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

2022考研初试已告一段落,无论分数多少,你都走完了一段充满挑战的自我提升之路。接下来要干什么呢?考生们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状态,为即将到来的复试做准备。备考期间,仍然要注意疫情防控,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初试成绩已经公布。

了解了这个秘密,你的flag想倒都难

你是不是经常制定计划,

最后却无法坚持?

为什么你立的flag总会倒?

今天就来说说意志力,

我们常把想做但是做不到的事,

归结于意志力不够。

比如减肥,

比如背单词,

比如早睡早起。

但真的是意志力决定的吗?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1)

曲奇胡萝卜实验揭示意志力秘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Roy Baumeister设计有名的曲奇胡萝卜实验,揭示了“自控力”的真相。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将分成两组的志愿者带到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放着一盘好吃的曲奇饼和一盘难吃的胡萝卜。实验结果:只能吃胡萝卜的那组学生,在后面的任务中只坚持了8分钟,远远低于平均坚持了20分钟的吃曲奇的那组同学。这个实验说明,意志力会随着使用而逐渐减少。前边一组同学在抵抗曲奇饼诱惑的同时,消耗了一部分意志力,后面的任务可以用的意志力储备就会减少。意志力很珍贵,不要在小事上浪费它。每天制定计划本身,就在消磨你的意志力。处于查分空窗期的考研党们,制定合理的计划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迈出你计划的第一步吧。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2)

合理规划安排

1、提前练习,准备英语口语

基本上每所招生单位都会考察英语能力,面试的时候可能会需要简短的英文自我介绍以及一些简单的回答,有些专业还需要进行英语的专业课问答。

2、搜集专业课复习资料

了解复试要点关注招生单位官网,有些招生单位指定了复试专业课用书。没有指定的也可以咨询直系师哥师姐,聊聊有什么可以参考的资料。

3、调剂信息的真假及甄别

调剂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战和时间战。根据过来人经验,目标院校的官方网站,基本是调剂考生的一手信息源。还需要关注中国研究生考试信息网,准备接收复试和拟录取通知。

4、重视模拟面试

在正式复试前模拟面试是必不可少。你需要清楚地了解一下报考院校的这个专业的复试面试的整个流程,以及考察重点。如有的学校会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有的则是直接与导师进行对话。受到疫情影响,建议大家提前准备视频设备,如摄像头、灯光、麦克风等,做好线上复试的准备工作。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3)

初试成绩公布,研考生需关注3件事

2022年研考初试落下帷幕。对于研考生来说,研考初试后,在休息放松之余,也要密切关注复试动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4)

密切关注分数线

研考初试成绩已经公布。因此考生要密切关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部门、研招网发布的最新通知。

初试成绩公布,国家和34所自主划线院校会陆续公布复试分数线。对此,考生要留意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网站上发布的复试分数线、复试方案等内容。

提前做好复试准备工作

研考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结束后,部分考生因为对复试准备不充分,导致不能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因此,提前准备复试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院校在复试时,为了能更好地选拔优秀生源,会采用差额复试,即在计划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考生进入复试,然后再从中选取计划录取的人数。差额复试的比例一般为1∶1.2,但近年来也有不少院校将差额比例提升至1∶1.5甚至更高。差额比例的提升,一方面有利于学校选拔优秀研究生生源,另一方面,也让研究生复试的淘汰比例提升。

考生要充分重视复试准备工作。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复试考核方案。考生要提前搜集信息,了解报考学校和专业往年的考核要求。

一般来说,研考复试由笔试和面试组成,其中包括专业课和英语测试。在此基础上,不同学校也有不同要求,一些学校会有自我介绍、个人简历、研究设想等考核环节。建议考生可查看目标院校往年的复试通知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对自我介绍、个人简历这些内容,考生可利用成绩公布前这段时间提前准备。考生可根据本科时期的学习经历、科研经历和实践经历,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此外,面对英语复试备考,建议考生提前对英语考试进行准备复习,每天保持一定的口语练习频率和练习量,要开口练习,不要怕犯错。同时,也要每天听一些英语节目,保持听感。

在专业课备考方面,复试一般会侧重考查考生的专业课基础知识、相关热点等内容。相信大部分经历过初试备考的考生,在专业课备考方面,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在准备阶段,考生不妨在此基础上,阅读目标院校导师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以及业界最新动态。

