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

年初又有一个国产剧刷屏了。

《开端》从2022年1月11日在腾讯视频首播,直到1月25日大结局。截至2022年1月27日,《开端》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5亿。在本周大结局当天,占据了微博好几个热搜。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1)

这部剧是改编自晋江祈祷君的作品,由正午阳光出品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男女主在一场公交车爆炸事件中发现他们进入了循环,因此开始努力尝试在一次次循环中寻找线索,阻止公交车爆炸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但有舆论热度,在豆瓣上也一度拿到8.2的高分。这样的成绩也引得很多人再次感叹,怎么又是正午阳光?正午阳光怎么什么剧都能拍?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2)

正午阳光成立于2011年,曾先后出品《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大江大河》《山海情》等等很多现象级的电视剧。他们拍摄的电视剧题材也跨越了多种种类,从红色题材的正剧,到古装权谋,谍战剧,到女性主题内容,再到这次的无限流。可以说他们一直在不同的题材和内容中做尝试,而且成功率居然非常高,至少是显著高于国产剧行业的平均水平了。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3)

这样的创新能力以及稳定的质量把控能力,和他们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

开端中的细节控

与以往的很多作品不同,开端作为一部无限流作品,对逻辑和细节的要求是更高的。而在开端完播之后,网友们也逐渐发现,这部剧确实经得起推敲。

有人去掐秒表算了里面每次循环和爆炸的时间,发现电视剧里的时间完全是准的,精确到秒。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4)

还有人发现锅姨的那把刀,是用尺子磨成的。虽然这个细节在电视剧中并没有给到特写,但是这种设定本身已经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了起来。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5)

还有观众扒出,最后男女主的感情线也是正午阳光在杀青之后特意叫演员回来补拍的,让大批观众大呼“正午懂我”。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6)

这里面的很多所谓细节,其实并不被观众所广泛知道,但是对这些细节的用心,却是可以从方方面面渗透进作品内的。

剧本永远是根本

“剧本才是一剧之本”,这是一句被说到烂的废话。

但是事实上,国产剧中,真的有花大心思捣腾剧本的制作公司是非常少的。正午阳光可以说是其中的楷模了,他们是鲜有的舍得花时间在剧本打磨上的团队,而且他们在选择新人编剧上也表现得非常大胆。

举例而言,《琅琊榜》改编自同名小说,请到了原作者海宴亲自操刀,用了三年时间推敲剧本,从2011年一直到2014年;另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启动筹备,同样用了三年,到2017年秋天才正式开拍;《大江大河》改编自小说《大江东去》,改编周期又是三年;就连《开端》这样一部只有15集的小体量网络剧,也请原作者祈祷君用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进行改编。这里面很多小说作者,都是第一次亲自当编剧,而市场反响居然都不错。

这样的剧本改编时长,在国内电视剧产业里可以说是极为少有的。很多电视剧的剧本经过层层转包,看字数算钱,注水对白和逻辑硬伤都快成为标配。很多剧本的创作时间,能有半年都算是奢侈。

《开端》的作者祈祷君也对他的读者直言:“正午阳光应该是每个编剧最向往的那种影视公司。”称项目组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进行影视编剧,把他安排在五星级酒店里面写剧本、而团队自己则在小宾馆里面工作,以及编剧费用没有丝毫拖欠——即便这在编剧同行们看来“是不正常的”。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7)

更难得的是,,对比《琅琊榜》和《开端》的改编质量,我们能很明显发现,正午阳光的指导编剧水平,也是显著上升的。

在琅琊榜电视剧中,我们还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小说作者主要依靠文字和对白叙事的惯性,而对镜头语言的表达尚不熟悉。但是在开端中,虽然这也是祈祷君第一次做电视剧编剧,但是对镜头语言不熟悉的短板被极好地弥补了。很显然,在正午阳光这里,他们的编剧方法论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在所有人都在追逐流量的时候,专注内容

在前些年影视行业的资本扩张大潮中,许多影视制作公司选择了张开双臂迎接资本,并且在资本的操控中走向了全产业链布局,这似乎一度是大势所趋。正午和很多其他影视公司一样,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做过“全产业链”的梦。

在获得资本入驻之后,2016年正午阳光也开始涉足明星经纪。侯鸿亮分别为艺人王凯、靳东、刘涛成立了三家影视投资公司,每家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这些公司主要用来投资影视项目,除了正午阳光制作的影视作品也能投资其他作品。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8)

但在不久之后,2017年9月15日,正午阳光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宣布取消艺人经纪业务,这意味着其一手捧红的王凯、靳东、刘敏涛等头部演员将从公司“出走”。正午阳光在公告中解释道:“面对市场日益严苛的要求和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意识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内容创作当中。“

侯宏亮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他著名的“长板理论”:“在木桶理论中,最短的木桶决定公司的形态,但我觉得长板才决定一家公司在市场的位置。我们的长板就是内容,正午阳光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内容上。”

这在当时被很多人看作是风险非常大的一个决定。毕竟,大家都明白“鸡蛋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当一家企业的业务极其集中,其抗风险的能力可能会下降,一旦核心业务出问题,将危及整个公司的运营。

何况,在2017年,还是艺人经纪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阶段,属于靠艺人流量可以赚大钱的阶段,大批的内容制作公司甚至单打“流量艺人”这一张牌,也赚到过不少钱。

而正午当时的决定,可以说是逆潮流而行。

他们这个决策的背后,最核心的考量,就是要把更多资源和重心投入到内容创作上。一方面是由于精力所限,另一方面也因为二者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存在分野。做艺人经纪需要抬高艺人片酬,增加演艺收入;而做内容创作则要压缩艺人成本,为摄制腾留资金,正午阳光选择了后者。

艺人成本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正午阳光的选角。他们并不像当下大多数制片方那样,试图靠“大IP 小鲜肉”模式为一部作品奠定流量基础。他们启用的演员中,有大量都是还没有红起来的潜力股。这次的《开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部作品正好成为了赵今麦和白敬亭的代表作。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在制作,而非流量上,也成为了他们胜过许多同行的理念之一。

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这么牛(正午阳光怎么什么都能拍)(9)

但是很有趣的一点是,正午里的配角倒是很稳定。正午的团队里好有几个选角导演、执行导演,都是常年在自家的剧里当配角。从早些年的琅琊榜,父母爱情,到在如今的开端中,处处都有熟悉的脸。可以说是人尽其才了。

创作从来没有现成的公式,也没有必胜的法宝。哪怕是正午这样的公司,也有诸如《欢乐颂2》这样的失败之作。

但是可贵的是,他们探索创作的心气一直是很高昂的。一直在探索不同类型的题材,一直在培育新的编剧,一直在带动新的演员。“什么都能拍”的背后,就是要跟自己较劲,要走出舒适圈,要去摸自己之前摸不到的标准。能够执着于内容本身的公司,在这个浮躁的创作环境下,已经赢了很多先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