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什么程度需要照蓝光(黄疸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要考虑照蓝光)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

黄疸什么程度需要照蓝光(黄疸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要考虑照蓝光)(1)

黄疸(八)对于黄疸,国内的诊治现状如何?黄疸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要考虑照蓝光?

其实,国内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流行病学调查尚未做到位,而国外数据又“水土不服”,未必符合我国国情。接受治疗的孩子,绝大多数属于过度医疗;而却有相当一部分真正有问题的孩子,却被遗漏。

这是为什么呢?

1)既往,一刀切地根据黄疸数值来划分生理性、病理性黄疸,判断黄疸严重程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上文提到,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高得吓人也没见几个有害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不怎么高就能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严重的溶血性黄疸,胆红素很低就能出现核黄疸;乙肝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些黄得非常不明显,甚至胆红素水平正常;先天性胆道梗阻,一开始是正常的,后来才慢慢黄起来……这些生理、病理因素,有时还交互重叠,难以区分。

2)我们对早产儿及其他高危患儿,仍然预判不足。

这些孩子,按照一刀切的诊治标准显然不够。他们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们的身体更加脆弱,难以忍受高水平、增速快的黄疸,及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疾病。

而事实偏与他们过不去,相反他们得承受比足月儿更高水平的黄疸,也常合并各种疾病情况(谁知道是不是宫内疾病导致的早产?围产期缺血缺氧、感染性等疾病更高发),症状反应还更为迟钝、隐匿(早产儿更加无力,经常傻乎乎昏睡很久)!曾经有报道,1位严重早产的孩子,黄疸数值仅3.5mg/dl,就发生核黄疸,出现抽搐(不过这个文献太早了,很多混杂因素没去除,不知道是不是围产期疾病引起的抽搐,也没有核黄疸其他的证据,所以梧桐妈妈仅提出来给你一个参考,不要盲目恐慌。比较靠谱些的文献中,提到的导致核黄疸的胆红素最低数值一般大于10~14mg/dl)。

所以,医务人员和我们一样,常抱着侥幸心理,或者疾病进展速度过快,让人猝不及防。对这类孩子误判、漏判的几率仍然很高。

3)长时间以来,诊断标准过分落后,且不统一,很多医务人员不注重知识更新。

2001年前,翻翻我国最权威的儿科学书籍,发现诊治标准并不统一。比如《实用儿科学》建议>12mg/dl就开始光疗,20~25mg/dl考虑换血;《中华新生儿学》建议15~18mg/dl为光疗指征。并且,这些书多半没有提到随着出生时间变化,光疗干预标准是否也跟着变,数值基本是一刀切的。2001年以后,我国权威书籍中诊治方案就基本统一了,也考虑到日龄不同,光疗标准的问题,不过数值过分保守,比如正常足月新生儿产后超过72小时,教科书提出12.9mg/dl诊断病理性黄疸(也有教科书提出12mg/dl),15mg/dl考虑光疗,17mg/dl必须光疗,22mg/dl光疗失败考虑换血治疗。

这些数值哪儿来的呢?这还是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986年Maisels调查资料发现95%以上的新生儿总胆红素不超过12.9mg/dl,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病理性黄疸”的下限。这个数值在世界上流通了挺多年,尽管有很多不符合的情况出现,不过人们还是乐意有这么个准绳,遵照执行。我们国家执行情况是非常积极的,只要有黄疸,喂水、喂药通通上;达到标准,照光更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地执行。

相反,美国人却经历了一个过分宽松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觉得他们对黄疸的危害性估计过高,提高了光疗参考值,也不提倡过多的检查和治疗。当年的权威育儿书籍对过度医疗义愤填膺,里面常会提到“生理性黄疸无害,只要孩子一切正常,哪怕胆红素数值很高,经皮测量20mg/dl以内通常不需要处理,不需要停母乳。如果宝宝因为各种疾病导致黄疸超高,母乳对宝宝的健康格外重要。”1994年,AAP推荐的光疗标准是17~20mg/dl。不过,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和欧洲核黄疸再次出现,还是足月健康儿;1998年,Maisels发文认为早产儿核黄疸病例多,母乳性黄疸也能导致核黄疸(前面提到过,梧桐妈妈个人持保留意见),东南亚和南亚移民,可能因基因的原因(比如G-6PD缺陷),黄疸数值常比高加索人种高,核黄疸有所增加。

1997年以后,美国人陆陆续续发文,认为Maisels在1986年提出的95百分位下限数值不对头,不少科学家发现95百分位胆红素数值波动在17.4~17.5mg/dl之间。2001年Stevenson的多中心研究覆盖面最广,涵盖了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及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在出生后96小时,40百分位数值为12.4mg/dl,75百分位为15.2mg/dl,95百分位为17.4mg/dl。

