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1)

人受个体的局限,受肉体的局限,把他的精神捆住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这话放在现在也很真实,甚至比那时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除了个人喜好以外,归其根本是因为很多人的心中无追求,审美无标准。

一个内心丰满有理想的人又怎么舍得把时间分配给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叔本华说,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哲学家邓晓芒是以初中生的身份考取研究生的,在那个年代极其不简单。他白天搬砖,晚上学习,学哲学,学德语,甚至在挑粪的时候还要回忆刚学的单词,这才给了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的妹妹残雪是国内先锋派女作家,年轻时白天做裁缝、当工人,晚上伏案写作学英语。坚持了几十年后,她终获诺奖提名。

越是有成就的人,就越知道自己的时间应该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什么。而这些人都有一个特性:懂一些哲学,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要懂得这些,除了看一些哲学书外,看名家交流也是一种方式。

最近,文学家残雪和哲学家邓晓芒兄妹共著的书《于天上看见深渊》上市了,这本书非常适合残雪的忠实读者看一看,因为书中全盘总结了残雪十几年的写作历程,创作理念,对于理解她的作品很有帮助。

而喜欢邓晓芒老师讲哲学的朋友,也可翻看此书,书中涉及到文学和哲学知识,如感性与理性、自我意识等哲学、文学命题等,就像邓晓芒老师亲自在讲述一般,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即使是对文学和哲学涉猎不深的读者,也可以轻松领略其中奥妙。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2)

本书的内容是11场对话,之所以会有这种对话,残雪在《于天上看见深渊》解释说:晓芒在哲学和美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我们兄妹有了进行这样一场共同突破的机会。我们的讨论像是拓荒,拓荒者最大的兴奋莫过于在艰苦的挖掘中听到自然的回声。

是的,这是一场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知识拓荒。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3)

残雪笔下的“努斯”

在残雪和邓晓芒探讨艺术中的矛盾时,残雪说,讲作品中的人物是理性人物,美国人就很吃惊。但是不晓得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个“理性”。

邓晓芒便说:用努斯。

于是两人便针对逻各斯和努斯进行了一番讨论。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4)

逻各斯和努斯的概念出自于古希腊哲学。

在《于天上看见深渊》中邓晓芒老师解释说,努斯代表一种能动性,一种生命力,凡是自动的东西都是努斯。逻各斯它是追求,这个追求是对自己的,含有一种努斯冲动在里面,但是它本身意思,是一种普遍性。逻辑这个词就是从“逻各斯”变来的。努斯跟生命、跟自由意志、自动性、自发性天才、灵感这些东西更接近。但是在古希腊这两个东西是根本不能分开的。

从邓晓芒老师的这番话中,我们便能联想到残雪作品中的那些“努斯”。残雪的作品,一大闪光点就是多是小人物,她不仅写了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小人物的荒唐奇葩也在其中,而且她笔下的小人物,更有生命力。

在一次访谈中,残雪曾解释了自己笔下的小人物。她说:身上潜能、可塑性更大,往往是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人物,努斯发动起来之后,每个角色各有各的功能,身上逻各斯成份大的那些发出暗示性指令,小人物奋力突破,直至突破到那个临界点,而最高逻各斯也通过小人物实现了更新。

其实不用这些哲学词汇也能很好地解释残雪笔下的人物和她的作品,可她依然坚持将文学和哲学相关联,这是因为她和哥哥邓晓芒都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哲学的境界。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5)

为什么文学家要学哲学

其实,我们知道的很多文学大家都对哲学有着很深厚的兴趣。

比如毛姆,他在16岁时外出求学,学会德语后便开始学习哲学,很多哲学理论都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还有卡夫卡,他对尼采的思想很感兴趣,尼采的“永恒循环”论“权力意志”论“价值重估”论等都对他产生过影响...

那些流传千百年的作品除了精彩的故事,也一定能给人予启发和指导。

残雪追求的便是如此。

在《于天上看见深渊》中两人说,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讲,将自己的作品变得更深刻,更有意义,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当你感觉创作枯竭的时候,去挖掘一些事情背后更深一层的含义,多方积累能让你的思路源源不断。

这也是残雪一直想做的:为文学的躯体注入哲学的灵魂,构建新型文学理论——新经典主义。

虽然很多读者喜欢读一些不动脑的口水书,但他们收藏的一定是那些流传长久、历经考验,让人过目不忘的书,只有这类书才能促人成长。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6)

