪《延旭轩俪语》、释太虚《太虚联语》。

单看这一个个名字,有志于楹联研究者,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其中,涉及甘肃的几人,便是笔者将所得资料推荐给太品先生,再经此编,推介给联坛,引起更多研究者对陇右楹联文化的关注。太品先生曾说,他编印这套“名家联集丛编”,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联创作方面的需要,想使对联创作水平臻于上乘,必须要经过一个‘取法于古’的阶段,而想向古人学习,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去研读古代联家的联集。二是对联学术研究方面的需要,完善的对联学科建设离不开对重要联家的研究,而对于重要联家的研究工作,又必须以这些联家的个人联集为基础。”两年前,我还给他发去新的资料,期待他牵头编辑“第六辑”,奈何彼时他身体、精力已经大不如前,又因各种原因,第六辑一放竟成遗憾。想到这里,再不禁哀叹。

三是《对联话》及吴恭亨联稿。诚如太品先生编辑《名家联集丛编》时所说,完善的对联学科建设需要对古代重点联家特别关注。民国湖南慈利人、《对联话》的作者吴恭亨无疑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楹联大家。2011年后,太品先生利用所藏及所辑民国原版《对联话》和《悔悔堂对联》,重新校勘、编辑,于2013年5月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对联话》,并附吴恭亨《悔悔堂对联》,不仅补充了此前通行版本的《对联话》内容缺失、讹误的遗憾,还将吴恭亨联话、联语合为一刊,使研究者更便于了解这位楹联大家,再次为大家“提供了对联发展史及对联鉴赏史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楹联丛编》上下册。《楹联丛编》是台湾广文书局1981年1月编辑的楹联研究文献汇编。该书共收入明、清、民国各类联书25种。包括涉及楹联写作理论的广文编译所《楹联作法》、李天根《讨论作对联方法浅说》、葆光子《简便作联法》、秦同培《撰联指南》等;涉及楹联汇编的《最新分类楹联精华》《精选新增对联备要》《婚丧喜庆对联汇编》《日常应酬对联大全》《校正对联大观》《通俗对联新编》等;涉及巧对故事的《古今才子巧对菁华》《绝妙滑稽联话》等;以及个人著作的收邹汝忠《对联大观》、江荫香《楹联观海》、俞樾《楹联录存》和前人《格言联璧》《唐诗联选》等。该书由台湾广文编辑所编辑,是已知史上最早的一套大规模楹联丛书,几乎涵盖了民国畅销度高和影响力大的主要联著,对于楹联研究者是难得的案头必备资料。但台湾原版是影印旧籍,线装、铅印、石印诸本,本就千差万别,放在一起翻印后,识别、赏读则更为不易。太品先生从台湾友人处获得此书后,如获至宝,不惜花费时日,组织人员逐一录入电子版,逐一校对,以简体字统一排印,于2009年9月经诗联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五是《近代对联作法丛刊》。是书由太品先生主编,2011年10月经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收入近代蔡东藩《中国传统联对作法》、平襟亚《对联作法》、吕云彪《楹联作法》、李天根《讨论对联作法浅说》、葆光子《简便作联法》、秦同培《撰联指南》、陈应性《联海·体式》、向义《论联杂缀》、子展《谈到对联文学》、金铁庵《撰联百日通》、龙铁元《联语谱例》共11部近代楹联理论研究著作,因其主要围绕“对联作法”就对联体例、格律、修辞、史略、技巧等予以阐述,故可以说是近百年来,先贤们研究楹联的系统汇编,研究者深入其中,可随便取裁,皆游刃有余。太品先生在此书《出版前言》中说,编辑这部书是希望当今创作者能“深入了解古人对偶实践的真实状态”“只要有助于对联创作水平的提高,理论和方法但可以百花齐放”,兼收并蓄之下,最终是要帮助对联创作者“实现对称之美”,这是他希冀此书所能带给联坛的更高追求。

(二)理论研究类

在理论研究方面,作为当代楹联学术的领军者这一,太品先生的这类著述也是十分丰富,并且在联坛影响很大。

先说几部他与联友合作的著作。较早的是2007年,他与山东老乡、同为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的北京大学教授谷向阳先生,合作撰写,并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对联入门》。此书章节体例脱胎于谷先生的大著《中国楹联学概论》,太品先生又删减繁冗,增加其个人不少研究所得。命名为“入门”,实则是两位楹联学者的多年心得,是继顾平旦、曾保泉先生《对联欣赏》、余德泉先生《对联纵横谈》《对联通》、常江先生《中国对联谭概》《对联知识手册》、白化文先生《闲谈写对联》之后,当代楹联文化普及的一部重要读物。该书流传较广,中华书局至少印了四版,2013年第四次印刷时还更换了封面,至今仍在各大书店可觅。