天哪,60%的孩子被认为可能有病,25%的孩子被照光!世界范围内这个过度医疗的几率,也是没sei了。2004年,AAP提出的新的诊疗标准,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不过,我国仍然有很多医生没能赶上时代潮流,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当年课本上记载的,旧的光疗标准。

有意思的是,这位提出的数值影响了全世界的Maisels,自己给自己实力打脸,2006年提出高胆红素血症适用于95百分位数值以上的诊断,大于20mg/d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大于25mg/dl或30mg/dl为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他提出的数值,再次被美国人和全世界人民当成指导诊疗工作的依据。

看看,世界范围内,是不是感觉科学家们心里都没谱?总在变来变去?一个不太恰当的数值,被世界人民坚定地执行了挺多年,我国医疗环境更为保守,医生更是墨守成规,丝毫不肯逾越雷池半步!

我们仍然希望科学的车轮再前进一点点,有某种更靠谱的方法,把正常和不正常的孩子更准确地筛选出来——毕竟,正常的孩子更能耐受黄疸,阈值更高;而不正常的孩子比想象地还要脆弱,靠胆红素数值百分比来一刀切,执行起来略显简单粗暴,总归还是有些差强人意。总的来说,科学还是在进步,我们跟着最新的诊治指南走,总还是有道理的。尽管这些诊治标准仍然不能精准地区分生理、和病理情况,还没考虑到不同国家人种差别和喂养方面的国情,但已经是目前世界上相对最安全,又最大程度减少过度医疗的标准了。

4)这些数值,多半是外国人弄出来的。我国本土,还缺乏非常接地气的流行病学调查。

刚才提到过,美国人发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移民的黄疸发生率高,程度重,容易出现核黄疸,可能跟基因有关。事实上,我们观察到我们身边严重黄疸的孩子真的特别多见,大多拉去照光了,可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最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母乳性黄疸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有学者认为超过1/3的母乳宝宝都有,可能是我们的孩子肠肝循环重吸收胆红素的能力太强悍的缘故。临床观察到这些孩子胆红素数值超过15mg/dl很常见,甚至18~22mg/dl都是小case。我们不敢观察黄疸走势,都给早早地停母乳、喂奶粉、照光了,最终也没弄清楚他们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也不知道真正的流行病学数据该是啥样。

近年来,我国纯母乳喂养率持续走低(注意,是纯母乳,连喝过水都不算,这是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意见),普通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未被治疗干预的自然转归过程,我们基本上是无缘见到,也无从统计的了。

另外,针对黄疸的诊治思路,我国医生较为狭隘,“治疗大过天,诊断靠边站”!只要大于课本上的诊断标准,就拉去照光,照得下来就此为止,照不下来再说,诊断过程看上去次要很多,尤其是在不少基层医院,客观上他们也没多少诊治条件,医护人员和父母一样,也不想过多折腾孩子,保障孩子安全就好。

因此,一直以来,我国都很欠缺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化的大规模、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什么原因导致的高黄疸?我国人民有特殊的基因吗?我国特色95百分位胆红素数值是多少?正常孩子能耐受的黄疸数值,跟西方宝宝一样吗?有没有南北差异?母乳性黄疸发病率究竟有多高?完全不干预,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如何变化,真能引起核黄疸吗?……问题太多了,不过解决起来真挺困难的样子。我们在临床观察,课本上的标准数据,貌似有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黄疸快速增高、超时、超高的孩子太多了,这么多孩子都不正常?恐怕不现实。不过,这些数值让我们畏惧,我们宁可选择过度医疗,不敢不喂奶粉,不照光,不吃药。

这还真不是梧桐妈妈乱说。2010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明确提出我国欠缺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希望能有个本土化的诊治方案。然后?我们姑且等等然后吧。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毕竟,从上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每每都要花十年左右的时间调研,进而修改方案,洗一代人的脑。以我们如今的过度医疗、诊断欠缺的现状,这个调研时间只会多,不会少。

其实,2008年以色列儿科学会就以这个AAP的光疗图表为基准,制作了一个适合以色列人的曲线图。此外,太过、意大利、印度、希腊、日本也就本国国情制备了小时百分位曲线图,或进行了初步探讨。我国科学家曾做过800多例的统计研究,开了个头。我们很期待适合我们自己孩子的表格面世的那一天。

那么,黄疸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考虑照蓝光?

上述提到过,如果孩子黄疸出现早,窜得快,数值高,核黄疸并遗留慢性损害的风险高,需要当心,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存在病理情况的宝宝。

咬文嚼字的话,简单地说胆红素数值超过95百分位,需要照光处理的黄疸,诊断叫做“高胆红素血症”;低于此标准,暂不需要照光处理的黄疸,模糊地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需要随访、观察。

1)我们参照什么数据,决定是否给孩子照蓝光?

