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窖1573违规被网友检举(国窖1573违规使用团徽舆情观察)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舆情观察员马付才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国窖1573违规被网友检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国窖1573违规被网友检举(国窖1573违规使用团徽舆情观察)

国窖1573违规被网友检举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舆情观察员马付才

  舆情背景

  2021年8月18日,有网友举报国窖1573违规使用共青团团徽进行商业推广。

  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旗下的白酒品牌,也是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作为泸州老窖五大单品的高端代表,不仅扛起了营收贡献、增幅第一的大旗,而且更是关乎泸州老窖未来的重要增长极。2019年,国窖1573历史性地跨越市场销售破百亿的门槛,更成为泸州老窖品牌复兴的“里程碑事件”。

  然而,近期,国窖1573数度登上热搜榜单,舆论刹不住车的背后,有“老字号”光环下的迷失,有“店大欺客”的格局意识,也有现代互联网文化语境下舆情处置难以适应的僵化。

  品牌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究竟该怎么处理?国窖1573近期陷入的舆情风波,对舆情的应对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舆情简述

  8月1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公开举报@泸州老窖中国荣耀国窖1573,称:“国窖1573在2020年5月3日发布的视频中,以动画形式将中国共青团团徽贴在了酒瓶上进行商业推广用途。”

  共青团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团徽、团歌制作使用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团旗、团徽、团歌不得用于或变相用于商标 、商业广告以及商业活动,不得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对此举报的网友表示“看着这样的广告很气愤”,所以向相关部门发送了举报邮件。

  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违规,已着手调查。

  据了解,上述国窖1573涉事视频已被删除。

  泸州团市委工作人员也对媒体表示,经和企业联系,相关视频已被删除,涉事人员被严肃批评和教育。

  就在网友举报国窖1573违规使用团徽进行商业推广的几天前,一长沙女子发布一条向泸州老窖道歉的声明,称自己去年拍了一段宠物猫闻自己脚的视频,配乐是国窖1573的广告音乐。她因此被泸州老窖起诉侵权,法院认定她的视频明显贬损侮辱泸州老窖产品名誉,最终,张女士被判赔偿7万元,同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致歉声明。

  舆情观察

  1、舆情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国窖1573违规使用共青团团徽进行商业推广的舆情,来源于8月18日网友在微博上的举报。第二天,该舆情话题#国窖1573被举报用团徽宣传#在微博的阅读量就攀升至8485万。

  为何国窖1573违规使用共青团团徽进行商业推广被关注?其舆情发源于8月16日个人短视频账号发布的一则道歉声明。张女士去年拍了一段“猫舔脚”的视频,被泸州老窖起诉侵权和侮辱,最后张女士被判道歉,并赔偿泸州老窖7万元。

  一般来说,舆情主要是由主观因素(自身问题)和外部客观因素(舆论环境)相作用下发生的。为何本来是自身的正当维权,最后在舆论的环境下演变成一场舆情风波,多日来形成多个舆情话题,舆情一直居高不下,形成舆情的共振效用和连锁反应?因为,网民们普遍认为,泸州老窖在大众中塑造了不近人情的反面形象,是“赢了官司,输了口碑”。

  以“国窖1573违规使用共青团团徽”为舆情监测对象,8月18日至22日为舆情监测周期。该舆情在8月20日达到舆情峰值,峰值当日新增文章1647篇,其中敏感热词有国窖、泸州老窖、团徽、调查、7万元、仗势欺人等等。网民对该舆情的情绪占比中,敏感情绪占比高达64.85%,中性情感占比为33.79%,正面情感占比仅有1.63%。

  从网民搜索的关键热词和敏感情绪占比分析来看,说明该舆情网民的负面情绪比较敏感,在参与事件传播过程中,使用“怒”表情符号的频次最高,自身维权时不考虑对方作为个体的承受能力,却自身违规使用团徽进行商业推广,其行为引起网民的愤怒与不满。