2009年8月,太品先生与时任联都网站站长、云南大理学院教授陈丽荣女史,合作出版了《对联写作与鉴赏》一书,前部是写作常识,后部是名联赏读,作为大理学院高校楹联选修课教材,并向全国推荐。该书与同年出版的陕西严海燕先生的《对联通论》,均系当代高校较早的一批楹联教材。

太品先生与人合作的理论著作中,发行量最多的当属他与常江、李文郑二位先生合著的《对联词典》,该书于2016年5月经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后,销量较好,该出版社又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再版,并在此书基础上,另“包装”《中华对联》,分别于2018年5月、2022年1月再版,可见高质量的对联普及读物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太品先生与人合作的理论著作中,在联界影响最大当是《〈联律通则〉导读》。为方便各界了解并创作楹联,2006年前后,中国楹联学会提出编写《联律通则》的提议。并由常治国等先生牵头,将历代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于2007年形成《联律通则》试行稿,又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吸纳各方意见完成修订稿向社会发布。同时,为配合2010年中国楹联学会“联律普及年”深入开展,刘太品与叶子彤先生牵头撰写《联律通则》的普及讲稿,这便是《导读》的底本。后来,应广大会员及培训所需,印行了《〈联律通则〉导读》。据我所知,这本小册子先后两版,重印了两次亦供不应求。

作为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对联文化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太品先生在推动当代楹联学术研究与发展上,还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牵头组织了十多次全国性的楹联学术论坛,其中有几届如“楹联探源”“楹联修辞”“联家研究”“楹联流派”“楹联学科体系建设”等主题,都为楹联界形成共识,推动研究起了关键作用。依托这些论坛,有不少由他牵头编纂的论文集,也是当代楹联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学术性比较强的,如2012年5月孟繁锦主编、刘太品编辑的《对联修辞论文集》,2013年9月孟繁锦主编,叶子彤、刘太品执行主编的《楹联名家研究文集》等。

太品先生自撰的楹联理论著作只有两部,却已成绝响。一部是他在自己五十岁生日时,将此前历年自己撰述的理论文章,集结为《刘太品联学论丛》,在2014年10月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他此前二十年内的文稿25篇、序跋25篇。由常江先生写序、余德泉先生题名。在序言中,常先生对太品先生给予了高度肯定,说他“自学成才,视野开阔,敢于吃苦,勤于思考,做起学问,精细如穿针绣花,使力如抡锤打铁,他的几部书都是中华书局印行,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太品先生的另一部著作,是他在2021年8月出版的《对联新谭》,该书是一部就楹联文化进行纵论的文化类读本。我十分明白先生的意愿。彼时,他已得知病情不妙,或许是预感到来日无多,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克服身体和诸方面困难后,归纳梳理历年研究所得,编写了这部著作。此书虽不到200页,却是他四十年楹联研究的总结提炼。为他作序的张小华博士评论说:“这是一本全方位、多层次对对联文化进行阐述的‘对联文化学’著作。”很多地方,他精炼概况,点到为止。既是对后来研究者的思路启迪,当然我理解,这里面应也有他的遗憾,有的地方,确实是想说已无更多精力和时间去细说。然而尽管如此,此书仍恢弘精深,许多独到的见解,都是他四十年来思考与实际的厚积薄发。不识者一眼带过,有志于此的人,则又能一窥而别开生面。因为太品先生的站位和经历,学养和见识,使得这部“小书”能在总结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再予以开拓。虽小,但涵盖却很全面;虽薄,但论述却很精道。而且文图并茂,图以佐文,又一创新。依我看来,这是目前为止,综合推介楹联文化的简明读本中,最好的一部。

