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田小娥是真实历史人物吗(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名称谓也千差万别。本篇今天想说说陕西和山东的特色地名“塬”与“崮”。通过影视剧、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人们熟知的《白鹿原》、《孟良崮》就属于这两个省。

先来看陕西的“塬”。地名中“塬”同“原”,是陕西一种特殊的地貌形式。“塬”是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黄土高地,大至几十平方公里,小至几平方公里,地形特点是四边陡,顶上平,当地人民习惯称之为“塬”。

白鹿原田小娥是真实历史人物吗(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1)

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左右,周围为沟谷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逐年缩小。

人们悉知的“白鹿原”,是陕西古地名,其位置大致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向10公里,灞河和浐河之间。为几百万年沉淀形成的土状堆积形黄土台原。曾是古代咸阳、长安附近军事要地。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是以20世纪前半叶的白鹿原为背景创作的。

“白鹿原”名字缘由这一块高地上住的多是姓白的和姓鹿的,所以叫白鹿原;如果另一块高地住着姓王的和姓李的,可能就叫李王原,含义很简单。

再来看山东。山东是古齐鲁之地,历史悠久。那里的百姓把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叫作“崮”,常见的有“抱犊崮”、“孟良崮”“松崮(松崮顶)”等名山,更有著名的“沂蒙七十二崮”。

实际“崮”的形态与陕西的“塬”很相似。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这种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 或叫做“方山”。的本质区别在于,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而则是由黄土构成。

白鹿原田小娥是真实历史人物吗(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2)

地理专家认为:“崮”这类地名,源于“崮”这种地形;山东叫“崮”的山多,所以叫“崮”的地名多。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

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

山东的“崮”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集中于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壮美,为世界罕见,素有“山东七十二崮奇观”的称号。当然,“七十二”并非精确数字,只是用以形容“崮”这一奇特地形分布之广泛。事实上,整个沂蒙山区的“崮”,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上千座之多。

有些“崮”还以象形命名,如石人崮、拔垂子崮、油篓崮、马头崮、龙须崮;也有的以“崮”的作用和方位命名,如晨云崮、暸阳崮、透明崮、北岱崮、南岱崮;还有的是以传说命名,诸如孟良崮、抱犊崮、和尚崮等。

在山东大大小小的“崮”中,知名度最高的当是孟良崮岱崮。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属于沂蒙山地区蒙山山系的一部分。相传宋朝时杨家将中著名的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因而得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孟良崮也因此而名扬海内外。

白鹿原田小娥是真实历史人物吗(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3)

(孟良崮)

岱崮地处山东临沂市境内,位于孟良崮北面,它分为南、北两个岱崮,且两崮相距仅1500米。只要控制了南北岱崮两个制高点,就控制住了这里的交通往来。据说人们爬上崮顶,远眺可以望见泰山,而泰山古称“岱”,此崮也就被命名为岱崮。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