  来源于中国网的文章《泸州老窖诉网友名誉侵权被指“仗势欺人” 国窖1573宣传违规使用团徽被举报官方已着手调查》相似文章高达107篇,该文的关键词“仗势欺人”尤为引人瞩目,成为转载率较高的一篇代表性文章。匹配关键词“泸州老窖 维权 7万元”进行舆情监测,该舆情在8月19日达到峰值之后,虽有下滑趋势,但多日来仍在高位行走。

  网民的敏感情绪占比高,舆情高位行走,折射在泸州老窖自身,其市值在事发后一天内就蒸发掉130亿元。

  2、舆情风波折射泸州老窖舆情应对接连失败

  本来是自己的一个正当维权事件,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舆情风波,股票市值蒸发,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网民对此指责声音不断。泸州老窖在此事件中,处理不当是典型的失败案例。

  在网络舆情中,几乎所有的舆情和舆情应对失败案例,都未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并思考两个当事主体之间的互动带给第三方何种感受,泸州老窖同样如此。

  首先在舆情回应上,泸州老窖“非常官方”地称是“正常维权”。在此回应之前和之后,并未注意到在网络上,弱者的形象已经打破了正常社会资讯和权力义务的平衡,没有研判舆情风险,其刻板和较真反而给网民展示出一副冷冰冰的对外形象。这说明,泸州老窖的品牌公关团队不但没有掌握舆情动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而且在日益发展的网络文化当下,其舆情应对能力已经不适用现代互联网文化。

  其次,在舆情发酵之后,泸州老窖的舆情应对方法过于简单。如针对诉讼的回应,是冷冰冰的“正当维权”;针对违规使用团徽进行商业推广,回应称:“公司非常重视这件事,已经开始调查工作。”之后再无下文,致使媒体无法求证相关信息,最终导致媒体报道内容过于片面。

  泸州老窖消极对待舆情,可能想对舆情进行“冷处理”来化解危机。但是,在此次舆情风波中,连续的负面舆情冷处理的结果是,又有网民将其在2021年8月8日的“破冰广告”“酒桌文化”重新翻出,旧闻新炒,指其“恶意营销”,可谓负面舆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泸州老窖消极应对舆情的背后,折射出其不敢直面这些舆情,选择逃避,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公众的猜疑,最终丧失主动权,错过舆情应对最佳时机,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因此,泸州老窖遭受网民们批评的同时,被认为是其“格局太小”。

  3、特殊标志案例期待知识产权法学界更多关注

  此次国窖1573舆情风波主要由诉网友名誉侵权而起,由违规使用共青团团徽被举报而全面爆发。

  团旗、团徽是一种特殊标志,使用管理均有国家标准。

  特殊标志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体育、科学研究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所使用的,由文字、图形组成的名称及缩写、会徽、吉祥物等标志。这些标志有着广泛的周知性以及免费使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但是,时常有商家为了蹭热度,利用特殊标志的影响力,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服务。例如,2018年9月,山东省菏泽市一小学发放的红领巾上,印有“菏泽万达广场 ”广告。为此,菏泽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被处罚344700元,该公司总经理等3人被解聘;2019年3月,一家企业在其天猫网店上,未经授权使用了“G20峰会会标”,被杭州市场监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罚款5000元;2021年,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等多地,均有查处使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特殊标志案件。

  在查处商家利用特殊标志蹭热度的案例中,市场监管部门多依据的是《特殊标志管理条例》。但是,该条例于1996年颁布施行后一直未予修改,实务中的案例较少。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在立法与理论研究上,希望知识产权法学界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努力净化市场,有效制裁侵权人。

  舆情短评

  企业品牌是一个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创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被定位为中国白酒超高端品牌的国窖1573,相信很多人已经通过其20余年不断丰富的话术体系讲述“历史”与“价值”的塑造,知道了这款白酒的历史。

  这是国窖1573营销的成功所在。

  我国白酒业的竞争历来最为激烈,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国窖1573在高端白酒品牌上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市场风云变化,曾经红极一时却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著名品牌也不在少数。

  一个品牌走向没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是,有一个困境却都是相似的:品牌的格局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

  一个舆情事件演变成一场舆情风波,舆情应对又接连失误,国窖1573被网民们认为是其“格局太小”。从此次舆情风波中,国窖1573又能借鉴到什么呢?(新闻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网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