以上梳理了太品先生的楹联著述约四十种,皆可见其弘扬楹联文化的一片痴情。此外,还有两件事虽不是他本人著述,但功莫大焉,也不得不提。一是他自2004年12月创办对联文化研究院时,即已编印内部期刊,作为联坛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2003年9月,第一期《对联文化》创刊,后又更名《对联文化研究》,此刊连续出版至2018年,十五年来,联界许多重量级的研究文章均是在这本刊物上首发。笔者学联初期,更是将刊中许多文章像教材般细读。太品先生通过此刊,凝聚了一批当今楹联研究的骨干,当代凡有一点影响的楹联研究者,均有过在此刊发表文章的经历。而更多的联人同太品先生结缘,是我要说的另一件事,他创办的楹联出版社。众所周知,文人清苦,出书不易,商业大潮中,出版社“书号费”持续高涨,让许多联友望书兴叹。太品先生于2004年前后创办诗联文化出版社,后于2009年更名中国诗联文化出版社,2011年又更名为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尽管有研究院为了生计的考虑,但其所收取的很低的费用,还是为很多联友出书提供了方便,这一平台,也有效促进联坛许多重要联稿和学术著作的诞生。诗联文化出版社期间,出版的汇编及联稿类著作,如曹云霖《温州历代联语集萃》、李俊和《勖修堂实用楹联大观》、孙起《唐诗宋词集联大观》、李东雄《江南三大名楼楹联大观》,以及联都网站的《联都》《网络楹联鉴赏》,中楹论坛的《中国楹联论坛作品选萃》,三门峡楹联学会的“大爱无疆”“惠风和韵”等征联作品集;理论类著作更有李先鸿《联论百谈》、杨廷举《对联知识讲座》、陈树德《对联十日通》等。2011年以来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近十年出的佳作则更多,编著类的如叶子彤主编的《中华嵌名联大观》、曲景双(陆天泓)主编的《中楹百家》、梁石的《毛泽东对联》、康永恒《抱犊散仙诗联初稿》、吕可夫《歪打正着集》、韦化彪《斜阳浅草》、马长泰《七秩童联稿》以及李曲江、文佩璋、夏胜千的《沅江联坛三友作品选》等;研究类的如时习之《时习之对联文选》、岳民立《楹联流派及河东风格研究》、邹宗德《对联快速入门》、唐意诚《湖南古今对联书目》、朱庆文《对联格律学》等。笔者与渠芳慧、韦代森、蔡聪、赵继杰五个青年合著的《丹桂五枝年并少》作品集,也是赖太品先生鼎立支持,拙作《黄文中楹联纪年》亦是由斯梓行。而全国各级楹联团体许多纪念性、总结性的书稿,各地、县几十部《对联集成》,更是首选于此。

在为大家出书提供方便的同时,太品先生还致力于为老一辈联家出版个人联稿。经他整理出版的,就有马萧萧先生的《马萧萧联稿》、常江先生的《常江对联选》、常治国先生的《常治国对联选》、谷向阳先生的《谷向阳联稿》等。尤其他为报答马老知遇之恩,还为马萧萧老整理出版了两厚册《马萧萧诗歌》,而书中文字,都是他“从马老的著作里、日记里、笔记本里一首首摘录整理、编排的,自己出钱印刷出版的”。但遗憾的是,除去当年《百家联稿》第二十卷收录有太品先生一百多副联作,作为当代杰出联家的他,却一直没来得及给自己出一部单行的联稿。不得不说又是一个遗憾。

人生在世,遗憾总是难免。太品先生在他《对联新谭》的后记中说:“文化是一条长河,任何置身其中的人只能是一条波纹或一朵浪花。只要在对联文化中存在过,自然会为对联文化起到‘香火传承’的作用,而对联文化也会反过来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他最后说,“愿以此与热爱中华传统对联文化的读者诸君共勉!”

我今视野所限,将与先生相交十余年中,所知其著述、治学情况梳理如上,也是为了铭记他在这“长河”中奋斗的身影,也愿以此,与热爱中华传统对联文化的读者诸君共勉。

附:刘太品先生楹联著述简目(以出版社时间为序)

佳联趣对贺新春,刘太品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9月

中国对联年鉴(2001年卷),刘太品执行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0月

古今对联趣话,刘太品著,西苑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国对联作品集(2001—2020年卷),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等,2003—2021年

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上、下),刘太品主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

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书法集,刘太品主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

对联笑话,常江、刘太品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

中华当代嵌名题赠联宝典,刘太品主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

佳联三百副,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06—2018年

中华当代行业对联精选,刘太品主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

中华当代喜庆对联精选,刘太品主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

对联入门,谷向阳、刘太品著,中华书局,2007年7月

古今行业楹联,刘太品著,中华书局,2008年1月

名家联集丛编(第一辑—第五辑),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08—2016年

百家联稿,刘太品、叶子彤执行主编,中国楹联出版社,2009年4月

对联写作与鉴赏,刘太品、陈丽荣主编,对联文化研究院印行,2009年8月

楹联丛编,台湾广文编辑所编,刘太品校编,诗联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

中华春联实用手册,刘太品著,中华书局,2010年1月

古今实用挽联集成,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0年4月

近代对联作法丛刊,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1年10月

对联修辞论文集,刘太品编辑,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2年5月

中华对联故事,刘太品编著,中华书局,2013年3月

对联话,吴恭亨著,刘太品校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3年5月

楹联名家研究文集,叶子彤、刘太品执行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3年9月

刘太品联学论丛,刘太品著,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4年10月

中国对联集成(全国卷),刘太品执行主编,九州出版社,2015年5月

百年楹联精选,张脉峰、刘太品编,内部印行,2015年12月

对联词典,常江、李文郑、刘太品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年5月

《联律通则》导读,刘太品、叶子彤编著,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7年9月

中华对联,常江、李文郑、刘太品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8年5月

2019年度对联精选,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0年9月

吉光片羽—中国楹联故事谈,张小华、刘太品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月

古今实用对联集萃,刘太品编著,气象出版社,2021年8月

对联新谭,刘太品著,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1年8月

2020年度对联精选,刘太品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1年9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