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最后咋样了(鲁智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明代思想家李卓吾批注《水浒传》时,盛赞鲁智深:“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但奇怪的是,作者施耐庵从来没有介绍过他的出身、成长历程,家世背景,从第3回出场到第119回圆寂,始终没有一个亲人出现,真正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而其他梁山好汉,武松有兄嫂,林冲有妻子丈人,宋江有父亲兄弟,就连李逵,也有哥哥和老母......更不用说其他拖家带口的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角色设定?作者借鲁智深想表达什么?如果《水浒传》是一个舞台,他无疑是出场最早(仅次于史进),离场最后的人之一(全书仅120回,他于119回圆寂),而且还得以善终?

01

鲁达出场

在 《水浒传》第3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史进眼中的军官鲁提辖是这样的:

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多么威武雄壮!可是,就是这个有身份的军官,竟然因路见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不得不逃亡江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2

三拳打死镇关西

原来,鲁达、李忠、史进三人在渭州相聚,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有人啼哭,鲁达便叫酒保带来金家父女询问原因。

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这激起了鲁达对镇关西的愤怒,当即赠送银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方法。

水浒传中鲁智深最后咋样了(鲁智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1)

第二天一早,鲁达便赶到金家父女住宿的客店,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不仅如此,他还: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一天24小时,古时一天分为12个时辰,那么一个时辰约等于几个小时?鲁达为何要坐两个时辰?足足4个小时呢!

从他的这个举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嗯,外表粗犷,内心善良,而且心细如发,帮人帮到底,待金氏父女远离以后,他才去找郑屠算账,免得连累了他们。

水浒传中鲁智深最后咋样了(鲁智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2)

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鲁达一开始想不想打死郑屠?

既然想打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多时辰“消遣”?

以鲁达的社会地位和武功,悄悄打死郑屠轻而易举,他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当街去打,以至于闹得人人皆知?

03

鲁智深其人

此后,他因打死郑屠逃亡江湖,不得已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得智真长老取名“智深”,因为身上有纹身,又好酒肉,得绰号花和尚。

而后,他先后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

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收服了一干泼皮;邂逅林冲,引为知己,后来林冲受诬陷获罪,他千里护送,大闹野猪林,重情重义;

大闹二龙山后,他在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时,和众好汉一起聚义梁山泊,坐第十三把交椅;

在征方腊中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圆寂,得成正果。

他的一生,从没有为个人私仇寻衅滋事,每次出手都是为了捍卫道义,劫富济贫,惩奸除恶,与朋友肝胆相照,堪称侠义无双!

04

命运早注定?

他的一生,正应了智真长老送他的偈(jì)言:

遇山而起、遇林而兴;(遇林冲流落江湖,后二龙山立足)

遇水而富、遇江而止;(归附水泊梁山)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腊)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听到钱塘江潮水,圆寂)

坐化之前,他也留下了几句偈言: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关于鲁智深,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

有人说,在《水浒传》中,作者对女性都怀有偏见,男性对女性不是凌辱,就是占有,或是直接斩杀,极其残忍。但是书中的鲁智深对女性一直都很尊重。你能找出相关的片段来证实吗?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