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流行的蓝光治疗标准,莫过于2004年,AAP提出的光疗参考标准(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如图所示。虽然仍未尽善尽美,不过这已然是全世界科学家努力了近二十年,历经冗繁、庞杂的调查统计过程最终整理出的结果,兼顾了早产、疾病等方方面面(参考数值根据不同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等制定,并考虑到是否存在致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且易于查阅、记忆和操作。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妥妥的诚意,试图最大程度囊括需要治疗的孩子,减少过度医疗几率。抛弃课本中那些陈旧、教条的数据吧,跟着相对最新的指南走,总归是眼下最靠谱的做法。

: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35周)

: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疗法参考标准(>35周)

备注:

……低危新生儿(≥38周,一般情况好)

- - 中危新生儿(≥38周 高危因素,或35~37 6/7周出生的无不良状况的

早产儿)

——高危新生儿(35~37 6/7周出生的早产儿 高危因素)

影响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G-6PD缺乏等)、窒息、缺氧、显著嗜睡、代谢性酸中毒、脓毒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

表格中左侧数值和右侧数值的关系是:1mg/dl=17.1μmol/L;

黄疸指数:当宝宝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是20mg/dl时,黄疸指数就是20。

其实,这个曲线最早是在1999年Bhutani等纳入2840名健康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出生体重≥2000g且胎龄≥36周,或者出生体重≥2500g且胎龄≥35周),监测其小时胆红素值并记录,据95%正常孩子的胆红素界值而绘制出来的,发表在美国儿科学杂志上。AAP将其收录、进一步完善,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通用版本。看看,它们是多么相似呢!

图:Bhutani 曲线(胎龄≥35周的光疗参考曲线)

我国还有另外一个表格,按照体重分别制定的光疗及换血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供你参考。

表:低体重儿光疗及换血标准

备注:资料来源为《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胡亚美,江载芳),2014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举个例子说明,38周以上出生,一般状况良好的宝宝,如果72小时黄疸指数达到18,需要进行光疗。如果宝宝出生月龄大于35周,不满38周,或伴有其他高危状况,可能黄疸指数13~15就得考虑光疗处理。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医生帮助综合判定。

不管怎样,这个AAP标准较之前是大大放宽了!生后4天的正常足月的孩子,黄疸指数超过17~18需警惕,结合出生月龄和其他表现考虑照光,超过20需要照光;生后5天以后的正常足月的孩子,胆红素超过18~19需警惕,考虑照光,超过21需要照光。想想,要按照以前的标准黄疸指数12就考虑病理性黄疸,15就照光,多少孩子被过度医疗了哇!

科学总有局限性,但一直在进步。我们曾经奉为圭皋、全民执行的指南,也可能在几年后更改得面目全非。我们还是需要擦亮双眼,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从。不过,紧跟最新科学潮流,肯定比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更有道理些。

而让我们感到忧虑的是,我国很多地区医疗知识更新是很滞后的,医生们执行的还是旧的那一套标准。这一点我们得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隔段时间AAP总结最新文献,提出简明扼要的新指南,全民推广执行,整个国家的诊疗水平和标准差异不大。我国目前的国情尚难于做到这一点。作为妈妈,我们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吓瘫了,如果看孩子状态还好,多思考思考(哪儿来那么多孩子有病,得治呢?),找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之后,再谨慎抉择。

我国2014年的诊治指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认为,如果医疗机构尚未具备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标准。对低体重儿可放宽标准。对存在游离胆红素增高的因素(目前直接定量检测游离胆红素的方法,尚未在临床普及),如低血清白蛋白、应用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感染时,建议适当放宽干预指征。检测血清胆红素与白蛋白(ALB)比值(B/A)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干预决策的参考。不过,这么说就显得模糊许多了。

该诊治指南还提到,如果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或皮肤曾经受挤压,存在瘀斑、血肿的新生儿,可酌情考虑给予预防性光疗。对于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应该注意过度光疗造成的潜在危害。总体而言,意见还是以预防为主,治疗相对积极的。妈妈们最好能密切监测黄疸走势,积极与自己的儿科医生沟通,然后可根据情况慎重抉择。

下篇梧桐妈妈就“照蓝光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是照蓝光,而不是别的光?怎么照,照多久?”和大家聊聊,敬请期待!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规则请添加公众号后,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购买新书可以戳文章末尾“阅读原文链接,也可以添加公众号,后台右下方有书籍详细介绍和微店二维码。”

黄疸什么程度需要照蓝光(黄疸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要考虑照蓝光)(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