所以,残雪也一直将自己的作品注入哲学的基因,这样才能将作品变得更有厚度。

对于创作者来讲,如何避免江郎才尽呢,那就一定要有挖掘深层次意义的能力。

在《于天上看见深渊》书中说:文学中的深层结构,文学的发展方向,文学最终的最高的追求肯定是形而上学。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搞到一定的时候,就江郎才尽。江郎才尽以后你想突破的话,就会搞怪。

人是不可能没有精神的。浅薄化、娱乐化、颓废和一味物质享乐主义,都是死路一条。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讲还是要懂一些哲学,多看一些哲学大家的理论对于创作很有帮助。如果对于哲学涉猎不深的,便可看《于天上看见深渊》这本书,书中虽然是两人的讨论对话,但是从方向比重来看,探讨文学的内容残雪说得多,关于哲学类的内容邓晓芒说得多。

虽然是交流,但对于读者来讲,不吝于是一位文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分别给你上课,而这堂课就像聊天一样,让你更能接受。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7)

经常被人误解的审美

对于审美,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常把审美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审美有“审”也有“美”,“审”是个动作,只有你的动作有更深层次的时候,这个“美”才能看得更深入。

残雪在《于天上看见深渊》中说,审美是人最高级的本能,没有任何一种认识是比对于美的认识更为能动,更为激发生命力的了。我们可以说,它就是自我意识本身,它的规律就是服从理性统觉原理的、最高的规律。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8)

这句话刚好印证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如果审美的眼光提升了,那么就不会对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感兴趣了,因为具备审美的双眼能够发现更重要,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同时审美也能将自己的思想提升一个层次。

就像残雪所说,人要冲破肉体(感性直观)的限制,向自我的深层本质(通过知性直观来意识到的)突进,内部的那种机制就在这种不断重复进行的自由运动中启动了。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当你的审美能力提升了,那么你筛选信息的门槛就高了,眼光也就高了,看待事物也能更透彻了。

就像朱光潜所说: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而在于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9)

关于《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天上看见深渊》这本书中有大量让人振聋发聩的金句:

比如:

人受个体的局限,受肉体的局限,把他的精神捆住了。--邓晓芒

天才是靠不住的,要靠自己的操练,练得越多,后劲就越足。--残雪

写作时能感到自己是在代自然说话,有那种客观的感觉。所以我们这种写作有人称之为“自动写作”。--残雪

想要如何超越死亡,实际上就是使自己的生活,每一点都发挥它最大的能量,我是这个理想。不要浪费了生命,要让生命的 每一部分都起作用,起最大的作用。一种很有生气的生活方式。--邓晓芒

只有当你自我感觉一塌糊涂,一团糟了,你才能真正享受到自我意识的欢乐。--邓晓芒

除此之外,书中的哲学和文学议题也多种多样,所以读《于天上看见深渊》这本书是需要门槛的,如果信息与两位作者不同步,那么就很难在他们的“谈话”中插进话。

那么该如何深度阅读此书呢?小编在阅读后总结了一些经验,供您参考。

1、看序言、看目录

在序言《审美与自然》中,残雪阐述了为什么会有这次对话,书中的主题都是由何而来。所以看懂了序,就像是拿到了一张全书的地图,为你的阅读指明方向。懂得了对话的意义自然就更能深入其中了。

而看目录是因为书中的11场对话有联系,但也可以分开看。目录有详细的讲解,你可以先从自己喜欢的议题开始看,循序渐进找到看本书的节奏。

这也是遵守《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目录阅读法的方式。

2、一定要做笔记

无论看什么书,做笔记都是很好的习惯。

谈话类的书籍就像是两人聊天一样,有时会出现议论的问题比较散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读者自行归纳总结,而对于有亮点的内容进行记录不仅能将书吃透,还能在来回翻阅的时候节省时间。

通篇笔记做完,你就能从自己的笔记中看到收获。

3、转变视角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容易有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在看这本书时,不妨也把自己当做一位参与讨论的人,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有更深的感悟,也能引发自己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被庸常的生活包围却不忘追寻“真实自我”的你。

老戏骨对镜子里的自己鞠躬(为何人们宁愿关心蹩脚演员的鸡毛蒜皮)(10)

残雪 邓晓芒/著高高国际/出品

作者简介:

残雪,本名邓小华,出生于1953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当代中国作家中,残雪有“三多”:作品被翻译得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多,研究其作品的专门研究机构多。曾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21年再次入选布克国际文学奖长名单,是入选的中国作家。近年来,残雪通过对卡夫卡、卡尔维诺等西方作家,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作品的再阅读,力图用哲学来拓展文学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邓晓芒,残雪的胞兄,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批评家,康德“三大批判”中译版主要译者,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研究专家,著有《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新批判主义》《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