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树牡丹(国花牡丹)

中国是个花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花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国人的花卉喜好不同,如春秋之爱兰、晋人之赏菊、唐人推崇牡丹、宋人之喜梅等。虽然清代慈禧将牡丹定为国花,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梅花确定为国花,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社会各界关于国花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1)

颐和园中的国花台

国花的定义:国花一般随着历史文化发展由民间约定俗成,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被确定为国花的花卉大多原产本国,具有丰富的观赏价值,自然花期内一般包含本国重大节日,能在本国广泛栽植,在世界范围普遍推广。与国旗、国歌和国徽相比,国花的文化性和稳定性更为突出。国花经选定,一般不会为时代变迁和政体改变而改变,至今没有国家否定原有国花的先例;国花多为民间约定俗成,不写入宪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花卉作为国花。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由本国人民约定俗成、或由本国法律规定、政府选定的国花,然而中国自年建国至今多年的时间,仍没有明确自己的国花。

牡丹名字由来:明代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对于牡丹一名的由来做了准确的解释:“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即可无性繁殖),其花红色可故谓“丹“。牡丹原产中国,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别名富贵花、木芍药等,以其花朵硕大、自然丰满、色型兼备的特点,以及内涵丰富的花文化而受到,国人的喜爱,被尊为“百花之王”,在唐代己经是意象上的国花。

成为国花的历史过程:牡丹原为药用,后到唐代在经济繁荣下逐步为观赏牡丹,“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到了宋代,花王”就成为了牡丹的专称。明代,在新的经济形势、文化思潮及社会形态下,牡丹的受众范围空前扩大,牡丹的种植更广,士庶的牡丹之爱,与唐宋相比有增而无减。牡丹文化在此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诗词歌赋基础之上,还逐渐形成了牡丹玉兰代表“玉堂富贵”、牡丹海棠代表“满堂富贵”、牡丹与鱼代表“富贵有余”等寓意的共识,加深了牡丹文化的底蕴。随着清代皇家及私家园林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这时候牡丹的品质及数量也有了更好地提高。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2)

花开富贵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3)

富贵有鱼

牡丹文化深入各个领域:①诗词:如唐代皮日休《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②画作:顾岂之的《洛神赋图》、唐伯虎《题牡丹图》等;③歌曲:如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④邮票:如1964年发行的牡丹特种邮票,全套15枚选用15款典型的牡丹品种;⑤艺术作品:《牡丹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很多商业产品也经常拿牡丹作为品牌,取其“花中之王”的寓意,如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出品的“牡丹”牌卷烟、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牡丹”卡、北京无线电厂使用“牡丹”作为产品商标、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的牡丹牌相机、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生产的牡丹彩电、江苏牡丹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牡丹客车、刺绣作品等等。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4)

题牡丹图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5)

牡丹画

国树牡丹(国花牡丹)(6)

牡丹特种邮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