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

在山东,食饮具的制作和使用,很受重视。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质饮食器皿,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而且造型精美、艺术性强,尤其是薄如纸张的“蛋壳陶”,更为远古之一绝,充分反映了山东大地先民们的饮食文明程度与古老的食风食俗。后世承古之遗风,在炊具及食饮具的使用上较为讲究,形成食饮具和炊具方便实用、质朴纯正的特点。

灶台上用以做饭炒菜的锅,一般为大铁锅。铁锅的大小以“印”为计,大家庭多用七印、八印的大锅,小家庭则多用五印、六印的小锅。锅盖有木制的,一般带有横梁和把手,以轻质木材加工而成,有用高粱秸秆穿制的,也有用麦秸秆编制的。锅盖各地的称呼也不尽同,多称“锅盖”,也称“盖子”“盖垫”“锅拍”等。旧时农村用大铁锅做饭时,中间需用隔层,由锅叉子(一种用木条加工成的井字形用具)和锅箅子(用高粱秸秆单层穿成)组成,较方便实用。还有煎饼加工用具叫“铁鏊子”。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1)

灶台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2)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3)

张习桥笸箩会上出售的用具

以前农家院内多安有一盘石磨,用来磨煎饼糊和磨面粉(石磨有两种,一种是干磨,用于磨制各种干粉;另一种叫水磨,用于磨制糊浆等)。现在,石磨在大部分地区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的粉碎机、轧面机、面条机等机械。旧时村落街道的宽敞处,还设有公用的石碾,用来进行少量的谷物脱皮及粉碎等。每家的院内(有的在堂屋内)还设有盛储清水用的陶瓷大缸,称为水缸,配有比缸口稍大的木制缸盖,舀水用具旧时以葫芦瓢常见,现在则多用铝制水舀子。屋檐下倒扣着水桶,水桶上方的墙上挂着挑水用的扁担(也有叫担杖、钩担的)。与水桶相邻的一般有腌咸菜的瓮缸、做酱的酱缸,胶东沿海地区还有腌制咸鱼、虾酱等用的瓮罐等。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4)

磨煎饼糊

主要食饮具有饭碗,为陶、瓷、沙陶、木制、塑料等质地。型号大小不一,大号的一般称为“海碗”,多用来盛面条、米饭、粥等食品,供居家成年人使用,小碗则供儿童、老人使用。盘子则主要用于盛装各种菜肴,有平盘、汤盘之分,也有大小之别,还有宴用的小碟盘,平时用得不多,有时吃水饺用来盛放酱醋等调味料。筷子多为竹制或木制。调羹,也叫汤匙、小勺、羹匙,多为瓷质或铝制品。盛主食用的饭盘,为木质、搪瓷及柳编制品。茶具一般为瓷质及紫砂制品,鲁中及其西部日常用得较多,胶东居民日常少有使用,只有待客、年节等才用。茶具多配套,有茶壶、茶盘、茶杯(也叫茶碗)等,适合于三五人饮茶之用。酒具多为瓷制品,其中酒壶有锡、银、瓷数种,用以盛酒、烫温酒之用。酒杯,也叫酒盅,瓷制较多,现在则以玻璃酒杯常见,有高脚式、平底式等。部分家庭尚备有砂锅、火锅等特殊餐具,多在冬季使用。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5)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6)

山东食俗(山东日常食俗餐具与食具)(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