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残缺怎么修补(文物趣谈梳篦梳理头发与治理天下)

【文物趣谈】梳篦,梳理头发与治理天下

文/张卫平

“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唐人罗隐的《白角篦》一诗,为我们描绘了古人使用梳篦时的情景。

而在当代,每一个人都用过“梳子”,但“篦子”呢?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文物大市荆州的许多墓葬里,都出土过古人梳理头发的用具梳孒与篦子。

“梳”与“篦”,在古代统称为“栉”。《说文》里曰:“栉,梳,枇总名也。”文中的“枇”,就是篦。

传说,梳子作为梳理头发的工具,在中国上古文明时代由轩辕黄帝的王妃——方雷氏受鱼骨的启发而发明创造,最初得名是因为梳子用木头制作的,所以也被称之为木梳。

荆楚大地上考古发现的梳与篦,大多是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一般为马蹄形,有木、角、牙、玉和玳瑁等各种材质,齿的疏密不同略有。大多为素面,有的有图案或雕刻纹样。

说到梳与蓖,先说一个小故事。唐玄宗在刚当上皇帝时,决事非常果断,以致群臣都不怎么敢说话。邺郡太守吴兢担心皇帝主观臆断导致决策失误,便上书道,“帝王之德,莫盛于纳谏”“朝有纳谏,犹发之有梳”。吴兢建议皇帝多听听忠谏,并以只有用梳篦才能梳顺头发来比喻。而西晋大臣傅咸也在《栉赋》里说:“大才治世犹栉之理发也。理发不可无栉,治世不可无才。”在这里,小小的梳篦竟然引申出治国方略。真可谓以小喻大的典范。

据《释名》所称,“梳,言其齿疏也;枇,言其(齿)细相比也。”从土梳与篦的实物来看,梳的齿要稀疏一些,而篦的齿更细、密一点。比如,从荆州市沙市周家台30号秦墓出土的木梳和木篦,长、宽、厚的差别不大,但木梳有齿23枚,木篦的齿则有64枚,几乎是木梳的三倍。

考古资料显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象牙梳是中国最早的“栉”了,距今约6000年。古代制作栉所用的材料差别很大,既有用玉、象牙和金、银、铜的,也有用木和动物角的。

古代文物残缺怎么修补(文物趣谈梳篦梳理头发与治理天下)(1)

玉梳 春秋晚期

玉梳 春秋晚期

长7.7厘米

宽5.5厘米

厚0.5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目前,考古发现楚国“制造”的梳与篦,有玉、角和木三种。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楚墓出土了一件玉梳,其玉料呈黄色,有少量棕红色斑纹。体呈长方形,色棕黄,平背,两侧外突,上部正背两面都以阴线刻变形蟠虺纹,下部有 18 根齿,梳齿尖锐,其中 7 根残断,断面作长方形,梳背面平整,雕琢精细。楚墓中出土的玉梳极为少见,这件玉梳为研究春秋时代楚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

“自龙山文化晚期始,历代均有玉梳出土,但其上多无装饰纹样。”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先生说,“下寺饰纹玉梳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楚的玉器工艺的发达,也看到了楚国上层社会对雕镂藻饰的器物之“文”所表现出来的广泛爱好”。

无独有偶,同样是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叼考古人员从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也出土了一件战国早期的玉梳。

古代文物残缺怎么修补(文物趣谈梳篦梳理头发与治理天下)(2)

玉梳 战国早期

玉梳 战国早期

长9.6厘米

上宽6厘米

下宽6.5厘米

中厚0.4厘米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楚系的玉梳,玉料呈灰白色。器边缘有酱黄色的杂质,齿口略大于梳背,厚度自梳背至齿尖渐减,梳齿较密,共有23枚。齿尖相当锐利,梳背的长度约占梳长的二分之一强,两面均雕刻勾云纹,其周边还雕刻着密聚的斜线。梳背上端中央钻一孔,以供穿绶随身携带。

据《礼记·玉藻》记载:“栉用禅栉,发晞用象栉。”禅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白理木。禅栉是用白理木做成的梳、篦。

古人梳头发时,经常用木栉去除发间垢腻。象栉是用象牙做成的梳,晞是干燥的意思。发晞,即使头发干燥,需要用象栉边梳边干。

楚墓中出土的梳与篦,除了玉器外还有牛角的,比如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的22齿角梳,黑色角质,满髹黑漆,素面无纹。器形里马蹄状,背较薄,柄上端有一圆形小穿孔,顶部及侧部有二道隆脊,边齿下端内收。

而同时出土的46齿角篦。除了与角梳一样满髹黑漆,器形呈蹄状,背较薄外,在柄的上端呈圆弧形,柄顶部及侧面中间内凹,两边弧形隆起,柄外框呈竹节状,框内透雕二鹿,刻画得栩栩如生,极为传神,是不可多见的微雕艺术品。篦边齿下部略内收,齿部略残。

当然,从荆州的墓葬中出土的大部分还是木梳木篦,且在木制的梳与篦上,大多绘有各种装饰性的图案。只是,由于受空间狭窄所限,这些图案通常画得比较简单,以装饰性的动物图案为主。

比如,从荆州凤凰山70号秦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木梳与木篦,秦代工匠用极其简练的笔法,通过歌、舞、乐三人不同的形象,生动地将歌舞的场景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方寸之上。这绘制在木梳上的两幅漆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生动,是秦代漆器之珍品,也是秦代漆器装饰纹样的代表作。可见,入秦以后在楚地仍然保留了在梳篦上绘画的传统。

历史的细节,就这样浓缩在这一件件文物的细微之处,它们像一个个密码,隐藏着前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为。

从文献记载来看,楚人十分重视仪容装饰,梳理和装饰头发更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从楚墓中出土的漆画和各式各样的木俑身上,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楚人不仅将头发梳理得洁净无尘、丝丝相现,而且还编结各种发髻以美化自己。

  楚人要梳理好头发,当然离不开梳与篦了。楚人用梳子梳理头发,用篦子篦去头发上的污垢。在古代,还有专门从事篦发、梳髻及开脸的美容匠人——“栉工”。而“栉”一般与其他梳妆用具一起放在梳妆盒内。这种梳妆盒叫着“漆奁”,在荆州的楚汉墓葬中多有出土。

古代文物残缺怎么修补(文物趣谈梳篦梳理头发与治理天下)(3)

漆圆奁

漆圆奁

西汉

高11.5厘米,盖口径25.1厘米

中层奁高13.8厘米,口径24.2厘米

底层奁高8.7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24厘米

荆州高台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木胎,卷制,由盖、身套合而成。奁身分两层,盖内顶部和中层中央用朱红和深蓝二色

各绘凤鸟。底层共分五格,每格内底各绘一只风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