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湖里放清道夫会怎么样(水库随意放生清道夫)

近日,广西百色几位放生者在澄碧湖放生清道夫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尤其可笑的是几人边放生还边念叨“见者都有福”,整个放生过程还不忘拍视频发朋友圈炫耀,一种做好事偏要留名的架势,瞬间引起巨大热议与指责。

好在当地渔政部门接到举报后,立马赶赴现场,及时制止了还未肇事者,放生者捅了什么篓子?随意放生又和违法犯罪有何联系?

往湖里放清道夫会怎么样(水库随意放生清道夫)(1)

清道夫并非名字那样干净

清道夫(豹纹脂身鲇)原产于南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是2014年《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划分的外来入侵物种,由于其爱清理水中污渍,因此被戏称为“清道夫”。

但是如果你认为它只是个简简单单爱消灭垃圾的善类,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是杂食性鱼类,并且几乎没有天敌,在食物众多的野外环境,它便不再以垃圾为食,研究表明,清道夫在野外很少食用垃圾,最喜欢的食物是鱼卵,据统计,清道夫根据个体的大小,平均每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在一些水域内本土鱼类少之又少,几近消亡,清道夫有很大“功劳”!

往湖里放清道夫会怎么样(水库随意放生清道夫)(2)

此外,对已经入侵到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路径分析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传播方式中,自然扩散占比约为2%,有意引入占比约为47%、无意引入占比约为51%,可以看出事件中这类所谓的爱心放生或是故意作秀,已然成为了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传播方式。

我国是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目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仅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例,“十一五”期间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1100亿元人民币,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定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我国政府分别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4批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71个物种,根据得一策APP数据整理具体如下:

往湖里放清道夫会怎么样(水库随意放生清道夫)(3)

就在此闹剧不久前,河南省汝州市中央公园云禅湖里出现一条“怪鱼”,经相关部门鉴定,确认其为外来物种鳄雀鳝。经过一线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前前后后近一个月的抽水捕捞,把湖里近30万立方的湖水都基本抽干,才让外来之物现身,最终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可以看出物种入侵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大动干戈的大事。

随意放生,后果严重

今年8月1日起,由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随意放生外来物种不光对生态有害,而且构成违法,情节严重甚至触犯“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没收引进的外来物种,并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在出入境携带、邮寄物品时要严格遵守《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在日常生活中,更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随意释放、丢弃外来物种。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有害还是有益,随意大量放生都会对当地生态产生不可逆的破坏,而为了所谓的“功德”“福气”去放生外来物种,福有没有难说,法责和牢狱之祸必定在劫难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