收集信息提前做好规划

无论最终成绩是高于国家线进入院校复试,还是擦线,或是不幸落榜,都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分数就全盘否定自己,未来除了读研还有很多路可以走。要审视自己的情况,积极收集信息,提前进行规划。

研考生如果感觉初试发挥不太理想,可以提前打好“信息战”,关注一下调剂流程,以便等国家线公布后为调剂做准备。除调剂外,如果想要读研提升学历,还可以考虑国(境)外学校。此外,也有不少研考生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再次考研。建议研考生综合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再花费一年的时间为梦想拼搏。

初试成绩不确定的研考生现在可以考虑着手找工作。每年春季还会有一些省份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等,考生也可以着手准备。

早出发早规划:2022年研考复试该如何准备?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及以上。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复试成绩甚至占总成绩权重的50%。这意味着即使研考生初试分数很高,也不一定能顺利被心仪院校录取。同样,初试成绩一般的研考生仍有机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初试成绩已经公布,为了能在研考复试中有更好的发挥,考生需要充分备考。

过硬的专业知识是考生强有力的竞争筹码。想通过复试,考生要在复试前认真复习专业知识,广泛阅读,重点突破。考生要尽早关注报考高校的复试相关信息,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研考生也可以关注一些学界业界比较前沿的研究资讯。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5)

专业课备考:查漏补缺 知识拾遗

对通过初试的大部分研考生来说,专业课的备考并不陌生。大部分院校在复试阶段对专业课的考查会延续初试考查范围和风格。但不同的是,复试对于专业课的考查会更加深入,考查形式也更加灵活。

对此,考生一方面要巩固初试复习过的专业课内容,做好知识拾遗工作,可重新整理温习初试复习笔记;另一方面要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多查阅报考院校导师的最新研究文献,对已复习的专业课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廖晴雨介绍,自己在准备复试时,提前了解了复试的基本流程并根据复试大纲进行准备。

“我根据学校发布的复试大纲要求,认真地复习复试的相关书目。由于我报考专业的复试题目大都是背诵类和理解类的题目,因此提前复习准备,让我在复试考试过程中发挥不错,最后如愿录取。”廖晴雨说。

英语备考:提前积累 勤于练习

对英语复试备考,考生切忌有畏难心理。考生要注重积累,可多浏览双语新闻网站,在阅读中积累词汇。

针对听力练习,考生可利用英语听力APP保持“听感”。在准备复试口语考试时,考生要勤于练习,不要追求在口语考试中讲长难句,而要注意流畅性和流利度。在考场上若因为紧张没有听清楚面试官的提问,也可礼貌地向面试官确认一下再回答。

资料整理:注意准备复试所需的相关材料

此外,考生也要注意准备复试所需的相关材料。一些招生院校加强了对考生既往学业及一贯表现的考察。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今年继续将材料评议环节纳入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要求考生按照代表作、贡献度和主观评价等方面提交能证明自身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报考材料。材料评议成绩将作为考生进入复试考核的重要依据,参加该校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全体考生务必按时提交。

材料中所需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各项获奖证书、社会服务、实习实践、志愿活动参与情况,考生可提前梳理。含报考原因、自我评价等内容的个人陈述也可提前撰写。

中国传媒大学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可在系统开放前提前准备相关材料,模板可参照学校通知相关附件,部分材料需要加盖本科就读院校公章的,考生要提前协调以便正常开具。

考前健康提示要决

一、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做好个人防护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存在诸多变化,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考生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要注意个人卫生、好自我防护,考前尽量避免去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所聚集。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6)

二、考前14天尽量避免出差旅行

日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为保障考生“平安研考”,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尽量减少考前14天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流动。研招网再次提醒广大考生,考前14天不要离开报考点所在地、尽量避免出差旅行,以免耽误研考初试。

北大软微2022考研复试方式(如何度过考研查分空窗期)(7)

三、做好健康监测

按照往年经验,根据考点设置及新冠疫情防控具体情况,招生单位、报考点所在的省市招办在考前会要求考生做好健康监测。更多考试防疫具体要求,请密切关注招生单位、报考点所在的省市招办发布的官方信息。


本期编辑:张怡扬

图文来源:河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