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0-15岁,是孩子最幸福的快乐时光;小学、初中阶段,是孩子阅读的黄金岁月。

每个阶段,孩子的认知差别很大,适合阅读不同的文本,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为孩子选择不同的图书。

6岁前,孩子的阅读应以绘本为主。7-13岁,在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应让孩子多朗读古诗文。如果方法正确,孩子能轻松掌握500篇以上古诗文。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1)

10岁以后,进入小学高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应引导孩子多读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古文篇目,这些篇章也是《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目。

此外,应多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等中华经典,能背诵部分篇目是最理想的结果。

绘本

“绘本”一词源自英文Picture Book,最早从日本传入我国,绘本也称图画书,桥梁书,大概2000年前后才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绘本可分为知识类和情感类,知识类是孩子日常生活的提炼和延伸,情感类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与共情。

在欧美国家,学龄前儿童的读物中,绘本占比高达70%,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当然,并不是所有图画的书都能被称为绘本。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2)

以读图为主的绘本,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长期阅读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对儿童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

在孩子阅读启蒙的过程中,从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需要有一些渐进的安排,让图书量渐渐减少,文字量慢慢加多,从“图图文”到“图文文”,再到“文文文”。

松居直说:“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 画=有插画的书,文×画=图画书。”

松居直的合作者柳田邦男则说:“绘本一生要读三次,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如果我们错过了第一次,请不要再错过第二次和第三次”。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3)

事实证明,大量阅读绘本的孩子,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更好,长大后的学习也更优秀。

古诗文

自先秦至晚清,中华古诗文经历漫漫数千年,古诗文包括古诗词和古文;古诗词就是广义上的古诗,主要包含诗、词、散曲三大类,古诗词需要大声朗诵,强调对诗词整体的把握;古文更适合小声诵读和默读,需要注意字词句段的分析理解。

诗词达人都有上千首诗词背诵量,这需要深厚的童子功。荣获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的武亦姝,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古诗文,“十年磨一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将两千多首诗词熟稔于心,并内化为日常的语言表达,201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古诗文是解开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把精致钥匙;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华,是中国人血脉里共同的文化基因。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4)

汉语的单音节和四声音调两大特色,形成了古诗词特有的固定节奏和音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诵读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同时可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古诗词学习需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宜以诵读为主,初中阶段应诵读和理解并重,高中阶段须背诵、理解和审美鉴赏并重,以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能背诵三、五百篇古诗文的孩子,语文素养和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应优先诵读先秦两汉和唐宋诗词,特别是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诗文。

中华经典

读“老书”、读“原典”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读书策略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的孙女在北京上大学时,写信请教祖父大学生如何读书,钱穆在回信中写道:

《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仍盼能背诵。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5)

在清华大学被称为“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则认为:《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这些书是先民智慧的结晶;《礼记》是儒家杂凑之书,但其中包含的却是儒家最精辟的理论;《礼记》中除了解释仪礼及杂论部分以外,其他所谓通论者,如大学、中庸、礼运、经解、乐记等,都是相当精彩的作品,不但要看,还应该背诵。

从以上两位大家的推荐可以看出,经过10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好书,最值得一读,经典背诵是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

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0-15岁多读3类书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6)

经典既需要多读,也需要精读,广而精是经典阅读的根本方法。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

书是读不尽的,而且许多书就没有读的价值;图书馆千卷万卷真正能够称为“书”的并不多;书评不值得读,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1912年,陈寅恪从瑞士回国后,去拜访著名史学家夏曾佑先生,夏老说:“近来已觉得没有书可读了。”

陈寅恪当时很是不解,几十年后,他自己也达到无书可读的境界,他说:“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原典)也只不过一百多部,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

一句话,中华经典是最值得孩子读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