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独行到底(贾平凹何以自在独行)

“中国古代最好的作家基本都是文章家,到了现代,文章和文学走了两条路”在近日举行的“文章的复兴:贾平凹散文创作现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来的脉络,认为贾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风互动,无师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两汉以来,或者六朝以后,一直到元明清中国辞章的妙处”;他对辞章也有考据,而且对风物把玩都跟传统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贾平凹独行到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贾平凹独行到底(贾平凹何以自在独行)

贾平凹独行到底

“中国古代最好的作家基本都是文章家,到了现代,文章和文学走了两条路。”在近日举行的“文章的复兴:贾平凹散文创作现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来的脉络,认为贾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风互动,无师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两汉以来,或者六朝以后,一直到元明清中国辞章的妙处”;他对辞章也有考据,而且对风物把玩都跟传统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处。

据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宁炳辉介绍,贾平凹精选散文集《自在独行》上市两年来,累计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仅当当、京东网的评论数量就超过50万条,成为近两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名家经典散文作品。

贾平凹的第一篇获奖作品《满月儿》发表于1978年3月,到现在整整40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称贾平凹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贯穿作家”。白烨说,大家了解贾平凹的小说,实际上他的散文影响也非常大,是被教材收入作品最多的散文作家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表示,《自在独行》的畅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属于整个新文学、整个当代文学的现象。他认为,贾平凹的散文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和认可,一定有其内在的逻辑。陈晓明、欧阳江河、李洱、程光伟等评论家、作家围绕文章的复兴这个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评价贾平凹的文章有很强的理论自觉,他的散文观就是文章观。他认为,对贾平凹散文的深入探讨,就是重新认识、思考中国的文章之道。

贾平凹坦言,《自在独行》的畅销对自己是一个鼓励,“《自在独行》大部分内容是上世纪80、90年代写的。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写散文,但在心底里,我仍然喜欢散文,因为写散文更自在,特别自在”。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6日第4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